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64个条目

人才互补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人才互补概述[1]

  人才互补包括能力搭配、年龄搭配、专业知识搭配,个性脾气搭配等因素。通过这些方面的结合,形成最为合理的和有效的工作群体,造成良好的工作环境的互补效果,从而得到较高的工作效率,使人才的能力充分发挥。

  人才互补效应是指按照取长补短的原则,将各种类型的人才实现有机结合,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人才互补的注意点[2]

  长处是一种优势,但一个人不可能都是长处,而且由于实际领域的无限宽广,一个人所能涉及的更为有限了,现代工业和现代科技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整体参与,因此人才的互补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人才的互补可以使优势不是相互抵消而是有效叠加,是多种益处的一种组合

  一般而言,人才的优势互补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知识和能力互补。无论任何一个单位都会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专业方面的问题,因为任何部门都有特定的专业,这就是这个部门的职能;二是管理方面的问题,因为任何问题的解决最终必须通过管理。管理的有效性和专业知识与技能与人的知识和能力密切相关,因此知识和能力互补是第一位的。

  二是性格方面的互补。人的性格差异很大,相同性格的人有时容易发生冲突或会耽误事,性格上的互补可以有助于避免这种情况。

  三是决策水平和分工方面的互补。一个班子或一个集体中应当形成一个核心,而不要形成两个或多个核心。没有核心的班子是涣散的,没有战斗力的,它不能团结领导属下有效地进行工作。而多个中心(核心)的班子和集体也势必要出现内耗,会出现多头领导,使下属无所适从,同样是不利的。因此班子中要有能驾驭全局、多谋善断的决策人物,也要有具体实施的实干家,要有一线的现场指挥者,也要有幕后的决策者,二者必须很好地配合。

参考文献

  1. 黄运武主编.现代企业制度大辞典.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
  2. 赵振元著.科学的方法.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4.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jane409,Mis铭.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人才互补"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