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贸易周期模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产品贸易周期模型描述了产品生命周期以及贸易和投资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高收入国家在产品的引入期是出口国,中等收入国家在产品的成长期为出口国,而低收入国家在产品的成熟期为出口国,相反此时高收入国家成为进口国。
以电视机等家电产品为例,日本最初为主要的出口国,其后韩国依靠其低廉的劳动成本和出口导向政策成为主要的出口国。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和出口国。
国际产品贸易周期反映了一个贸易经验模式,许多美国和欧洲的消费电子公司的经营行为就证实了这一点。由于面临高工资和其他方面高成本的约束,这些公司放弃了在本国生产所需的投资努力而将生产转移到低成本国家,或者干脆放弃这个市场,比如,2002年拥有号称德国三大民族品牌之一的施耐德百年老店以820万欧元的价格易手TCL,就是因为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关键产品的研发无以为继,而TCL全面收购施耐德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包括施耐德旗下的商标、生产设备、以及其研发力量、销售渠道和存货。目前TCL采取的方式是在欧盟国家采购重要的零部件,而最后一道整机工序是放到东欧的匈牙利或是波兰完成。但在德国的销售渠道仍然使用施耐德的原有渠道。TCL如此一来利用绕开欧盟给予中国7家彩电企业40万台的配额限制,同时瞄准整个欧盟市场2200万台的容量。
国际产品贸易周期放映了如下图所示的瀑布式市场发展模型,即产品存在一种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从发展中国家流向欠发达国家的趋势,也即一种创新产品的扩散是随时间而在由高到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推移的。
相反,随着市场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的增强,尤其是跨国企业的全球布局确定之后,创新产品不一定遵循以上规律。更多地,新产品可能在全球市场同时发布,同时推出,这种市场发展模式称为喷淋式,即产品同时覆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该模式也反映出公司管理层认为会有市场机会同时出现在地区范围或全球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正如产品生命周期概念本身存在缺陷一样,国际产品贸易周期也并非是一个完善的模式。因为他主要考虑了劳动力成本的制造地、生产国和出口国的转移。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产品的创新是没有止境的,即使是在彩电这样的成熟产品当中。也存在技术含量很高的高端产品,持续的创新能力会使企业在整个业界保持较高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