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责联审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三责联审是指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部门职能分工,由组织部门会同编制、审计等部门,同步联动实施党政领导干部选人用人责任审查、机构编制责任审核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目前开展的“三责联审”形式主要有离任联审、任中联审、重点联审,其中离任联审采用最多。离任联审,是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因任期届满或者在任期内提拔、交流、轮岗、免职、辞职、降职、退休等离任的,一般在其离任半年内实施。任中联审,是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在同一职位任职达到一定时间(多数为任职3年以上),但尚未离任的,有计划地实施。重点联审,是对信访举报比较多、干部群众反映问题比较严重的主要领导干部及时实施联审的一种形式。
“三责联审”的一般程序有制定方案、审前公示、召开进点会议、现场核查、综合分析、反馈与通报结果。联审部门抽调专门人员组成“三责联审”工作组,了解掌握联审对象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三责联审”工作方案;提前3天向联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送达“三责联审”通知书;召开进点会议,进行动员部署,通报工作方案,开展征求意见和民主测评工作;按照职责分工,开展核查工作,对取得的资料和掌握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分别形成审查、审核、审计报告,并分别报组织、编制、审计部门同意;以书面形式向联审对象及其所任职地区或者部门党组(党委)反馈,并以适当形式在一定范围内通报结果。
从“三责联审”的形式和程序看,和经济责任审计相比较,主要表现为参与方增加了组织和编制部门;再从“三责联审”的具体内容看,除了规定审计部门任期经济责任主要审计本地、本部门贯彻执行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情况,完成经济发展规划(指标)情况,重大经济决策的程序和成效情况,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情况,遵守财经纪律情况外,还增加了组织部门选人用人重点审查本地、本部门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情况,按照政策法规规定选拔任用干部情况,群众对本地区或本部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评价情况,遵守组织人事纪律情况;机构编制部门主要审核本地、本部门贯彻执行机构编制政策法规情况,职能配置和职责履行情况,机构设置、编制使用、领导职数配备情况,遵守机构编制纪律情况等。
与组织部门、编织机构相比,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审计监督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同时由于会计期间以年度为周期,也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开展以会计年度为审计期间,少则一个会计年度,多则三至五个会计年度,这也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相吻合。而组织管理和定编用编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党政领导干部及所在地区、部门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选拔任用干部、遵守组织人事纪律、群众评价,以及本地区、本部门贯彻执行机构编制政策法规、机构设置、编制使用、领导职数配备情况,遵守机构编制纪律情况等都是过程管理,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如果寄希望于通过“三责联审”来一劳永逸地完成对党政领导干部行使用人权、用编权、用财权的监督,既不科学、也不现实。因此,对于联审参与方来说,“三责联审”只能作为一种形式和手段,全面检查各方日常管理工作的成效,通过客观、科学评价联审三方工作成果,正确评价联审对象;对“三责联审”中发现的联审对象存在的相关问题,除要求联审对象限期整改外,还应及时整改完善本部门工作疏漏与缺陷,以加强日常管理工作,以促进干部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