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9个条目

三重人格结构学说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三重人格结构学说、“三部人格结构”说、三重人格

目录

什么是三重人格结构学说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对他的早期理论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三重人格结构学说。

  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格由三部分构成——本我自我超我[1]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格结构是一个动态的能量转换过程,主要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相互牵制。在正常状态下,这三个部分是统一的,三方处于一个能量平衡的状态。当这三者失去平衡发生冲突时,即导致精神病和人格异常。[2]

三重人格结构学说的主要内容[2]

  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人格被视为从内部控制行为的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内部心理机制决定着一个人在一切给定情境中的行为特征或行为模式

  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书中提出了“人格三重结构”学说,即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心理发展状态。弗洛伊德认为拥有健康人格的人凤毛麟角,大多数人物身上都存在着“人体三重结构”失衡的病态特征。

  本我(Id)

  本我处于大脑的最底层,即本能的我,“是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结构部分。它由遗传的本能(性本能)和欲望组成,肉体是它的能量来源”。

  根据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弗洛伊德曾把人的大脑比作大海里的冰山) ,本我是没于海水中的硕大无比的主体部分,致使人们在无意识状态下,不受任何外界影响,遵循着“快乐原则”来进行社会行为。它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自我(Ego)

  自我代表理性,它感受外界影响,满足本能需求,在本我和现实环境中间发挥协调作用,按照“现实原则”活动。按照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自我相当于处于海平面的那一部分,“它随着海水的波动时而露出水面,时而没入水面”,自我的存在就是为了协调或压制人格结构中不被社会接受容忍的一面。

  超我(Superego)

  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是理想的自我,代表了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要求,按照“至善原则”进行社会活动,强调社会影响大于个人快乐。超我由自我理想和良心或良知两部分构成,自我理想外在表现为一种道德标准,因为长时间的道德规范教育而使人产生一种向往;良心则内化为自我的约束力,意味着在违反社会道德以后自身心理产生的自我谴责和惩罚,并努力向着道德伦理宣扬的那一面靠拢,自觉地为了至善至美而奋斗。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本我不顾现实,只要求满足欲望,寻求快乐;超我按照道德准则对人的欲望和行为多加限制,而自我则活动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它以现实条件实行本我的欲望,又要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因此,在人格的三方面中,自我扮演着难当的角色,一方面设法满足本我对快乐的追求;另一方面必须使行为符合超我的要求。所以,自我的力量必须强大能够协调它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否则,人格结构就处于失衡状态,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

  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系统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对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而言,这三大系统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它们的密切配合使人能够卓有成效地展开与外界环境的各种交往,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欲望,实现人的崇高理想与目的。反之,如果人格的三大系统难以协调、相互冲突,人就会处于失常状态,内外交困,活动效率也随之降低,甚至危及到人的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云扬. 从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结构学说探讨Mayhew的精神追求历程[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
  2. 2.0 2.1 秦勇青. 《红字》中的人格三重探析——自我、本我、超我[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 2018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lyn.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三重人格结构学说"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