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相對指標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相對指標(Relative Indicators)

目錄

什麼是相對指標

  要分析一種社會經濟現象,僅僅利用總量指標是遠遠不夠的。如果要對事物做深入的瞭解,就需要對總體的組成和其各部分之間的數量關係進行分析、比較,這就必須計算相對指標。

  相對指標又稱“相對數”,是用兩個有聯繫的指標進行對比的比值來反映社會經濟現象數量特征和數量關係的綜合指標。相對指標也稱作相對數,其數值有兩種表現形式:無名數和複名數。無名數是一種抽象化的數值,多以繫數、倍數、成數、百分數或千分數表示。複名數主要用來表示強度的相對指標,以表明事物的密度、強度和普遍程度等。例如,人均糧食產量用“千克/人”表示,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裡”表示等。

相對指標的作用

  1、相對指標通過數量之間的對比,可以表明事物相關程度、發展程度,它可以彌補總量指標的不足,使人們清楚瞭解現象的相對水平和普遍程度。例如,某企業去年實現利潤50萬元,今年實現55萬元,則今年利潤增長了10%,這是總量指標不能說明的。

  2、把現象的絕對差異抽象化,使原來無法直接對比的指標變為可比。不同的企業由於生產規模條件不同,直接用總產值、利潤比較評價意義不大,但如果採用一些相對指標,如資金利潤率、資金產值率等進行比較,便可對企業生產經營成果做出合理評價。

  3、說明總體內在的結構特征,為深入分析事物的性質提供依據。例如計算一個地區不同經濟類型的結構,可以說明該地區經濟的性質。又如計算一個地區的第一、二、三產業的比例,可以說明該地區社會經濟現代化程度等。

相對指標的種類[1]

  隨著統計分析目的的不同,兩個相互聯繫的指標數值對比,可以採取不同的比較標準(即對比的基礎),而對比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從而形成不同的相對指標。相對指標一般有六種形式,即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結構相對指標比例相對指標比較相對指標強度相對指標動態相對指標

  1、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

  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是社會經濟現象在某時期內實際完成數值與計劃任務數值對比的結果,一般用百分數來表示。基本計算公式為:

  相对指标

  2、結構相對指標

  研究社會經濟現象總體時,不僅要掌握其總量,而且要揭示總體內部的組成數量表現,亦即要對總體內部的結構進行數量分析,這就需要計算結構相對指標。

  結構相對指標就是在分組的基礎上,以各組(或部分)的單位數與總體單位總數對比,或以各組(或部分)的標誌總量與總體的標誌總量對比求得的比重,藉以反映總體內部結構的一種綜合指標。一般用百分數、成數或繫數表示,可以用公式表述如下:

  结构相对指标

  概括地說,結構相對數就是部分與全體對比得出的比重或比率。由於對比的基礎是同一總體的總數值,所以各部分(或組)所占比重之和應當等於100%或1。

  3、比例相對指標

  比例相對指標是總體內部不同部分數量對比的相對指標,用以分析總體範圍內各個局部、各個分組之間的比例關係和協調平衡狀態。它是同一總體中某一部分數值與另一部分數值靜態對比的結果。其計算公式如下:

  比例相對指標=(總體中某一部分數值÷總體中另一部分數值)×100%


  比例相對指標計算結果通常以百分比來表示,還有以比較基數單位為 1 、100 、1000 時被比較單位數是多少的形式來表示。

  4、比較相對指標

  比較相對指標就是將不同地區、單位或企業之間的同類指標數值作靜態對比而得出的綜合指標,表明同類事物在不同空間條件下的差異程度或相對狀態。比較相對指標可以用百分數、倍數和繫數表示。計算公式可以概括如下:

  比較相對數指標=[甲地區(單位或企業)某類指標數值÷乙地區(單位或企業)同類指標數值]×100%

  5、強度相對指標

  強度相對指標就是在同一地區或單位內,兩個性質不同而有一定聯繫的總量指標數值對比得出的相對數,是用來分析不同事物之間的數量對比關係,表明現象的強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綜合指標。其計算公式可以概括為:

  強度相對指標=某一總量指標數值÷另一個有聯繫而性質不同的總量指標值

  6、動態相對指標

  動態相對指標就是將同—現象在不同時期的兩個數值進行動態對比而得出的相對數,藉以表明現象在時間上發展變動的程度。通常以百分數(%)或倍數表示,也稱為發展速度。其計算公式如下:

  動態相對指標=(報告期指標數值÷基期指標數值)×100%

相對指標的運用原則

  上述六種相對指標從不同的角度出發,運用不同的對比方法,對兩個同類指標數值進行靜態的或動態的比較,對總體各部分之間的關係進行數量分析,對兩個不同總體之間的聯繫程度和比例作比較,是統計中常用的基本數量分析方法之—。要使相對指標在統計分析中起到應有的作用,在計算和應用相對指標時應該遵循以下的原則:

  1、可比性原則

  相對指標是兩個有關的指標數值之比,對比結果的正確性,直接按取決於兩個指標數值的可比性。如果違反可比性這—基本原則計算相對指標,就會失去其實際意義,導致不正確的結論。

  對比指標的可比性,是指對比的指標在含義、內容、範圍、時間、空間和計算方法等口徑方面是否協調一致,相互適應。如果各個時期的統計數字因行政區劃、組織機構、隸屬關係的變更,或因統計制度方法的改變不能直接對比的,就應以報告期的口徑為準,調整基期的數字。許多用金額表示的價值指標,由於價格的變動,各期的數字進行對比,不能反映實際的發展變化程度,一般要按不變價格換算,以消除價格變動的影響。

  2、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原則

  計算對比指標數值的方法是簡便易行的,但要正確地計算和運用相對數,還要註重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原則。因為事物之間的對比分析,必須是同類型的指標,只有通過統計分組,才能確定被研究現象的同質總體,便於同類現象之間的對比分析。這說明要在確定事物性質的基礎上,再進行數量上的比較或分析,而統計分組在一定意義上也是一種統計的定性分類或分析。即使是同一種相對指標在不同地區或不同時間進行比較時,也必須先對現象的性質進行分析,判斷是否具有可比性。同時,通過定性分析,可以確定兩個指標數值的對比是否合理。

  例如,將不識字人口數與全部人口數對比來計算文盲率,顯然是不合理的,因為其中包括未達學齡的人數和不到接受初中文化教育年齡的人數在內,不能如實反映文盲人數在相應的人口數中所占的比重。通常計算文盲率的公式為:

  文盲率=(15歲以上不識字人口數÷15歲以上全部人口數)×100%

  3、相對指標和總量指標結合運用的原則

  絕大多數的相對量指標都是兩個有關的總量指標數值之比,用抽象化的比值來表明事物之間對比關係的程度,而不能反映事物在絕對量方面的差別。因此在一般情況下,相對指標離開了據以形成對比關係的總量指標,就不能深入地說明問題。

  關於這一點,馬克思曾明確指出:“如果一個工人每星期的工資是2 先令,後來他的工資提高到4先令,那麼工資水平就提高了100%,……。所以不應當為工資水平提高的動聽的百分比所迷惑。我們必須經常這樣問:原來的工資數是多少?”

  4、各種相對指標綜合應用的原則

  各種相對指標的具體作用不同,都是從不同的側面來說明所研究的問題。為了全面而深入地說明現象及其發展過程的規律性,應該根據統計研究的目的,綜合應用各種相對指標。例如,為了研究工業生產情況,既要利用生產計劃的完成情況指標,又要計算生產發展的動態相對數和強度相對數。又如,分析生產計劃的執行情況,有必要全面分析總產值計劃、品種計劃、勞動生產率計劃成本計劃等完成情況。

  此外,把幾種相對指標結合起來運用,可以比較、分析現象變動中的相互關係,更好地闡明現象之間的發展變化情況。由此可見,綜合運用結構相對數、比較相對數、動態相對數等多種相對指標,有助於我們剖析事物變動中的相互關係及其後果。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fj3000,Cabbage,Vulture,Yixi,鲈鱼,可恨密码记不住,Dan,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相對指標"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