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94个条目

MBA智庫百科:Good/漏斗實驗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漏斗實驗(Funnel Experiment)就是假想我們有一漏斗,裝在桌上約半公尺高的架上,桌上有個靶。假設我們把一顆彈珠放入漏斗,不論我們放下的方式如何,彈珠就會以隨機的方式滾下漏斗,然後由漏斗底部掉下到靶上,再用鉛筆在落點做個記號。我們利用一些簡單的規則來使漏斗瞄準目標,這些規則相當於我們在使用設備、流程或系統中作的一些決策規則。
漏斗试验(点击看大图)
放大
漏斗試驗(點擊看大圖)

  在戴明博士四日談中,以漏斗實驗來解釋管理與干預問題。管理人員常因缺乏對系統變異的統計思考方式而對系統進行干預,造成問題越變越離譜。譬如,廠內的管理階層在品質會議中要求不良率最高的單位提出改善計劃或業務會議中要求營業額退步的營業員提出對策。以前國中的導師每周對學生評分排名,對退步的學生給與嚴厲的指責警告(現在應該還是一樣)。但是以長期來看不良率依然有高有低;營業額每月仍是有好有壞;學生的排名每周還是有進有退,這些數據的變異很多是系統的正常變異,也就是所謂共同原因的變異。但是,管理人員對這些變異進行干預,採取矯正措施,使得系統越變越複雜。例如,製程管理人員隱藏不良品使不良率好看;營業人員虛報營業額使得帳面上好看;學生到補習班先練習考試題目使得排名進步。以上這些現象在我們所處的工作或生活環境中屢見不鮮,我們應該先瞭解系統的變異是來自特殊原因或是共同原因,再採取適當的行動。

  漏斗實驗的結論:漏斗實驗強調的是管理人員必須利用統計的思考方式,以分辨製程系統的變異是共同原因造成或特殊原因造成。一有特殊原因,能夠立即發現而採取矯正措施。若製程系統祗有共同原因且變異太大,管理人員就須針對系統的關鍵因素,作基本上的改變,以有效改善系統。 ……>>>查看全文<<<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