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94个条目

非平衡系統經濟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非平衡系統經濟學

  非平衡系統經濟學又稱開放系統經濟學,它以非平衡的開放經濟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為研究對象,根據系統一一結構——功能的科學觀點,結合歷史,考察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探討開放經濟系統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關係,以及形成有序經濟結構的條件與特點,屬於現代應用經濟學科。其任務是形成一個發展進化的、穩定有序的、有活力的、良性迴圈的自組織功能經濟結構

  非平衡系統經濟學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指導下,應用非平衡系統與經濟學相結合、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相結合、傳統科學與現代科學相結合、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研究經濟問題,由此形成特定的哲學方法和系統分析方法,對經濟問題進行科學的綜合分析。所以,非平衡系統經濟學是一門橫跨現代物理學、生物學、數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學科的邊緣學科

非平衡系統經濟學的理論淵源

  非平衡系統經濟學是80年代初由我國部分自然科學工作者和經濟理論工作者提出的。其理論淵源是本世紀60年代盛行的非平衡系統理論。隨著科學的進步,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學的研究範圍從平衡態推向遠離平衡態,形成了認識非平衡態規律性的非平衡系統理論。目前,國際上研究非平衡系統理論的學派主要有三派;一是1969年以比利時的普列戈金為首的布魯塞爾學派,提出了耗散結構理論,普列戈金本人因此獲1977年諾貝爾化學獎。二是1974年原聯邦德國斯圖加特大學著名物理學家哈肯創立的協同學,它受到了廣泛的重視。三是原聯邦德國柏林大學生物學家艾根於1977年提出的超迴圈理論,它解釋了生物的演化和遺傳變異的過程,為生命科學奠定了理論基礎。耗散結構理論協同學超迴圈理論的研究對象,是遠離平衡的開放的複雜系統從無序到有序的轉變過程。研究目標是非平衡系統的組織結構。人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學科研究中,發現了一個遠離平衡態的非平衡系統(不管是有生命的,還是無生命的),當外界的條件變化達到某一值時,通過漲落,系統可能發生突變,自動產生一種自組織現象,即由原來的無序狀態,形成一種時空功能有序的結構。這一理論稱為非平衡自組織理論,它是研究非平衡系統的基礎理論。

非平衡系統經濟學的主要內容

  非平衡系統經濟學正是以非平衡系統理論為基礎來構築自己的理論框架的。其主要內容是;根據耗散結構理論建立的耗散結構經濟論:根據協同學原理建立的協同發展經濟論,根據超迴圈理論建立的開放迴圈經濟論:並綜合形成了一般經濟系統論生態經濟論經濟動力論經濟理論。這些內容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相互聯繫的有機整體。其中,一般經濟系統論著重闡明經濟系統的整體功能,以及保證整體功能的信息控制的原理。耗散結構經濟論著重闡明開放系統引進的負熵流使平衡態向遠離平衡態進化,而非平衡有序結構是由競爭作用的漲落觸發形成的,其能量是由外界供;給的。這裡,系統與環境的開放性和競爭規律作用得到/了科學的闡明,進而證明瞭實行市場經濟的必要性。協同發展經濟論著重從系統內部的穩定性上闡明協同作用的機制,從內部協同規律的作用證明瞭實行計劃經濟、加強管理和巨集觀決策控制的必要性。開放迴圈論揭示了經濟發展必須符合迴圈規律,使經濟系統具有良性迴圈功能,即系統內部的小迴圈要與系統外部的大迴圈銜接起來。系統內產生的物質應為別的系統有效地吸收,而不能阻礙和危及整個迴圈的進行。在這裡,自組織規律為我們保證經濟良性迴圈和經濟結構具有生命力提供了科學認識。生態經濟論闡明瞭經濟系統與生態系統的相互關係,即發展經濟時應註意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經濟動力論則闡明瞭經濟系統發展的動力問題,這種動力來源於系統外部環境和內部的相互作用。動力觀點為人們引導經濟系統不斷向前發展提供了科學認識。

非平衡系統經濟學的基本原理

  非平衡系統經濟學是以以下八大原理作為自己分析社會經濟問題的基本方法:

  1.系統原理。系統是一個多因素、多部門相互作用的整體,整體是有目標的、有序的。系統的整體功能大於各部分功能的總和。控制論的目的就是根據系統運行過程中的信息反饋,對系統整體目標進行調節控制。

  2.開放原理。經濟系統的整體功能與系統對環境的關係影響甚大。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開放系統,能夠不斷吸收外界的物質、能量、信息來充實和發展自己。開放的觀點能夠引導人們註意環境的變化和環境對系統的約束及發展動態,以利於建立發展目標和提高系統的應變能力

  3.協同原理。系統對內要求各子系統圍繞目標具有協同作用,以保證系統的整體性和與外界環境的適應性。系統的協同性產生功能放大,增強了系統的競爭能力,使系統處於發展狀態。因此,系統的協同性是系統穩定發展的重要條件。

  4.非平衡原理。從系統內部的組成看,多樣性非均勻的非平衡系統由於內部結構的互補性、非線性和差異性,保證了系統處於動態的發展狀態。非平衡的觀點引導人們認識經濟系統的運動狀態,促使人們自覺地將靜態的平衡系統改建成動態的非乎衡系統。

  5.良性迴圈原理。系統間相互作用的外部表現,都以各種各樣的迴圈表現出來,在迴圈過程中的物流、能流、信息流的流量和速率,反映系統的運行狀態。從時間的不可逆性和系統維繫的廣泛性影響來考察,就能看出長期增長趨勢是良性迴圈還是惡性迴圈。良性迴圈的觀點與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銜接起來,要求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眼前效益與長遠效益、微觀效益與巨集觀效益結合起來,使經濟系統處於良性迴圈的功能狀態。

  6.信息原理。系統有序結構的形成,需有一定的信息,失去信息就是失去有序性。信息指導系統運行。所以,在經濟系統的預測與決策中,信息的作用十分重要。由於信息是隨時間的不可逆性不斷生滅的,因此信息的時效性和處於生長點及變化點的時機識別是經濟管理和控制的重要問題。

  7.自組織原理。由於人是社會的人,生產也是通過一定的群體和管理組織機構完成的。個人的作用和群體組織的作用緊密相聯。自動組織起來的自組織,具有自適應、自調節、自繁殖的功能。因此,自組織觀點會促使人們改革體制,使經濟組織更具生命力。

  8.動力學原理。動力有系統外部的外動力和系統內部的內動力。同任何系統一樣,經濟系統的動力也是由外部競爭動力和內部協同動力推動的。

非平衡系統經濟學的應用範圍

  非平衡系統經濟學的應用範圍十分廣泛,包括城市系統、農業系統、市場系統、人才教學系統等,其本身的理論拓延已涉及歷史學、文學、社會學、教育學等學科。從其發展趨勢看,有可能在我國逐步形成一種新的知識結構,以建立我國現代經濟管理科學體系,並以它作為基礎之一,發展成為內容更為廣泛,更為全面的系統經濟學。

  這門新創立的邊緣經濟學科目前尚處於剛剛起步階段。國內已經發表的主要論著有:1981年秦麟徵編輯的《開放經濟論文集》1982年周豹榮編寫的《平衡系統經濟學與計量經濟學》;1987年5月胡傳機、周豹榮等編寫的《平衡經濟學導論》;同年10月胡傳機的專著們《平衡系統經濟學》等。為適應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們尚需擴大這門學科的研究隊伍,並提高其理論水平。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非平衡系統經濟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