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59个条目

防護林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防護林(Protection Forest)

目錄

什麼是防護林[1]

  防護林是指以防護為主要目的,為了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減少污染、減輕災害所營造的天然林人工林

防護林的規劃設計[2]

  1.規劃設計的指導思想。按照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促進科學發展的基本要求,以建設完備的綠色生態屏障為目標,以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治理為重點,以重點項目和重點區域建設為依托,以科技創新為動力,繼續加快造林進程,開展退化林分的生態修複,加強中幼林撫育,提高防護林林網化水平,完善防護林體系,提升防護林綜合功能,把防護林體系建設同建設小康社會、區域經濟發展和農牧民脫貧致富緊密結合起來,促進興林富民,努力實現區域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做出新貢獻。

  2.規劃設計的基本原則。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原則。多種治理措施相結合,區域發展相協調,重點工程與身邊增綠工程相銜接。堅持以生態效益為主,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相結合的原則,建設生態經濟型防護林體系,實現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的協調統一。堅持因地制宜,因害設防,突出重點,分步實施,講求實效的原則,在重點治理地區優先取得突破,建設區域性防護林體系。堅持人工恢復和大自然自我修複相結合的原則,尊重自然規律,分類指導,分區實策切實提高工程建設的質量與成效。堅持中央、地方、集體、個人一起上的原則,在充分體現政府投資主體責任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籌集資金,依靠各級政府和廣大群眾,廣泛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建立多元的投入機制。堅持承前啟後的原則,充分繼承、借鑒、吸收和利用前期的建設經驗,加強技術、方法、手段的創新,增加規劃成果的實用性、針對性和前瞻性。堅持科學銜接的原則,充分與規劃區域內國家、其它行業的有關規劃、工程科學銜接,與林業其它重點工程建設統籌銜接,做到工程建設內容不重覆,工程建設地點不重疊。

  3.進行規劃設計首先要選對方法,其次要制定好步驟,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這樣在工程的實施中,可以有效的開展,在協調能力上也會有顯著的提高,技術人員一定要做足功課,在真正建設時發揮所長,促進林地的法展建設。並積極的做出各個階段的工作報告。以便及時的瞭解工程情況。

防護林的防護效益[2]

  防護林體系的防風、防沙、改善生物氣候和防止土壤次生鹽漬化的效能,主要決定於防護林體系各組成部分的空氣動力效應。

  1.林帶的防風作用。林帶結構是指組成林帶各林木的枝葉,在整個林牆上(從地面到林冠頂部)分佈的層次和密集程度,它直接與樹種組成和寬度有關。根據林帶的外貌和透光孔隙的分佈狀況,可將防護林帶分成三種基本結構,即:緊密結構(不通風結構)、稀疏結構(疏透結構)和通風結構(透風結構)。不同結構的林帶,表現了不同的防風作用。從有效防風距離來看,以低度透風的通風林帶最好,次為稀疏結構林帶,緊密結構林帶最差。鑒於稀疏結構林帶,在有效防護範圍內能較大幅度的降低風速,並且不會導致林緣附近出現風蝕,故宜在風沙嚴重地區廣泛採用。低度透風的通風結構林帶,宜在綠洲內部廣泛採用。高度透風的通風結構林帶,宜在風沙危害較輕的地區與低度透風的通風林帶配合採用,以構成“窄林帶、小林網”的農田防護林網。至於緊密結構林帶,因為缺點較多,除了可配置於綠洲邊緣外,在農田防護林帶中一般不宜採用。

  2.林帶的建設有防沙的作用。在林帶面臨風沙的自然災害時,可以阻擋風速、降低風沙的侵蝕,並且在阻截流沙上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可以將風沙阻擋在防護林內,降低災害所帶來的損失。

  3.林帶的生物排水作用。樹木的蒸騰作用樹木是一種高大的綠色植物體,它具有發育強大的根系和蒸騰面積。當樹木組成一條條林帶時,就像一排排巨大的生物抽水機,把根系從土層中吸收到的水分,通過葉錶面蒸騰到空氣中去,從而降低了地下水位,並防止了土壤耕層的積鹽。林帶的生物排水效果。林帶生物排水作用的大小,不僅決定於組成林帶樹種的蒸騰量,而且還與林木的生長和保存情況密切相關。生長旺盛的林帶生物排水作用大,生長較差的林帶生物排水作用就小。因此,為了加強林帶的生物排水作用,除註意樹種的選擇外,加強對林帶的撫育管理,以提高林木的保存率和生長勢,也是至關重要的。林帶防止土壤次生鹽漬化的效果。林帶雖不能直接排除土壤中的有害鹽類,但是通過生物排水的作用,可以降低低下水位;加上林帶能夠降低田間風速和減少蒸發,可使土壤表層積鹽速度減慢,從而防止或減輕土壤的次生鹽漬化。

  4.林帶對空氣的溫濕度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在蒸騰的作用下,可調節空氣的變化。因為季節的不同,天氣的變化,情況雖然很複雜,但是在防護林的調節下,卻有一定的規律性,在炎熱的天氣狀況下,調節的尤為明顯,會使天氣不那麼酷熱難耐。對於農田的調節表現也比較明顯。林帶的建設給人們所帶來的福利是綜合性的,不僅在生活上經濟上。在整個生態系統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顯著的作用,使生態環境越來越好。

  5.林帶的增產效益。林帶的增產效益,是指在作物品種、土壤條件和耕作管理等措施基本相同的條件下,有林帶保護的農田比無林帶保護的農田,在作物產量上提高的情況。林帶的經濟收益,在灌溉農業區,合理地配置各類防護林,不僅對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的改善有重要作用,而且還可以培育優質的木材。實踐表明,只要造林技術得當,並能進行必要的撫育管理,就可以達到林茂糧豐,木材自給的目的。

防護林樹種的選擇[3]

  1.科學規劃,依據防護目的確定樹種,並與原林種相結合的原則。科學規劃要基於環境保護理念出發進行分析和總結,合理利用林地資源,利用當前的科學技術手段建立起完備的生態防護系統,是恢復當前生態平衡的有效手段。因此,防護林樹種應具有生長快、防護性能好、抗逆性強、樹體高大、樹冠適宜、深根性、生長穩定等優良性狀。在規劃設計時,應綜合考慮全縣實際情況,整體規劃,因害設防。在針對不同防護目的選定樹種種類時,應和當地林種類型、優勢樹種、適生樹種相結合,充分發揮林種的功能。如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可分別優先選用耐乾旱的灌木樹種、亞喬木樹種;嚴重風蝕、乾旱地區,要註意選擇根系發達、耐風蝕的樹種。

  2.嚴格標準,遵循適地適樹、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本地區自然條件的多樣性、立地類型複雜性的特點,嚴格按照有關重點防護林建設的技術規程和標準,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在結合當前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科學技術,進行綜合性、示範性和時效性的分析,確立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分類指導相結合的技術路線,做好防護林營造規劃設計,將建設任務落到實處。而適地適樹原則是林業工作者經過長期的工作總結出來的經驗,也是造林成功的首要前提。由於各樹種的生態適應幅度差異不同,在選擇防護林樹種時,必須明確各樹種的生態特性和生態適應幅度,依據當地立地條件和災害特點選擇主要造林樹種和伴生樹種。因此,樹種選擇的主要原則為提高人工林的抗逆性能和綜合效益,維護和提高林地生產力,因地制宜地營造防護林。

  3.喬灌草搭配,增加物種多樣性的原則。喬、灌、草結合不僅能增強防護林結構穩定性,提高防護林的綜合防護功能,還能夠剋服因單一樹種而易遭受病蟲危害以及抗禦自然災害能力低下、防護林衰老急劇的缺陷。同時,根據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和立地條件確定混交方式,選擇針葉樹種與闊葉樹種混交、落葉樹種與常綠樹種、喬木樹種與灌木樹種混交的方式營造混交林,達到增加物種多樣性的目的,為促進林木生長和加速森林植被系統的恢復提供良好條件。這樣,既有利對環境資源的充分利用,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又增強抗干擾能力和生態防護功能。

  4.速生樹種與慢生樹種相結合的原則。速生樹種具有生長速度快、成林早、管理較粗放的特點,慢生樹種則具有壽命長、生長穩定、防護期長的特點。其兩者有機結合,不僅能儘早起到防護效果,還能長期發揮作用,減少更新次數,節約營造林成本。在進行防護林樹種選擇時,應充分考慮各樹種的生長特性與防護成熟齡,註重速生樹種與慢生樹種的合理搭配、多樹種的合理搭配,應避免單一樹種、純速生樹種,以達到更佳的防護效益。

防護林的造林技術[3]

  防護林的造林技術要求較普通造林要高,在按照普通造林技術標準的基礎上,重點要抓好以下幾個環節,以達到提高造林成活率,促進樹木生長,儘快成林的目的,從而達到儘早發揮森林的防護功能。

  1.苗木要求。選用品種優良、生長健壯、木質化程度高的二年生苗木,可顯著提高成活率和造林後促進幼苗前期生長。起苗時保持苗根完整和濕潤,儘量少傷根系,有利苗木植後成活和生長的需要,保護根系也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關鍵。一般苗木鬚根較多,失水較快,起苗後應將苗木堆放在陰涼濕潤的地方,定時噴水,避免陽光直曬而失水。苗木運輸時要註意做好保護措施,用篷布蓋嚴車廂,整齊、分層有序堆放,防止運輸失水或損傷根系而導致降低植後成活率。

  2.栽植要求。一是苗木應隨起隨運隨栽,縮短起苗到種植的時間,減少散失水分。二是要掌握好適宜的造林時期,春季是多數樹種造林的好季節。據調查,本縣一般是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是最佳造林時節。三是栽植時要確保苗根舒展,栽正踩實,做到“三埋兩踩一提苗”,防止上緊下松,並可適當深栽。深栽實砸主要是使苗木根系能充分的與土壤接觸,利用吸收深層土壤水分,提高成活率。四是進行疏枝打梢,適當修剪枝葉茂密,大樹冠,已展葉的樹種,可以減少蒸騰失水和養分流失。

  3.施工和撫育管護要求。造林施工時,宜實行一線工作法,現場指導整地和栽植,進行全程督導和技術服務,做到高標準、高質量造林,確保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綠一片,實現科學造林,高效綠化。造林時或造林後,應及時進行澆灌。條件許可的地方,為保證新造林地的澆灌,可以根據建設條件建設林地水利設施,採用節水灌溉技術。在造林後一個月內補苗,並及時進行扶苗、除蔓等工作。實施造林工作後,幼林撫育管護是林木生長好壞以及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又一重要環節。在撫育施工時必須做到“三不傷、二盡、一培土”。“三不傷”即不傷根、不傷皮、不傷梢;“二盡”即雜草除盡、石塊撿盡;“一培土”即把鋤松的土壤培到根部,再把除下的雜草覆蓋在種植點。除草和鬆土的深度根據幼樹表層根系的分佈情況確定,力求少傷根系。當幼樹的樹幹上萌發的嫩芽尚未木質化時,將距地面樹高2/3 以下嫩芽抹掉。同時根據不同林種的要求進行修枝,最好選擇在晚秋、早春樹木休眠期進行,修枝強度不要過大或過小,以最大限度地促進林木生長為原則,應使用枝剪修枝,可避免撕破樹皮或切口粗糙而影響林木生長。通過精細管理,為林木生長創造有利條件,真正做到栽得下、管得好、存得住,切實保護造林成果。

防護林的經營管理[4]

  1.充分認識防護林的特殊重要性

  我國生念環境十分脆弱,經常受到風沙洪澇等自然災害的侵襲和威脅,嚴重影響農牧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得改善。保護和發展防護林,對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各級政府必須高度蕈視.加強領導,加大宣傳。嚴格執法,增加投入,採取切實町行的措施,鼓勵和動員社會各界積极參与保護與培育工作,各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耍建立既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又體現林業自身特點的防護林經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按照堅決保護、積極培育、合理利用、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做好規劃、協調、監督、檢查工作,建設好林業乍態體系。

  2.科學經營。提高防護林質量

  ①防護林撫育。在撫育時,應保持林分的穩定.增強生態功能。

  ②防護林的更新採伐。為保持和提高防護效能.可更新長勢衰弱、枯死的林木以及不適宜的樹種。對發生枯立及嚴重病蟲危害的林分,可進行衛生伐,出現風折、風倒、火燒的林木,可採取拯救伐。採伐方式一般鹿採用隔帶、隔行低強度擇伐。其採伐強度不得大於伐前蓄積30%,遭受自然災害(病蟲、火燒、風折等)危害嚴重及過成熟單層人工林,允許3公頃以下的小面積皆伐;採伐跡地必須在一年完成更新恢復,有條件的地區可採用伐前更新或伐後大鑿更新儘快恢復。防護林的更新採伐年齡暫時按用材林相同樹種主伐年齡增加1—2個年齡確定。

  ③防護林經營管理單位要按照有關規定從採伐木材收益中提取育林基金和更新恢復費,專款專用,確保採伐地及時更新恢復為高效防護林。要建立防護林撫養、採伐更新作業檔案,並指定專人,結合生產實際,開展科學實驗,分別不同採伐方式。更新樹種發,設置標準地.進行對比觀測,總結分析經驗,不斷提高防護林經營水平。

  3.要完善政策、機制。增強體系建設的內在發展動力

  防護林體系建設足生態建設的承要組成部分。要以科技創新、體制創新、機制創新為動力,加快防護林體系建設。一是切實搞好科技創新。積極開展科研攻關,大力推J“科技成果.切實提高防護林建設的成效。二是推進管理體制創新。各地在防護林建設巾既要霞建設。更要重管理。要探索建立防護林特殊保護、重點保護和一般保護三種類型的管護體制,實行分級建設、分級保護、分級管理,努力做到造林與管護有機結合。三是探索投入機制創新。提倡落實“誰造誰所有誰受益”政策,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營造防護林的積極性。同時,各地要多方籌措資金,切實加大投入。把防護林作為一項基礎設施投資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範圍。四要加強管理,確保體系工程建設的質量。綠化造林從義務造林向工程項目造林轉變。所以。在搞好防護林體系建設總體規劃的同時,對每個單體綠化工程都必須進行設計,對設計方案要組織專家進行討論會審。綠化項目的實施亦要遵循工程建設的規範程式要求。要不斷強化綠化造林質量管理。對施工單位要加強培訓。使每個施工單位擁有一定數量的造林技術人員。並大力推行綠化工程施工監理制。要加強防護林管護工作,對防護林實行特殊保護措施,安排落實專業管理人員開展撫育、施肥和病蟲害防治工作。要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確保防護林體系建設成果。

  4.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形成防護林體系建設的強大合力

  防護林體系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建設任務重.必須加強領導,明確責任。一是要加強對防護林體系重要性宣傳,提高全社會對防護林體系建設的認識,形成全社會參與防護林體系建設的良好氛圍。二是要加強對防護林體系建設工作的領導,成立由政府領導掛帥,有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防護林建設領導小組.統一協調項目規劃、用地、資金、建設等工作,並對各種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分工負責,通力協作,形成防護林體系建設的強大合力。三是要明確職責,把防護林體系建設任務納入各級政府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範疇.並分解落實到各地、各有關部門,層層簽訂防護林體系建設任務責任狀,建立切實可行的考核辦法和獎懲制度,把防護林建設任務真正落到實處。使防護林體系建設形成黨政領導親自抓、職能部門具體抓、有關單位配合抓的工作格局,扎實推動防護林體系建設快速健康發展。防護林體系建設是一項受益當代、造福子孫的重要公益事業。我們一定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全面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同心協力,狠抓落實,為“營造千里防護林,建設秀美生態區”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 馬靜娜.防護林生態效益評價研究綜述[J].防護林科技,2012,(第1期).
  2. 2.0 2.1 孫驥,王淑君.營造防護林的規劃及防護效益[J].赤子,2013,(第8期).
  3. 3.0 3.1 溫煥龍.淺述防護林樹種選擇原則和造林技術[J].科學時代(上半月),2013,(第6期).
  4. 仇凱,解放.淺談加強防護林經營管理的重要措施[J].科技信息,2009,(第13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连晓雾,Mis铭,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防護林"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