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自我圖式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自我圖式(Self-schema)

目錄

什麼是自我圖式 [1]

  “自我圖式”是在20世紀90年代被逐漸接受的一種關於自我概念的理論。

  認知心理學認為,對信息的選擇、組織和加工是由個體的內部認知結構決定的,這些認知結構可以稱為圖式。圖式是指人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的網路。

  自我圖式是指個體在已往經驗基礎上形成的對自己的概括性的認識,是有關自我的情感——認知結構,它對自我有關的信息的輸入和輸出均有影響。

  Markus認為人們面對的很多信息都是自我的,也就是說個體會在自我圖式的基礎上加工有關自己的信息,同時受自我圖式的影響,個體記住的往往是對他有意義或者是以前知道東西的延伸。

  儘管自我圖式由個體加工過的信息組成並存儲於記憶中,是對過去行為的表徵,但並不是對過去行為的一種被動反應,而是一種主動、有力且不斷變化的動態結構,它的功能不僅僅是認知表徵的貯存庫,它還能令個體超越當前的信息,對自我的未來做出決定和推斷。

自我圖式的內容[2]

  自我圖式由自我圖式的內容和自我圖式的功能構成。

  1、自我圖式的結構內容有5個方面:

  ①特質、屬性、能力意見態度;

  ②自我描述性形容詞;

  ③自我評價信念;

  ④ 歸因;

  ⑤核心理性主題。

  2、自我圖式的功能有3個階段:

  ①對信息的最初加工;

  ②評價;

  ③結果輸出。

文化與自我圖式[1]

  自我圖式是隨著自我不斷發展而產生的,文化、環境、家庭教養都會影響自我圖式的形成。尤其是文化因素在塑造自我圖式上所起的作用更為明顯。假如認為自己有獨立性的模式,就需要我們生活在一個能給與我們展示自己獨立性機會的文化中。設想一個重視依賴性缺乏獨立概念的社會,怎能形成獨立性的自我圖式。此外,文化期望也影響著人們的自我圖式。它通過社會化的方式塑造著人們的自我圖式。

  另一方面,文化只對那些擁有和參與社會活動的人才有意義,所以文化的各種性質都來自社會成員的人格與活動。每一個體的人格都是在與其文化的持續聯繫中發展和產生作用的,所以,人格影響文化,文化也影響人格。這樣,文化與人格構成了交互作用的關係。

自我圖式與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1]

  自我圖式是影響人們認知結構性因素,具有誘導和監控自我的功能,自我圖式對於自我建構自我提升都具有重要影響,而自我構建與自我提升是分析造成心理疾病的重要因素,也是分析人們面對不確定性進行決策的重要工具。

  不完全信息與非完全理性

  不確定性隨處可見,不僅僅是在戰爭中,不確定性意味著機遇與挑戰同在,而因為不同的人的風險喜好程度自信程度不同,所以迎接挑戰的意願存在差異,機會把握能力也有高下之分,另一方面,不完全和非對稱信息是普遍現象,比如資本市場上的眾多投資人,包括具有專業的市場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信息通道,即便具備應變市場變化的能力和完備的投資策略,但是不能保證事事時時完全信息和完全理性,主觀預期與客觀存在的不一致性,特別是在面對事物未來一段時間變化趨勢的有多種可能時,僅憑固有知識經驗難以做出正確分析判斷。 進化心理學認為外界環境充滿了不確定性,由此人們不能總是準確地表徵世界,有時人們的行動和思維具有側地的欺騙性,不過,人們決策時所犯的錯誤往往都是系統性偏差。在特定場合特定問題上,非理性因素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我們的判斷、決定與行為,這與個體內心的期望與自我期許以及內隱動機有關,與環境對兩種可能自我的激發有關,至於是希望的可能的自我受到激活還是害怕的可能自我受到激活,取決於具體情境,即各種主客觀因素。

  從行為學與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人們在面對不確定的決策可以綜合檢驗一個人的素質,知識﹑品格、獲取幫助的能力、眼光、膽識等等,而這些因素之間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的,與個體認知結構心智模式和人格因素相關,後悔內疚是對逝去的一種“無可奈何”的表現,但是有其積極的一面,或許部分地改變人們的認知結構和心智模式,人類懷舊並從歷史中汲取養分經驗教訓和智慧,反省有助於行為修正,蘊含積極因素,並非一味消極。

  運作的自我

  運作的自我是環境激發可能的自我。個體的自我圖式與心理層面的品格﹑境界、人生態度甚至靈魂價值觀等神秘精神世界(潛意識、無意識等)有著密切聯繫,與客觀的環境以及人文社會文化歷史因素相關。人們之所以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現出不同的精神狀態,或針對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態度,甚至有時是善的或友好的,而在其他環境中或對其他個體或事物其行為舉止又表現出惡的或敵意的一面,個體有時是軟弱卑微的,有時又是剛健高貴的,這與環境文化因素相關,也與自己情緒情感甚至品格密不可分,與自我圖式中的可能自我的構建以及被激活情況相關。 在進化史上,那些不完全依賴於理性決策的“偏執的樂觀主義者”與那些總是依賴於客觀現實行事的人相比更具有適應性,所以前者受到了自然地選擇,並使有利於人類生存繁衍的自我欺騙和認知偏差因此而得以保留並內化到人類的基因中,對於現代人而言,認知偏差幾乎都在潛意識層面運作。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任廣見.論自我圖式、自我提升與人格管理〔J〕.現代商貿工業,2012,22:76~78
  2. 廖明英、陳旭.自我圖式與心理健康[J].中國臨床康復.2006年30期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Dan,Zfj3000,KAER,y桑,LuyinT,刘维燎,陈cc.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自我圖式"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