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95个条目

職場巨嬰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職場巨嬰

  職場巨嬰指的是一些職場人明明是成年人的年齡,心智和行為卻像襁褓中的嬰兒一樣。大家想想,嬰兒有什麼特點?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活在父母的保護傘下,不准這個世界對他有任何傷害。不用控制自己的情緒,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反正有父母幫忙兜著,自己當個熊孩子多麼快樂開心。然而,這些並不是小孩子的專利。事實上許多職場上的成年人,依然帶著這些嬰兒時期的特點,還不自知。

職場巨嬰的特征[1]

  第一個特征,喜歡當“伸手黨”,而且還是白嫖。

  方案不知道該怎麼做,小王你寫的方案給我抄抄;客戶的問題不知道怎麼回,小李你幫我寫個郵件吧,這情況我沒遇到過;老闆安排剪輯個視頻不知道該怎麼剪,小張這個我不會,你來做吧,你是專業的。

  就像小孩子的玩具壞了,趕緊去找父母,媽媽你來幫我修一下,爸爸你來看看這是怎麼回事。

  他自己呢?就坐在旁邊看著,還不停地催促快一點,快一點。等到終於搞定了,自己再喜滋滋地上去玩耍。

  並且這個過程中只要有一個不答應或者答應地慢了,他就開始發脾氣,大哭大鬧,撒潑賴皮。

  如果是工作上的幫忙,偶爾一次兩次這麼求別人無可厚非,可職場巨嬰們次次如此,這就讓人惱火了。

  雖然大家都在一個團隊,可他認為自己才是最需要“被照顧”的那個人。

  問其原因,他振振有詞:

  “我新來的什麼都不會,你們都是老人了,帶帶我不是應該的嗎?”

  乍一聽沒什麼錯,可每次都這樣,每次出現問題都沒有長進,那老闆請你來是幹嘛的?

  可在他們看來,能動嘴皮子解決的事情,絕不動手。能麻煩別人的事情,絕不攬在自己身上。最要命的是,他們還認為這是理所當然。

  誰給了這個勇氣?梁靜茹都不敢。

  職場巨嬰的第二個特征,做事只有開口,沒有閉環。

  領導佈置的任務,領導不問就不回覆。進度如何,有沒有遇到困難,能不能按時交付,一概不知道。

  團隊分工的工作,自己那部分只完成了一半,剩下的就以各種理由推脫不幹,留給其他同事幫他擦屁股。

  項目做到中途因為不可抗力提前終止,也不主動報告給上級,直到過了很久被問起來才說。

  而且每次都是同樣的藉口:

  “啊呀對不起,我搞忘了,下次一定不會了。”

  可下次依然如此。

  以為自己在悶聲做大事,卻不懂得事前溝通的重要性,總是等出事了才心急火燎地向上報告,要別人幫他殿後,處理他留下來的爛攤子。

  最氣人的是,他還絲毫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

  做事情虎頭蛇尾,開個頭後面就不管了,不懂得任何工作都需要悉心經營和鑽研。

  說是巨嬰,本質是不靠譜。

  職場巨嬰的第三個特征,缺乏基本的思考判斷能力。

  工作中遇到任何問題,職場巨嬰的腦子裡第一反應不是“我怎麼來分析這個問題”,而是“我應該去找誰幫忙”。

  比如,客戶發來一個新項目,如果項目負責人是個職場巨嬰,那他做的第一件事大概率會是:

  拉群。

  呼啦啦十幾個人,也不管和這個項目有關的還是沒關的,是直接相關的還是間接相關的,反正全部先拉到一個微信群里再說。

  接著,鋪天蓋地的項目文件發到群里,然後@所有人:

  “這些是項目需求,大家自己看吧。”

  他呢,覺得把人拉在一起就算完成任務了,接下來繼續刷自己的抖音淘寶。

  至於項目的背景是什麼?客戶的訴求有哪些?哪些文件是必須看的?哪些文件只是參考?團隊需要做什麼?重點工作放在哪一塊?內部資源怎麼協調分配?接下來的工作安排如何?

  這些信息,一概沒有。

  問到了就說:

  “群里的文件都寫了,你們自己看呀。”

  讓他花幾分鐘動腦子分析過濾一下信息都是吃虧,當個甩手掌柜不要太爽。

  職場巨嬰的第四個特征,消極應戰,實力勸退。

  比如團隊接到了一個任務,要求3個月後必須上線新的APP版本,趕在雙十一之前搶占市場關註。

  命令死時間緊任務重,其他人都在會議室里討論工作怎麼安排資源怎麼調配,熱火朝天。

  職場巨嬰卻在旁邊陰陽怪氣:

  “3個月怎麼可能啊?我還有一大堆事情要做呢,煩死了!”

  過了一會,同事把協商好的工作計劃表列印出來發給大家,他匆匆掃了一眼又開始潑冷水:

  “這個計劃排得太緊張了,不可能實現的,你們這是在浪費我的時間。”

  這時大家問他有什麼高見,他又會推脫:

  “我不知道,反正這個項目我覺得沒戲。”

  本來其他同事們都充滿信心準備大幹一場,去和競爭對手在前線市場拼個你死我活,結果被他一番話說的都特別下頭,士氣頓時減了一半。

  團隊勸退第一名,實至名歸。

  除此之外,職場巨嬰們在平時工作的時候也是負能量爆棚。

  抱怨工作環境不好,抱怨客戶腦子壞掉了,抱怨同事素質差,抱怨領導瞎指揮,可他沒乾出來過任何成績,還不覺得自己有問題。

  工作的時候,想的最多的是“我該如何逃避,早點下班”,而不是“我該如何剋服困難,把事情做好”。

  平日在辦公室里,自己卻像個嬰兒一樣,可以隨時哭,隨時笑,情緒想宣泄就宣泄,絲毫不顧及周圍人的感受和影響。

職場巨嬰的應對[1]

  1. 丟掉“拐杖”,學會自己走路。

  嬰兒之所以是嬰兒,是因為他的四肢發育還不健全,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也還不成熟全面,所以需要父母幫忙攙扶著走路。

  但一直扶著,就會出問題。父母當拐杖久了,他就不知道怎麼下地自己走路。

  職場上是一樣的道理。

  一直有人保護,出錯了幫你兜著,不會了幫你扶著,從來沒被批評過罵過,更沒遭受過現實社會的毒打,很容易會以為自己做的還不錯。

  自己以為,和現實情況,有時候相差了十萬八千里。

  特別是在一些關鍵工作上,如果不幫巨嬰們認清現實,明明做的不好卻因為各種顧忌而不指出來,最後倒霉的只有你自己。

  不要扶著,不要幫襯,讓他自己下地走路,自己摔跤,自己體會一下疼。

  只有疼了,才會長記性。

  2. 養成獨立思考的人格和習慣。

  這是一個專業職場人的基本功。

  過去我分享過許多提高思考能力的方法,簡單總結一下有幾個途徑。

  比如,多看一些邏輯思維和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有助於武裝自己分析問題的思考“武器庫”。

  像我反覆推薦過的《金字塔原理》,吃透這一本就能打開你的任督二脈,任何職場問題的分析框架都萬變不離其宗。

  再比如,從經驗中總結觀點,特別是從自己失敗的經歷中找出關鍵癥結。成功的方法不能複製,但避免失敗的方法卻值得你警醒。

  又比如,多和一些行業高手交流,聽聽別人對一些事件和現象的看法。我並不是要你贊同或者反對他,而是從人家的觀點里找到新的思路,啟發你已經陷入僵局的思維。

  以上這些,都能幫你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

  3. 懂得時刻把握邊界。

  什麼是我的,什麼是你的,什麼是他的,這就是邊界。

  邊界的本質,是權利和責任的劃分。劃分的界限越清晰,邊界感就越強。

  在一個公司里,部門和部門之間有邊界,工作和工作之間也有邊界,上級和下級之間有邊界,平行同事之間也有邊界。

  什麼人該做什麼事情,什麼情況需要誰去處理,出事了該找誰來問責,都要有清楚明確的定義,不要越界。

  這些是這個環境下的行為規則。

  雖然很多公司喜歡講,我們的員工是一家人,感情深。但親兄弟,也懂得明算賬,否則後患無窮。

  專業的職場人懂得,要在自己的邊界內做事。如果越界了,首先要徵詢對方的同意,而不是一意孤行。

  這是最基本的職場禮儀

  嬰兒之所以是嬰兒,就是因為他沒有邊界意識。以為什麼都是自己的,看到什麼喜歡什麼就伸手去要,得不到就撒潑耍賴。

  說白了,就是全世界以自我為中心,這種心態才最招人討厭。

  樹立好自己的邊界,多瞭解別人的邊界,不要隨意冒犯和侵犯,有助於你避免成為職場巨嬰。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uyinT,Tracy,Llyn,陈cc.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職場巨嬰"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