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59个条目

科學領導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科學領導(Scientific Leadership)

目錄

科學領導的概述[1]

  科學領導則是指領導行為只要符合領導活動的基本規律,順應社會發展方向,主觀與客觀相統一,那麼,無論是否應用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哪怕僅憑經驗和直覺都能取得滿意效績,這樣的領導就是科學的領導。這一表述既指目的,又指手段;既指過程,又指結果。以往我們一談到科學領導,容易將其與科學技術或科學理論混淆起來,而排斥經驗和直覺,把凡是不藉助科學理論和科學技術而僅憑經驗進行的領導都統統劃歸經驗領導、傳統領導或不科學的領導,把科學領導和經驗領導對立起來,把應用科學技術的領導稱為先進的,把經驗領導稱為落後的,這種理解失之片面。將科學領導稱為先進的沒有錯,但把經驗領導歸於落後領導與傳統領導卻失之偏頗。科學領導和經驗領導只是兩種不同的領導方式和手段,沒有孰優孰劣之分。領導的科學理論和科學技術手段是從領導經驗中產生的,是對領導經驗的概括和總結,其運用也離不開領導經驗,即使在今天這個領導活動大量藉助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的信息社會,也同樣需要技術與經驗的完美結合。當然,經驗的運用也離不開一定的理論,就是在沒有受過教育、沒有理論素養甚至沒有文化的人那裡,經驗伴隨著個人經歷也成為一種習慣,這種習慣也是一種無形的理論、模式,單純靠經驗進行決策也能偶爾成功,這樣的例子無論在過去還是今天都不勝枚舉,所以,經驗領導也是建立在習慣基礎上的。我們現在從貶意上講的經驗領導實質上應稱為經驗主義領導或領導中的經驗主義,它與經驗領導又有本質的差別。經驗主義領導或領導活動中的經驗主義是指既拒斥科學和理性,把經驗推向極端,把經驗和直覺絕對化的唯經驗主義或非理性主義;其實也指拒斥經驗和直覺,把科學和理性推向極端,並使之絕對化的唯科學主義或理性主義。後者是另一種表現形式的經驗主義或非理性主義,也是不科學的。單純依靠經驗和直覺不僅在今天是不適宜的,即使在傳統社會也是不被推崇的經常造成失誤的領導方式與方法;而照搬理論和教條進行領導不僅在過去也不乏失敗的先例,即使到了21世紀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把科學和理性推向極端雖然很時髦,但也是不理性和不科學的,單純依靠科學技術也是有局限性的,也不乏失敗的先例。由此可見,科學領導與經驗領導的作用是互補的、交叉的,要實現科學領導應儘可能以建立在領導學領導科學等學科背景上的科學理論為指導,儘可能藉助現代科學技術手段,應用最新科研成果。但也不應排斥經驗和直覺,尤其在諸如戰爭、動亂、社會變革等特定歷史時期和特殊情況下以及軍事與外交等非常領域,有時經驗和直覺的作用仍非常突出,那種把領導學等同於領導科學的觀點是欠妥的,指望掌握一些領導學理論和領導科學技術的皮毛,然後照搬到領導實踐中去就能實現科學領導也是很難成功的。領導學、領導科學只是一門停留在書本上的學問,科學領導則是一種願望、過程、手段和結果。前者是靜態的,後者是動態的。靜態的學問來自動態的實踐,反過來又指導實踐。要想在領導學領導科學同科學領導之間建立一種必然的聯繫,必須經過領導活動實踐,而這個過程又離不開經驗和直覺。

科學領導的途徑[2]

  一是要創新理念。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 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查實情、講實話、辦實事,從實際出發,立足當前志存高遠,不盲目追求GDP 增長速度,不喊脫離發展基礎的空口號,不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真正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積極探索,勇於實踐,在發展與建設中從地方實際出發,不盲從和套用不適合本地發展的模式,不搞一刀切,不強求一律,盲目攀比,在調查研究和搞好論證的基礎上,科學制定建設規劃,立足於抓好實施。

  二要註重方法。在加快發展的道路上,既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廣大群眾的主體作用,始終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追求”、把群眾富裕作為“第一目標”。依靠群眾,調動人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激發廣大人民的創業潛能,努力營造鼓勵人民幹事業、幫助人民乾成事業的良好環境。集中精力發展經濟,走發展特色經濟的路子,從本地基礎條件和比較優勢出發,立足於本地已有基礎,不能輕易另起爐竈,實現經濟發展的高效率與高效益。

  三要致力於提升績效。進一步創新機制、創新方法,進一步提升績效。建立科學的考核機制,做到科學考評政績。考評政績,既要看任內作了些什麼,更要看走後留了些什麼。由於工作環境和基礎條件不同,在衡量政績時應充分考慮崗位和區位差異,客觀公正地看待幹部的政績,鼓勵幹部打好基礎、練好內功。考核班子和幹部,既重視“硬體”,更重視軟體;既看“顯績”,又看“潛績”,儘量把一些潛性成效轉化為顯性指標,充分重視那些不能用數字反映的成績。

科學領導的方法[3]

  領導是由領導者帶領被領導者為實現一定的目標共同作用於客觀環境的一個動態的活動過程。這就是說,領導活動是由領導者被領導者和客觀環境三個基本要素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這三個要素相互聯繫、相互制約,構成兩大基本矛盾。一是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矛盾;二是領導活動的主體與客體的矛盾。前者多屬社會屬性,後者多屬自然屬性,一般兩類矛盾呈現交叉的影響狀態。

  1.科學領導必須解決的兩對矛盾

  (1)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矛盾。只要有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存在,都有此類矛盾,只是矛盾的程度大小不同而已。在我國,由於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群體目標是一致的,兩者的矛盾是因認識分歧或思想方法、工作方式不當而產生的。因此,這種矛盾系屬於人民內部的、非對抗性的矛盾。儘管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有公開的、有隱蔽的、有漸進緩和的、也有突發的衝突等,但畢竟是思想認識問題、是可以解決剋服的矛盾。領導活動不同於其他社會活動的一個特點是,領導行為領導目標之間存在著間接性的關係。即制定和規劃目標的領導者並不是目標的實現者,領導者必須依靠被領導者和調動被領導者的積極性而實現目標。從這個角度看,領導者與被領導者這對矛盾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調動被領導者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是領導者實現領導活動目標的源泉所在。

  縱觀企業管理學的百年沿革軌跡,有一條貫穿始終的主線,就是對人力資源及人格越來越重視。

  傳統的發展觀基本上是以物質生產為中心,以GDP增長為中心,以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為中心。因此,在西方傳統管理原則中,人與物始終處於二元對立的零和狀態,執著於對物的追求,即使強調人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在這一前提下進行的。在這種價值取向下,造成了部門與部門的重迭,機構與機構的交叉,形成了官僚主義的大迷宮。面向全球化的時代,迫使人們由原來主要對物的投資逐漸轉向對人的投資。因為全球化不僅表現在知識創新的競爭,更為重要的是表現為將知識應用於經濟的競爭,即人才的競爭。領導者必須適應這個潮流,重視人的價值,滿足人的情感需要,使社會的組織管理更加科學化。

  要調動人的積極性、創造性,除了用人之能外,還必須在提高人的素質和激勵兩方面下功夫。因此,一方面通過加大教育投入和強化培訓以提高人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以激發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領導活動的主體與客體的矛盾。這是指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在認識自然、認識社會的主觀意識與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客觀實際中所產生的偏差

  從領導者方面說,由於領導者、被領導者、客觀環境三個要素都是變數,因而領導者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使其主觀意識與客觀實際的偏差達到最小。領導者在確定和實施改造自然的群體目標時,必須懂得大自然的固有規律是不可抗拒的,如果領導者因未認識它的必然規律,而主觀武斷地、憑個人想象地確定群體目標,就必然會遭到失敗,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嚴重時會使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群體目標產生非一致性,矛盾可能轉化到社會屬性方面,造成兩者之間矛盾的不可剋服性。因此,領導者必須適應社會變革的客觀需要和要求,把握社會發展的趨勢和脈搏,抓住有利時機,實現主觀與客觀的吻合,以實現改造社會的群體目標。否則,不是貽誤時機就是欲速不達,導致革命與建設的失敗。解決這對矛盾的核心問題就是決策。提高決策水平,是實現領導科學化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領導者的一項基本功。同樣,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決定了被領導者的主體地位,如果只有領導者認識、適應、利用並改造客觀環境,而沒被領導者的參與,領導者制定的群體目標就不可能有效地達到。只有被領導者同領導者一道,同心同德地去處理好與客觀環境的矛盾,才能卓有成效地取得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勝利。

  2.科學領導必須糾正兩條軌跡的偏差

  由於領導是一個動態的行為過程,領導者的“投入”要通過被領導者的行為效率“產出”。這就決定了在領導活動中存在兩條軌跡:一條是領導者為實現某種目標所設計的軌跡;一條是由被領導者在實踐設計軌跡過程中所形成的實踐軌跡。設計軌跡指導實踐軌跡,實踐軌跡實現設計軌跡。這兩條軌跡的關係是以兩者之間的差異為基本特征,二者的吻合是偶然的,不吻合則是必然的。鑒於在領導活動中設計與實踐兩條軌跡的關係是以兩者之間的差異為基本特征。因此,科學領導的另一項重要工作,就是不斷地使實踐軌跡與設計軌跡的偏差達到最小。要做到這一點,我們的領導活動系統就要建立調節的結構和機制來保障,必須建立起由決策機構、鑒別機構、執行機構組成的一個閉合的反饋調節系統,使之可靠地運轉。系統中的鑒別機構必須準確、真實、靈敏、無誤地反應出目標與執行之間的差距,並及時地向決策機構提供信息;而且決策機構則根據鑒別機構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研究,做出合理、科學的決策與決斷,並對執行機構下達行動指令;執行機構堅決、果斷地執行決策機構的指令,其實施效果又在鑒別機構的不斷監督之下,反覆進行新的反饋調節,直至群體目標的實現。除了建立閉合的反饋調節系統外,從領導者的角度上說,必須反對官僚主義。領導者不能滿足於目標的制定、任務的佈置,埋進文山會海,而應該深入實際,廣泛地進行調查研究,認真分析被領導者實踐軌跡的走向,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使實踐軌跡與設計軌跡的偏差達到最小,防止出現忽左忽右的現象,以達到提高領導效能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何潁,教軍章,陳輝副,張曉峰.中西視域下的領導學要論.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08月第1版.
  2. 李偉,周百科.科學領導與量力而行[J].《改革與開放》.2009年第03期
  3. 陳振華.論科學領導[J].福建行政學院福建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连晓雾,KAER,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科學領導"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