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9个条目

社會管理科學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社會管理科學化

  社會管理科學化就是深刻認識、把握、遵循社會管理規律,用科學的理論來指導,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建立健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1]

社會管理科學化的內涵[1]

  社會管理科學化應包含以下幾方面:

  1.用科學的理論指導社會管理。理論是指導實踐的根本武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揭示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特殊規律,是指導社會管理的根本理論。此外還有我們黨經過科學探索所形成的社會管理方面的理論,如我們黨九十年探索積累的做好群眾工作的各種行之有效的理論原則等。

  2.建立和完善科學的體制機制保障社會管理。按照黨的十七大的戰略部署,社會管理的體制與機制可以概括為一個基本格局和四個工作機制。即“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體制格局和社會利益的協調機制、社會安全的保障機制、社會組織的引導機制、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

  3.用科學的方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既要繼承和發展我們黨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六十年長期實踐中積累的社會管理的成功方法,又要積極探索運用現代的科學管理方法,同時借鑒國外在社會管理方面的有益經驗,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解決好現實中的突出問題,有效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

社會管理科學化的特征[2]

  社會管理科學化作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的過程,有著自身不可替代的特性,歸結起來有社會管理科學化的規律性、現代性、多元性、制度性和創新性。

  1.社會管理科學化的規律性

  科學就是反映自然、社會、思維等的客觀規律,探尋事物發展規律並加以總結應用。社會管理作為一項人類活動也是具有規律性的。規律是事物之間的內在的必然聯繫,決定著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向。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們要想在活動中獲得預期的目的,就要從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認識和尊重客觀規律,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社會管理科學化就是探究、總結社會管理活動規律並按規律辦事的過程。我國社會管理科學化就是要尊重我國現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尊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國情,從我國公民的需求和社會能力出發,走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規律性道路。

  2.社會管理科學化的現代性

  社會管理科學化的現代性就是將社會管理推向現代化的進程,社會管理要緊跟時代的步伐,符合現實要求、體現時代特點才能真正實現科學化。社會管理科學化的現代性體現在很多方面。首先是管理思想的不斷更新,舊的落後的管理思想被不斷淘汰,新的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管理思想被不斷學習和應用;其次是管理技術的信息化和高科技化,各種高新的管理技術和新型設備被應用到社會管理中;然後是管理人員的專業化,社會管理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只有加快社會人才的培養,推進社會工作職業化,吸引更多專業化人才,才能保證社會管理的持續科學化。

  3.社會管理科學化的多元性

  社會管理科學化的多元性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在管理主體上,與行政管理的以政府為主體、工商管理的以企業為主體不同,社會管理具有管理主體多元性的特征。政府是社會管理的主導,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人民團體和基層自治組織等是社會管理的重要主體。社會管理的理想狀態,就是實現社會自治,發揮社會管理多元主體的作用。其次,管理理念的多元性,包括公眾廣泛參與機制、公民身份管理機制、社會影響評估機制、科學決策機制,等等。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公民的利益和需求是多元的,社會管理只有在觀念上保持多元化才能適應所有的社會情況。最後是手段和方式的多元性,社會管理是很靈活的,既可以用行政手段又可以用道德、公共輿論等手段,方式既可以是監督、服務又可以是協調等。社會管理的多元性是保證其科學化的基礎條件。

  4.社會管理科學化的制度性

  社會管理是一項長期、系統的,面向組織和個人的管理活動,必須要公平、有序、規範、有效,並且要有相應的制度保障。社會管理只有有相關法律法規的保障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能保障其科學性。社會管理科學化的制度性能保證社會管理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使得社會管理的各項活動有法律的保障和監督,從而從根本上和體制上保證社會管理的科學性。

  5.社會管理科學化的創新性

  創新性是社會管理科學化的核心和突出特性。當今世界風雲變幻,社會發展中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新情況、新趨勢,如果沿用傳統解決問題的套路和方法,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可能還會適得其反。要正確把握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新特點,研究並運用新的社會管理理念、知識技術和方法等,創新社會管理方式和模式,建構新的社會管理機制和制度。另外要審視新形勢下公民的需求變化,創新服務的供給路徑和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公民的需求。社會管理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人民,只有達到這個目的才真正實現了社會管理的科學化。創新性的特征為管理主體順利解決社會問題,實現社會管理的目標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社會管理科學化的實現途徑[2]

  對於社會管理科學化的實現途徑,我國很多學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麻寶斌等認為社會治理是社會管理改革的方向。全球化時代的中國,面臨著社會事務日益複雜化和社會生活日益多樣化的新形勢,“社會治理”應成為未來社會體制建構的基本方向。郎友興,汪錦軍,徐東濤等學者認為合作與共治是社會管理體制創新的路徑。

  在充分理解了社會管理科學化的前提下,針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和社會管理中遇到的問題,本文提出了以下幾條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管理科學化實現路徑。

  1.創新社會管理理念

  改革創新,思想先行,絕大多數學者都認識到了思想觀念的重要性,認為創新社會管理理念是社會管理科學化的前提。管理理念落後、管理方式陳舊是造成社會管理效率無法顯著提高的重要原因。政府及其各種社會管理機構和部門應進一步創新社會管理理念,牢固樹立公共服務的觀念,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理念。總之,社會管理科學化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社會管理理念,要從“以官為本”向“以人為本”轉變,保障人民群眾在社會管理中的主體地位。

  2.建立良好的體制機制環境

  良好的體制機制環境是社會管理科學化強有力的制度保障,搞好社會管理,關鍵是完善社會管理的體制機制。在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下,我們要堅持積極的社會管理,建設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要營造良好的社會生態,要健全社會機制。在制度層面,唐鐵漢指出,完善政府社會管理職能,要與推進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改革配套進行,作為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總體考慮,統籌安排。在具體執行方面,創新社會管理要變強力壓制和暴力行政為有效溝通協調,通過建立健全暢通的利益表達機制、完善合理的利益協調機制、健全利益導向機制來創新社會矛盾化解機制。

  3.培育多方參與的社會管理主體

  實踐證明,多中心社會治理,是社會管理走向科學化的有效途徑。有效的社會管理,不僅要強調政府的社會管理,而且也要強調社會的自治管理。程瀚也認為有效的社會管理必須有多元主體的廣泛參與,需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和可用資源,積極推動明確各級政府、基層組織、社會組織、社會成員等主體在社會管理中的責任。要推動“多中心”社會治理的發展,原來由政府包攬的一些社會管理事務就必須與政府的職能分離,交由公民社會承接。因此,國家和政府應致力於促進公民社會的成長和發育,致力於提高社會自我組織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培育強大的能夠自我組織和自我管理的公民社會,既是政府社會管理的首要職能,也是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的切入點。

  4.創新社會管理多元方式和手段

  社會管理是一門科學,需要引入現代化的管理方式和手段,才能保證社會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社會管理的科學化要努力改變社會管理手段單一的問題,在運用行政手段進行社會管理的同時,更多地運用法律規範、經濟調節、道德約束、心理疏導、輿論引導等手段,充分發揮我們黨的政治優勢,規範社會行為,調節利益關係,減少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在創新社會管理方式和手段時我們要時刻強調民主建設,改強制干預為民主協調,改封閉為開放,改指揮命令為積極引導,充分應用多種管理方式和手段。

  5.建立健全社會管理法律體系

  社會管理科學化的制度性特征要求我們要不斷完善社會管理相關法律體系。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能保證公民和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的合法性,能保證社會管理各項事務有法可依。由於社會管理涉及的領域較多,任務繁重,對有關法律法規的需求迅速擴大,我國有關社會管理的法制建設顯得比較滯後,有些領域還存在著一些法律空白,急需加大力度建立健全社會管理法律體系。中國政法大學終生教授應松年深信社會管理的發展方嚮應當是與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法治政府的建設相結合,始終將社會管理置於法治化軌道之下,以法治理念為指導,以法律程式和法律規範為支撐,依法管理。我國社會管理法律體系不健全,社會管理領域法律、法規的滯後甚至是缺失,將會阻礙我國社會管理的有效運行,完善社會管理的法律體系,完善“民生”法和行政程式法方能從制度上保證社會管理的科學化。

  6.建立社會管理的專業化人才隊伍

  社會管理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事業,需要專門的人才,特別需要大量的受過專業訓練的社會工作人才。但是,我國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存在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的狀況,這需要我們創新社會管理人才體系,建立專業的、高素質的社會管理人才隊伍。要保證我國社會管理科學化的持續性就必須要學習借鑒西方的人才培養方式,將社會需求與高校的人才培養機制對接。通過發揮政府在社會管理中的主導作用,建立和完善社會工作人才的各項制度,加大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投入保障,著力培養造就一支巨集大的社會管理人才隊伍。

參考文獻

  1. 1.0 1.1 閔慧男.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芻議(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11,76
  2. 2.0 2.1 龍梅梅.社會管理科學化的內涵、特征和實現路徑(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Lin,刘维燎,LuyinT,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社會管理科學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