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國家信用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國家信用——以國家為需求主體的一種信用形式

目錄

什麼是國家信用

  國家信用既是國家為彌補收支不平衡、建設資金不足的一種籌集資金方式,同時也是實施財政政策、進行巨集觀調控的一種措施與手段。

  國家信用的財務基礎是國家將來償還債務的能力,這種償債能力源於屬於國家(全體人民)的財務資源,它的現金流來源於三個方面:國家的稅收收入、政府有償轉讓國有資產(包括土地)獲得的收入以及國家發行貨幣的專享權力。國家信用是一種特殊資源,政府享有支配此種資源的特權,負責任的好政府絕不能濫用國家信用資源,政府利用國家信用負債獲得的資金應該主要用於加快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為保障經濟社會順利發展並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事項,以向社會公眾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服務,並實現社會的和諧與安寧。國家信用應當由國家的法律予以保障。

國家信用的起源

  原始的不規範的國家信用,在中國很久以前就產生了。相傳戰國時期周赧王(公元前314~前256)由於負債太多無力償還,避居高臺之上,周人稱為逃債台。東漢時期,政府財政拮据,有時也向富戶和貴族舉債。以後歷代也有向公眾舉債以充國用的。

  一國財政赤字產生的原因很多,一般有:①戰爭,除生命的巨大損失外,還要耗費大量社會財富,財政開支巨增;②政府腐敗,不註意發展經濟,官吏貪占國家資財,奢侈浪費無度;③脫離國力發展經濟,財政超前支出。在現代和平環境下,這類情況居多。要發展經濟,就要創造經濟發展的環境和條件,必須開拓原材料工業,發展電力能源工業和交通運輸,進行必要的市鎮建設,發展服務行業等。這類基礎設施建設耗資巨大,超過當年財政負擔能力,就會形成赤字。許多國家的經驗證明,如果財政支出是用於發展經濟,而且數額適當,保持經濟均衡發展,這類財政赤字可以通過以後增加的財政收入加以彌補。

國家信用的基本形式

  公債 這是一種長期負債,一般在1年以上甚至10年或10年以上。通常用於國家大型項目投資或較大規模的建設。在發行公債時並不註明具體用途和投資項目。

  國庫券 這是一種短期負債。以 1年以下居多,一般為1個月、3個月、6個月等。

  ③專項債券 這是一種指明用途的債券,如中國發行的國家重點建設債券等。

  財政透支或借款 在公債券、國庫券、專項債券仍不能彌補財政赤字時,餘下的赤字即向銀行透支和借款。透支一般是臨時性的,有的在年度內償還。借款一般期限較長,一般隔年財政收入大於支出時(包括發行公債收入)才能償還。有的國家(如中國)只將財政向銀行透支和借款算為財政赤字,而發行國庫券和專項債券則作為財政收入而不在赤字中標示。

國家信用與社會總供求關係

  一般認為以債券形式彌補財政赤字,是現有流通中貨幣購買力的轉移,即企業居民等購買力轉移給財政使用,沒有增加社會購買力,不影響社會總需求總供給之間的平衡關係。財政向銀行透支和借款,是銀行在對社會貸款及其他支付(如購買金銀、外匯)以外增加的一筆支付,因而增大銀行貨幣投放量,影響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平衡。只有在財政透支借款的同時,銀行壓縮對社會的貸款及其他支付或增加吸收存款等資金來源又不擴大貸款時,才不會出現信用超分配和信用膨脹,影響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關係。另外,財政向企業推銷公債,企業資金轉移給財政,但企業生產和建設資金不足,可能加大對銀行的壓力,銀行對企業貸款增加,無異於銀行對財政的貸款。所以要使國家信用正常發展,財政、信貸與物資供給必須綜合平衡。

債券發行與流通

  在西方國家,銀行大量掌握國家信用工具──國庫券、公債及其他國家債券。它是銀行的一項重要資產業務商業銀行往往對國家信用實行包銷,推銷不出的公債由銀行購買。商業銀行通過經營國家信用工具而獲得巨大利益。中央銀行則將買賣國家信用工具作為進行公開市場業務,調節貨幣流通的重要手段。

  在西方國家,國家信用工具通過市場發行與流通。初次發行,稱為發行市場,又稱一級市場。發行以後至到期前可以在市場買賣,稱流通市場或二級市場。二級市場買賣流通是國家信用工具發行的重要條件。

  在中國,50年代初期曾發行過公債券,後來一度取消。1979年經濟改革以來,從1982年開始發行國庫券,後又發行國家重點建設債券等國家信用工具。一方面籌集部分資金彌補財政赤字,另一方面主要是為了增加生產投資,加快國家重點建設。到90年代,國家信用已成為中國籌集社會主義建設資金的重要工具,債券、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也有了很大發展。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國家信用"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11.140.199.* 在 2014年1月14日 12:19 發表

不錯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