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商戰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商戰

  商戰是指企業之間的商業競爭

  清代孫詒讓《周禮政要·同貨》:“當此環球商戰之秋,固宜急籌合羣之策哉!” 柔石《二月》:“我以為要救國,還是首先要提倡……商戰!”

  清末的鄭觀應曾經主張中國與西方進行“商戰”。鄭觀應(1842-1921),廣東香山縣人。曾任上海機器織佈局、輪船招商局的總辦,與洋務派關係密切,主張與列強進行“商戰”。早期維新思想家認為外國侵略者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是造成中國貧弱的主要原因。從而主張不但講求武備,加強國防,以抵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兵戰”,而且必須大力發展民族工商業,同西方國家進行“商戰”。

鄭觀應的商戰論[1]

  一、鄭觀應商戰思想之內涵

  鄭觀應(1842——1921),原名官應,字正翔,號陶齋,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人。他是中國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維新思想體系的理論家。光緒二十年(1894年),鄭觀應的維新思想著作《盛世危言》出版,《盛世危青》以“富強救國”的主題,對政治、經濟文化諸領域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改革方案,給病人膏肓的晚清政府開出了一帖濟世良方。晚清名臣張之洞評價《盛世危言》道:“論時務之書雖多,究不及此書之統籌全局擇精語詳”“上而以此輔世,可為良藥之方;下而以此儲才,可作金針之度。”蔡元培於《蔡元培年譜》評價該書:“以西製為質,而集古籍及近世利病發揮之。時之言變法者,條目略具矣”。

  《盛世危言》出版後,引起了朝野轟動,各界人士紛紛爭閱,據統計,此書共刻印了10多萬冊。禮部尚書孫家鼐將該書推薦給光緒皇帝,光緒對此書稱贊不已,光緒皇帝下旨“飭總署刷印二千部,分送臣工閱看”。《盛世危言》不僅在當時產生了重要影響,且惠及後世,甚至它還流傳到了北韓、日本等國。

  鄭觀應的“商戰”思想主要體現在他的代表作《盛世危言》中。書中提出:“習兵戰,不如習商戰。”鄭觀應認為,學習西方,僅依靠熱衷於購鐵艦、建炮台、造槍械、制水雷、設海軍、操陸陣,講求戰事不遺餘力,遠不如西方各國那樣傾其全力去發展商務。為進行“商戰”就必須破除以農為本、以商為末、重本抑末的成見:“中國以農立國,外洋以商立國。農之利,本也;商之利,末也。此盡人而能言之也。”他認為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目的是要把中國變成他們的“取材之地、牟利之場”遂採用“兵戰”和“商戰”的手段來對付中國,而商戰比兵戰的手段更為隱蔽,更為嚴重,更為危險。所謂“兵之併吞禍人易覺,商之捭可敝國無形”。他主張“西人以商為戰,彼既以商來,我亦當以商往”。只有以商立國,以工翼商,“欲制西人以自強,莫如振興商務”。

  二、鄭觀應商戰思想之肇始

  近代中國第一個明確提出“商戰”的口號的確實是鄭觀應,然而,商戰的概念並非其首創。“商戰”一詞的提出,可追溯至曾國藩致湖南巡撫毛鴻賓的信函之中。曾國藩在信中寫道:“至鬻用商鞅以‘耕戰’二字為國,法令如毛,國祚不永。今之兩洋,以‘商戰’二字為國,法令更密於牛毛,斷無能久之理。”鋤此後,“商戰”一詞便慢慢開始流傳。

  “商戰”是中國近代經濟思想是中所特有的一個範疇,鄭觀應的“商戰”論思想的形成不能歸功於鄭觀應一人。早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包世臣就對西方列強的經濟侵略問題有所涉及,他指出:由於“洋布大行”,價格遠低於土布,以至江南一帶的手工紡織業已大批陷於破產,併進而影響到棉花的銷路,造成了“商賈不行,生計路絀”的城鄉經濟衰落的情況。包世臣察覺了西方列強經濟侵略的一些現象,但是對其性質還無認識。光緒四年(1878年),湖廣道御使李瑤指出:“泰西各國,謂商務之盛衰關乎國運,故君民同心,利之所在,全力赴之。始而海濱,繼而腹地,既蝕人之資財,並拒人之形勝,盤踞已久進惟所欲為。古之侵人國也,必贊財而後闢土;彼之侵人國血,既闢土而又生財,故大學士曾國藩謂‘商鞅以耕戰,泰滷以商戰’誠為確論,此洋人通商弱人之實情也。”由此而見,李瑤對“商戰”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曾國藩的弟子的薛福成亦指出:“如水漸涸而禾自萎,如膏漸銷而火自滅,後患有不可言者矣。”通商會使中國利權不斷外溢,從而使中國陷入絕境。

  前人對於商戰的理解和總結是零散的,鄭觀應吸取了前人思想的精華,並結合了自己的商海經驗,提出了系統的“商戰”理論,他的理論思想表達的更為全面、更為明確、更為系統,從而使其“商戰論”思想形成了一套較為系統的經濟學說。

  三、鄭觀應商戰思想之啟示

  《盛世危言》貫穿“富強救國”的商戰主題,鄭觀應力主用“商戰”即經濟戰來對抗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主張仿效西方在國家扶持下發展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在今天看來,仍然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一個國家若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做後盾,那它在世界之林不可能有發言權。

  進入2l世紀以來,國與國之間交流愈加頻繁,市場經濟在全球範圍內確立,國與國之間無時不刻發生著形形色色的“商戰”,然而,今天的“商戰”已經不同於晚清時期的西方的經濟侵略,宋鴻兵稱職為“金融戰爭”。宋鴻兵指出,國家的邊疆,不僅是由陸疆、海疆、空疆構成的三維物理空間,未來還需要第四維:金融高邊疆。中國近代以降的歷史給我們的啟示就是,誰能控制金融高邊疆,誰就擁有了巨大的戰略優勢,而金融高邊疆的崩潰最終必將導致政權的崩潰。

  鄭觀應的“商戰”思想是根據對當時國情的考量和判斷而得出結論,是一種務實的思想。然而其思想並沒有帶來經濟的迅速發展,是因為在外國資本侵蝕的情況下,我國尚不具備商業立國的條件,因而他的思想對於當時的中國又是不切合實際的。但是,鄭觀應的經濟思想是早期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經濟思想確亦有不少真知灼見,這是值得肯定的,其經濟思想對今天仍有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郭海洋.商戰甚於兵戰——鄭觀應之“商戰論”芻議[J],神州,2013,(4).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elong,Gaoshan2013,Mis铭,Tracy,Lin,nonameh.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商戰"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61.148.244.* 在 2016年6月9日 02:06 發表

商業場如戰場.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