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理性預期學派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合理预期派)

目錄

理性預期學派概述

  理性預期學派(Rational Expectation School),即主張理性預期假說的學派,其在經濟學流派中被認為是新古典派經濟學(Neo Classical Economics)第二代,即,以動態分析理性預期假說為主要特征而與第一代分流,被稱為新古典派經濟學(New Classical Economics)。

  理性預期經濟學是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出現的一個經濟學流派。它是從貨幣主義學派中分化出來的。

  穆斯在《理性預期與價格變動理論》一文中首次提出。他假定:人們在進行預測時,總是以自己儘可能收集到的信息作為依據。這一假定被一些青年學者接受並傳播其理論。穆斯的理性預期假說理論在當時曾被用於金融市場動態行為的分析,但從未被作為巨集觀經濟動態分析的前提,所以對一般經濟思想並未產生廣泛影響。直至70年代,經濟學家盧卡斯發表了《預期與貨幣中性》一文,首先將穆斯的理性期假說同貨幣主義模型結合起來分析。之後,盧卡斯又和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家薩金特(Sargent)、華萊士(Wallace)等人發表了一系列論文,對理性預期假說作了進一步闡發,同時把理性預期引入巨集觀經濟、模型,並且用於理性預期整個理論體系的分析,以盧卡斯為首的理性預期學派最終形成。

經濟學派
重農學派
古典經濟學
新古典經濟學
奧地利學派
奧地利經濟學派
新奧地利經濟學派
邊際效用學派
德國曆史學派
弗萊堡學派
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
供給學派
官房學派
公共選擇學派
功利主義
貨幣學派
哈佛學派
海派經濟學
經濟歷史學派
劍橋學派
激進經濟學派
經濟浪漫主義學派
經濟自由主義
凱恩斯主義
洛桑學派
倫敦學派
李嘉圖派社會主義者
李嘉圖學派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瑞典學派
數理經濟學派
新制度學派
新古典綜合學派
新劍橋學派
新自由主義
新凱恩斯主義
新曆史學派
新經濟地理學派
新制度經濟學派
理性預期學派
芝加哥經濟學派
制度學派
重商主義
資產階級庸俗政治經濟學
資產階級經濟學
古典自由主義
成本學派
[編輯]

  理性預期是相對”適應性預期”而言的,所謂適應性預期就是運用某經濟變數的過去記錄去預測未來,反覆檢驗和修訂,採取錯了再試的方式,使預期逐漸符合客觀的過程。而理性預期與這種適應性預期根本不同,它是指人們預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做出的預期。這種預期之所以稱為”理性的”,因為它是人們參照過去歷史提供的所有知識,對這種知識加以最有效利用,並經過周密的思考之後,才做出的一種預期。正因為如此,這種預期能與有關的經濟理論的預期相一致。

主要代表人物

  1. 小羅伯特·盧卡斯(Robert E.Lucas Jr.)
  2. 羅伯特·巴羅(Robert J.Barro)
  3. 托馬斯·薩金特(Thomas J.Sargent)

理性預期學派的基本觀點與主要分析方法

  理性預期學派的基本觀點是:人們在經濟活動中,根據過去價格變化的資料,在進入市場之前就對價格做出預期,這樣,他們的決策是有根據的。市場會發生一些偶然情況,成為干擾因素,但可以事先計算它的概率分佈,因此可以選出最小風險的方案,以預防不利後果的侵害。例如在確定房租,債券利息,議定工資,規定供給價格時,都可把未來價格波動估計進去,訂的高一些,以防止因通貨膨脹而降低實際收入。因此合理預期起了加速通貨膨脹的作用。同時,由於政府對經濟信息的反應不如公眾那樣靈活及時,所以政府的決策不可能像個人決策那樣靈活,因此政府的任何一項穩定經濟的措施,都會被公眾的合理與其所抵消,成為無效措施,迫使政府放棄實行。因此,理性預期學派認為,國家干預經濟的任何措施都是無效的。要保持經濟穩定,就應該聽任市場經濟的自動調節,反對任何形式的國家干預,所以,一般認為理性預期學派是比貨幣學派更徹底的經濟自由主義

  穆斯在《理性預期與價格波動理論》一文中,發展了適應性預期理論,首次提出”理性預期”理論。他假定:經濟信息是稀缺的,經濟體系不會浪費,而是充分利用了信息;預期形成方式主要依賴於描述經濟的有關體系構成;公眾的預期對經濟體系運行不產生實質性影響。

  在上述假定前提下,穆斯提出其理論要點:

  其一,理性預期是使廠商利潤最大化的預期,是人們有效地利用代價昂貴的信息後形成的,因而它是理性的,其結果與客觀的理論預測一致;

  其二,理論預期是觀察到的過去經驗的規律性總結,它可以指導人們的經濟行為。由於它與理性預期結果一致,因而理性預期可以構成經濟行為的基礎。

  其三,理性預期模型中存在隨機誤差項,表明廠商和經濟學家都不能無所不知地掌握一切信息,因而會對其產出行為發生影響;

  其四,最主要之點在於,理性預期模型說明,規則的經濟政策不會對實際經濟行動產生影響。只有當經濟體系受到預料之外的衝擊時,才會使實際產量偏離其正常軌道。顯然,這一結論部分地否定了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的有效性。

  穆斯的理性預期模型是理性預期理論的雛型,還存在明顯的缺陷與不足。70年代後,盧卡斯等人循著這一思路,提出了較為完整,系統的理性預期理論。

  理性預期學派首先從分析方法入手,批判了凱恩斯主義的分析方法,指出其存在的問題,並用自己的心裡預期方法取代或補充了凱恩斯主義的分析方法。理性預期學派認為,凱恩斯主義的分析前提是不現實的,分析方法是有缺陷的:

  • 第一,充分就業的假定前提並不存在。70年代後,全世界都產生了資源短缺和能源緊張的問題。資源的有限性和供給不是已成為經濟增長的瓶頸。在這種情形下,資源閑置已不復存在,從而供給已經出現結構性變化,即能源,原材料等方面的供給已無彈性,生產已達到潛在的水平,就業已達到自然就業水平,故總供給已達到最大限度。
  • 第二,總量分析方法過於一般化,沒有考慮微觀因素,凱恩斯主義的總量分析側重於政府干預對國民經濟總體的影響,沒有考慮市場機制的作用和公眾對經濟政策的反應。因而,依據這種分析方法制定的經濟政策也就不一定正確,並不能發生應有的效力。為此,理性預期學派認為,要用微觀分析補充一般巨集觀分析的不足,並建立一種微觀和巨集觀相結合的分析方法。
  • 第三,用總量分析方法所建立的巨集觀經濟模型沒有考慮”個人決策”的作用,理性預期學派認為,個人決策的作用是與人們對經濟形勢的預期有關。因此,個人決策對經濟活動的變化有決定的影響作用;而個人決策依賴於人們的理性預期,所以,公眾的理性預期是影響客觀經濟變化的一個主要因素。理性預期就是要利用這種公眾的理性的心理預期方法,來考慮產量,就業量與價格總水平的決定及變動。

  理性預期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微觀分析與巨集觀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理性的心理預期方法,具體反映在理性預期理論的分析前提中,即理性預期的三個基本”假說”:自然率假說理性預期假說和貨幣中性假說。

理性預期學派的經濟理論和政策主張

  二戰以後,西方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經歷了50—60年代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黃金時代。這一方面是由於當時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生了以原子能、電子電腦和空間技術為標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極大發展;另一方面,是由於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空前發展,凱恩斯國家干預政策的實施,暫時緩和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發展。但進入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開始陷入“滯脹”局面:一方面,生產過剩,產品積壓,企業破產,工人失業,經濟停滯不前;另一方面,物價持續上漲,而且漲幅較大。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並存的現實使凱恩斯主義在理論上不攻自破,在實踐中處於兩難境地。根據凱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論經濟危機通貨膨脹互不相容。有效需求不足導致生產萎縮,從而引發經濟危機,需求過度才導致通貨膨脹。若要刺激經濟增長,就要擴大財政開支和貨幣發行,增加社會總需求,這無疑會加劇通貨膨脹。若要控制通貨膨脹,就要縮減財政開支和貨幣發行.控制社會總需求,而這又會加深經濟危機。,當被許多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奉為圭桌的凱恩斯主義在理論上無法自圓其說,在實踐中無能為力時,西方經濟學又一次陷入危機。在這種背景下,旨在以理性預期方法說明凱恩斯巨集觀經濟政策無效性的理性預期學派應運興起,盛極一時。

  在西方經濟學中,預斯是指經濟活動者為了謀求個人利益最大化,對與經濟決策有關的不確定因素進行預測。如商品生產在進行生產決策時,要對未來的商品生產價格和市場需求進行預測,然後才決定生產什麼,生產多少以及如何生產。在西方經濟學中,對預期的關註由來已久,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及貨幣通論》一文中以就業水平的分析,對貨幣需求、投資水平與經濟周期的考察都是基於預期範疇進行的。但他實際上並未明確回答預期如何形成及預期如何影響國民經濟運行等問題。凱恩斯關於預期的論述是零散的,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從根本上講,凱恩斯的預期觀是“非理性”的預期觀。此後經濟學家約翰·穆斯(Jhon·M Mth)、羅伯特·盧卡斯(Robert.Lucas)等分別對預期進行了開創性研究,最終形成了以盧卡斯為首的理性預期學派。在許多巨集觀經濟學派中,理性預期學派以其鮮明的有別於凱恩斯正統經濟的理論和政策主張而引人註目。下麵我們來考察預期從非理性到理性的發展變化過程。

  1.靜態預期。

  靜態預期是在蛛網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蛛網理論是本世紀30年代問世的一種關於動態均衡分析方法的微觀經濟學理論。其內容是考察價格波動對下一周期產量的影響以及由此產生的均衡的變化。靜態預期借用蛛網模建立了靜態預期模型。靜態預期的數學模型如下:

  2.外推型預期。

  靜態預期雖然簡潔明瞭.但卻失之於過分簡單。市場價格不會始終不變,商品生產者在遭受多次挫折之後會總結經驗教訓,修正以前對市場價格的預期。因而,1941年經濟學家梅茨勒(L.Metzler)引入了外推型預期,發展了靜態預期。他認為.對未來的預期不僅應以經濟變數的過去水平為基礎,而且還要考慮經濟變數未來的變化趨勢。

  3.適應性預期。

  1956年,美國經濟學家菲利普·卡根(Cagen)提出了適應性預期理論。

  4.理性預期

  前述三種預期各有特點,但有一個共同的缺陷,即三種預期沒有建立在對經濟行為理論深入考慮的基礎之上。即使是較先進的適應性預期也只是依據對被預期的變數的過去數值來進行預測,不能充分利用與預期變數相關的其他變數提供的有用信息。1961年,約翰·穆斯在借鑒以往預期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了理性預期假說理性預期是指經濟當事人為避免損失和謀取最大利益,會設法利用一切可以取得的信息,對所關心的經濟變數在未來的變動狀況作出儘可能準確的估計。穆斯在《理性預期與價格變動理論》一文中,先後給出三個假定:

  (1)由於信息是稀缺的;經濟系統一般不會浪費信息;

  (2)預期的形成方式主要取決於描述經濟的有關體繫結構;

  (3)公眾的預期對經濟體系的運行不產生重大影響(除非它以內部信息為基礎)。

  穆斯認為,有理性的人在形成經濟變數的預期時,會充分利用同決定該變數有關的所有可獲得的信息。因此經濟學家在構建經濟模型時應假定預期的形成應以決定預期的可獲得的信息為基礎。

  穆斯的理性預期假說的經濟學含義是:

  (1)理性預期是經濟主體利潤或效用最大化的自然結果,是最準確的預期。

  (2)經濟當事人的主觀概率分佈等於經濟系統的客觀概率分佈。理性預期並不保證每個人都有同樣的預期,也不要求每個人的預期都正確無誤,但理性預期的誤差平均為零。

  預期學派經濟政策理論的價值取向

  理性預期學派主要側重於對傳統經濟理論和政策的批判與否定,沒有提出具體、系統的經濟政策主張,但透過字裡行間,人們不難窺知理性預期學派經濟政策理論的價值取向。

  1.理性預期學派以追求經濟發展的自然水平政策目標.反對人為地刺激產量和就業水平的增加。理性預期理論包含了“無為而治”的政策思想。在理性預期學派看來、市場經濟具有內在的穩定性,其運行遵循一定的自然規律。自由市場制度能使總產量和總就業水平長期保持在自然水平之上。因而反對政府通過財政擴張和貨幣擴張來提高產量和增加就業。這與旨在通過擴大財政開支和貨幣發行來刺激經濟增長的凱恩斯主義形成鮮明對比。

  2.崇尚自由經營,反對政府過多於預經濟。理性預期學派屬於當前西方保守主義的新型自由經營論思潮。他們認為,市場機制自由競爭能夠保證資本主義長期協調,穩定地發展,並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和配置各種資源,剋服經濟危機,建立自然秩序。

  3.巨集觀經濟政策無效論。理性預期學派認為,經濟當事人都遵循最大化原則,工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廠商追求利潤最大化,同時,理性的經濟人都能收集到儘可能充分的信息,並據此作出理性預期,這種預期結果非常準確,可以與職業經濟學家運用數學模型解出來的結果相媲美。這樣,人們能夠迅速認識政策制定者意圖,並對政府的政策和價格變動事先採取預防措施,結果抵銷了政策的預期效果,導致政府政策無法發揮預期效應。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理性預期學派"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april_he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10月13日 12:00 發表

理性預期崇尚的貨幣自由再對政府批判的同時也是對自我的能力的肯定。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