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59个条目

光緒帝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光绪帝
放大
光緒帝

目錄

光緒帝簡介

  光緒帝(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入關後第九代皇帝。滿族,愛新覺羅氏。咸豐帝弟醇親王奕譞子。年號“光緒”,習稱光緒帝。廟號德宗。

  1875年1月(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同治帝病死,無子,載湉被慈禧太後立為皇帝,由慈禧太後“垂簾聽政”。1889年(光緒十五年)始親政,但朝中政權仍操在慈禧太後手中。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他主張抵抗,派劉永福到臺灣佈防,下令停止繼續移用海軍經費修建頤和園,並命李鴻章查察各路將領“有無畏葸縱敵情事,不得片詞粉飾”。次年,《馬關條約》簽訂後,康有為連續上書,請求變法,載湉受到啟迪,“益明中國致敗之故,若不變法圖強,社稷難資保守”。7月,他發佈了一道命令,列舉一系列應革事項,由於慈禧太後阻撓,未能實施。1897年11月,德國占領膠州灣,中國被列強瓜分的危機四伏,康有為再次來到北京,上書指陳時局緊迫。載湉決心變法,讓奕劻給慈禧太後傳話:“太後若仍不給我事權,我願退讓此位,不甘作亡國之君。”於是力排眾議,於1898年6月11日下“明定國事”詔書,宣佈變法開始(見戊戌變法)。根據康有為及其他擁護變法臣僚的推薦,下達諭旨,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進行改革,他破除皇帝不召見四品以下小臣的舊例,召見了康有為、梁啟超、嚴複等人;授予譚嗣同、楊銳、劉光弟、林旭以四品卿銜軍機章京。參與新政。為推行新政,他允許士民上書言事,極力任用維新人才,打破按年資升遷、白髮卿相的常規,為裁併機構,改革臃腫的官僚體制,曾多次痛斥頑固派的阻撓,並主張開懋勤殿、選拔通國英才數十人,延聘東西各國政治專家、研討制度,通盤籌劃,一時頗有維新氣象,他是“百日維新”的實際決策者。但維新變法措施遭到慈禧和頑固守舊大臣的極力抗拒。9月21日(八月初六),慈禧太後發動政變,推翻新政,將載湉囚禁於瀛臺。1900年,又因反對利用義和團向列強宣戰,遭到慈禧太後斥責。八國聯軍逼近北京時,所寵珍妃被慈禧太後喝令太監投溺宮井,他則被挾逃亡西安。還京後,慈禧太後讓具備位隨朝,以欺天下視聽。1908年11月14日(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死於宮中。

光緒帝的人物生平

潛邸歲月

  載湉於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子時出生於北京宣武門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為宣宗(道光帝)第七子醇賢親王奕譞。載湉四歲時同治帝去世,沒有留下子女。同治帝是咸豐帝的獨子,他去世後,咸豐一系也隨之絕嗣。同治皇帝死後,慈禧為了能名正言順地把持朝政,在選嗣君時,親自指定醇親王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親生子,過繼於咸豐帝,登基為帝,名義上繼承咸豐帝而非同治帝的皇位,以維持咸豐帝的皇統和父死子繼的法則。

  據《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光緒朝東華錄》、《翁同龢日記》等書記載: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日:酉時(17到19時),同治帝崩於皇宮養心殿東暖閣。戌時,兩宮太後在養心殿西暖閣,召見惇親王奕誴、恭親王奕等王公大臣29人,諭曰:“文宗無次子,今遭此變,若承嗣年長者,實不願;需幼者乃可教育。現在一語即定,永無更移。我二人同一心,汝等敬聽。”宣佈:“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著承繼文宗顯皇帝為子,入承大統,為嗣皇帝。”年僅四歲的載湉繼承皇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光緒”。

  初六日,就是宣佈載湉嗣承皇位的第二天,光緒皇帝由醇親王府邸乘轎前往皇宮,進了午門,到養心殿。他向兩宮皇太後請安,併在大行皇帝同治靈前祭奠後,便“剪髮成服”,入繼大統,做了皇帝。初七日,光緒奉慈安皇太後住居在東六宮的鐘粹宮,俗稱慈安皇太後為“東太後”;奉慈禧皇太後住居在西六宮的長春宮,俗稱慈禧皇太後為“西太後”。光緒住在養心殿。慈安皇太後與慈禧皇太後實行垂簾聽政。皇帝訓諭稱“諭旨”,皇太後訓諭稱“懿旨”。

少帝時期

  光緒元年(1875年)正月二十日,兩宮皇太後懿旨光緒皇帝在太和殿舉行即位大禮,並告祭天、地、廟、社。光緒皇帝繼位後,到乾清宮向同治帝御容(畫像)行禮,又到鐘粹宮向慈安皇太後行禮,再到長春宮向慈禧皇太後行禮,復到儲秀宮向孝哲毅皇後(同治皇後)行禮。這時光緒皇帝才五歲,實際年齡只有三周歲半。

  光緒二年(1876年)四月二十一日,光緒帝開始在毓慶宮讀書。毓慶宮在東六宮東側齋宮與奉先殿之間。師傅為署侍郎、內閣學士翁同龢和侍郎夏同善。翁同龢與夏同善為同榜進士。翁同龢主要教光緒讀書,夏同善主要教光緒寫仿格(寫字)。御前大臣教習滿語文、蒙古語文和騎射。光緒讀書很用功,慈禧太後誇贊他:“實在好學,坐、立、卧皆誦書及詩。”他把讀書同做國君相聯繫。光緒有父親奕譞在毓慶宮照料自己讀書,但君臣之禮,取代父子之情。奕“謙卑謹慎,翼翼小心”的性格。光緒在毓慶宮長達十餘年的讀書學習,儒家經典,師傅薰陶,是其性格形成的教育因素;三是社會因素。光緒面臨戰敗賠款,民族災難,則是其性格形成的社會因素。

  光緒三年(1877年),左宗棠擊敗阿古柏,阿古柏自殺。攻占烏魯木齊,平定天山南北路。曾紀澤取代崇厚對俄談判,取得勝利,收回伊犁和特克斯河地區。   光緒四年(1878年),光緒皇帝頒佈聖旨認定土登嘉措為達賴喇嘛轉世靈童。

  光緒四年(1881年),慈安太後暴崩,從此慈禧太後一宮獨裁。

  光緒六年(1883年)12月中法戰爭爆發。

  光緒八年(1885年)4月,由於李鴻章的妥協投降,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戰而勝。光緒帝在軍機大臣翁同龢、光緒帝吏部左侍郎夏同善的指導下讀書。荀子關於君與庶人是舟與水的關係的名言以及翁同龢主戰思想都對他產生了很深的影響。他決心做個愛國愛民的君主,反抗外來侵略。

  為了歸政後更有效地控制光緒帝,慈禧太後把自己的內侄女——都統桂祥女葉赫那拉氏硬塞給光緒帝做皇後,即後來的隆裕太後。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冊封,二十七日大婚。二月三日,慈禧太後歸政。

主戰失敗

  親政以後,光緒帝仍未擺脫慈禧太後的控制,遇到大事要向慈禧太後請示,沒有多少決定權。他以迫切心情瞭解世界情況。十六年,駐美公使張蔭桓自美歸國。他急切召見,詢問國外情況。後來他又索取駐日公使參贊黃遵憲的《日本國志》,日本明治維新在他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光緒帝還讀了馮桂芬《教邠廬抗議》,萌發改變中國積貧積弱狀況。

  光緒二十年(1894年),北韓東學黨起義,日本藉口保護僑民,增兵北韓,蓄意挑起中日戰爭。光緒帝認為:“倭人肇釁,挾制北韓,倘致勢難收束,中朝自應大張撻伐。”七月二十四日,他又諭示李鴻章不要貽誤軍機。他直接命令北韓牙山南路葉志超與進入北韓北部的清軍夾擊侵朝日軍。他多次下令加兵籌餉,停止慈禧太後挪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李鴻章沒有聽取光緒帝的諭旨,結果“初敗於牙山,繼敗於平壤。日本乘勢內侵,連陷九連、鳳凰諸城。大連、旅順相繼失守。復據威海衛、劉公島。奪我兵艦,海軍覆喪殆盡。於是議者交咎鴻章,褫其職。以王文韶代督直隸,命鴻章往日本議和”。當不得已批准《馬關條約》時,他以硃筆寫下一段話,要求全軍上下戮力一心,痛除積弊,興革自強,表明他振興國家的決心。甲午戰爭失敗決不是主戰的罪過,是戰之不力的罪過,是光緒負不了責的清朝封建統治造成的。

百日維新

  甲午中日戰爭後,清政府一敗塗地,割地賠款,倍受欺侮。隨後,帝國主義列強又進而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古老的祖國驟然面臨亡國大禍,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迅速激化。繼臺灣愛國同胞的英勇抗戰,各地人民群眾的反抗鬥爭也在加緊醞釀。這時,資產階級(主要是它的上層部分)的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在社會上積極宣傳、組織變法圖強,以輓救深重的民族危機,並迅速形成了一個激蕩全國的時代潮流。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5月於北京發起公車上書。當時齊集在北京參與科舉會試的各省舉人收到《馬關條約》中,清國割去臺灣及遼東,並且嚮日本賠款白銀兩萬萬兩的消息,一時間群情激動。4月,康有為和梁啟超作出《上今上皇帝書》,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的主張,得到一千多人連署。

  光緒二十四年六月到九月(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光緒皇帝親自登上天安門頒佈明定國是詔書,宣佈開始維新變法。深入經濟教育、軍事、政治及官僚度等多個層面,希祈清國走上君主立憲的道路。

變法方面 具體措施
 政治改革 裁減冗官,設置京卿學士,以集思廣益

准許地方官與士民上書

更改上海《時務報》為官報,創設京師報館,解除報禁(允許民間創立報館)

按月分類列名每年收支
經濟建設 鐵路礦務總局、農工商總局,在各省設分局。廣泛開設農會,刊印農報,購買農具,訂立獎勵學藝、農業程式,編譯外國農學書籍,採用清西各法切實開墾

頒發制器及振興工藝給獎章程,在各地設立工廠,在各省設商務局、商會,保護商務,推廣口岸商埠

開放八旗經商的禁令,名其學習士農工商自謀生計

倡辦實業,促進生產。
教育文化 舉辦京師大學堂。所有書院、祠廟、義學及社學一律改為兼習中西學的學堂。各省設高等學堂,府城設中學,州縣設小學

鼓勵私人辦學堂,設立翻譯、醫學、農、商、鐵路、礦、茶務及蠶桑速成學堂

派遣皇族宗室出國游歷,挑選學生到日本游學

廢八股文、鄉試會試及生童歲、科考試,改考歷史、政治、時務及四書五經,以及定期舉行經濟特科。設譯書局。頒發著書及發明給獎章程,保薦格致人才
軍事國防 改用西洋軍事訓練,遣散老弱殘兵,削減軍餉須支,實行團練,裁減綠營,舉辦民兵,頒發興造槍炮特賞章程 籌設武備大學堂,武科停試弓箭騎劍,改試槍炮
  

戊戌政變

  慈禧太後起初表示同意變法,但她害怕變法會侵害她的權力,於是想方設法控制變法。她發出懿旨,迫使光緒帝將變法中堅人物翁同龢革去其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職務,同時任命後黨重要人物榮祿為直隸總督,掌握兵權,又規定新任職的兩品以上的文武官員向她謝恩。

  後來光緒帝革去了守舊、阻撓上書的懷塔布、許應揆等6名禮部堂官,任命了7名新堂官,其中4名是支持維新的,這一行為觸怒了慈禧。七月二十日,光緒帝又任命維新派重要人物江蘇候補知府譚嗣同、刑部候補主事劉光第、內閣候補侍讀楊銳、內閣候補中書林旭擔任四品銜章京,處理新政事宜。後來維新派又企圖聘請當時已經下野的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擔任顧問,在慈禧干涉下未能實現。與此同時又有眾多利益受到侵犯的頑固勢力聚集到慈禧身邊,請求她出面制止變法。於是慈禧太後決意破壞變法,發動政變。

  她叫榮祿調兵遣將,聶士成部駐天津陳家溝,董福祥部駐北京長辛店。翰林院編修李盛鐸奏請光緒帝奉慈禧太後去天津閱兵,以乘機脅迫光緒帝讓位。七月三十日,光緒帝密詔楊銳,告以危局,命與林旭、劉光弟、譚嗣同等速議對策。鑒於光緒帝處境危險,譚嗣同於八月三日夜訪在天津訓練新軍的袁世凱,要求他舉兵殺榮祿,圍頤和園以救光緒帝。袁世凱慨然應允,但當晚就密報榮祿。不知情的光緒帝於八月五日還召見袁世凱,袁世凱建議他召張之洞相助。八月四日,康有為訪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請英國公使相助,未應允。

  九月二十一日,政變發生。光緒帝被囚於中南海瀛臺,慈禧太後第三次訓政。康有為、梁啟超逃往國外,張蔭桓戍邊,徐致靖永禁,楊深秀、楊銳、林旭、劉光第、譚嗣同、康廣仁(康有為之弟)處斬。維新舉措,除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外,全部廢除,戊戌變法失敗。慈禧太後立端郡王載漪之子溥儁為“大阿哥”,以取代光緒。由於得不到列強支持,企圖失敗。光緒帝支持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實行的戊戌變法,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目的正確,時間不長,雖敗猶榮。

  但是,有關戊戌政變的相關事件、動因和過程的真實性,有的研究學者持懷疑態度,楊天石就認為:“廢帝事見康梁所著。圍園事或謂系袁世凱捏造,或謂系康梁等所為,非光緒帝所與聞者。康梁雖是戊戌變法的當事人,所著書或憑空捏造,或諱莫如深。”他們寫的是不是信史還有商量研究的必要。

瀛臺幽禁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光緒帝曾參加決定是否向八國聯軍宣戰的御前會議。他主和,這是基於敵我雙方力量對比懸殊而做出的正確選擇。慈禧太後感情用事,草率決定宣戰,光緒忍不住發話問許景澄:“許卿出使外洋多年,又在總署當差,外國的情況卿最知曉,卿以為大清有無與外國一戰的實力?”許景澄先後出使法、德、意、荷、奧、俄等國,通曉幾國語言,在中外外交領域享有崇高的威望。許景澄激動的說:“聖上垂問,臣就據實而言,依大清目前的實力,似難敵其中一國,更不用說數國聯軍了。臣以為和為上策,保護使館、徵剿拳匪事上策。”慈禧一聽立馬怒了,宣佈處死主和的吏部侍郎許景澄、太常寺卿徐用儀、戶部尚書立山、內閣學士聯元。議和再無希望,八月十一日,聯軍已攻破北倉,楊村,擊潰清軍提督馬玉鯤部,直隸總督裕祿受傷死於回京途中,朝廷特派從四川總督任上率師入京勤王的李秉衡赴前線督戰,與聯軍在通州黃村交火,清軍在半個時辰內即被擊潰,李秉衡兵敗自殺。臨死前李秉衡寫下遺言,差人送回京。光緒讀後不禁掩面大哭。信寫於亂軍陣中,只有潦草數行,意謂聯軍裝備精良、士氣正旺,勸朝廷速電召李鴻章來京辦理議和。聯軍於八月十四日攻破北京,慈禧太後於八月十五日挾光緒帝逃往西安,《辛丑條約》簽訂後返回北京。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十月二十日,溥儁被撤去大阿哥稱號。光緒帝的皇位保住了,但形同木偶,臣工奏對,不發一言。有時慈禧太後示意要他表態,也不過一兩句罷了。

人物逝世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光緒生病卧床。這時慈禧也生病了。光緒在日記中寫道:“我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覺得老佛爺(指慈禧)一定會死在我之前。如果這樣,我要下令斬殺袁世凱和李蓮英。”不料這段日記被李蓮英獲悉,他立即報告了慈禧,說:“皇上想死在老佛爺之後呢!”慈禧聽了,恨恨地說:“我不能死在他之前!” 。

  政治上的失意,長期的精神抑鬱,更使他患有嚴重的神經官能症,心悸、失眼、食欲不振等癥狀相繼出現,直接死亡的原因中毒。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酉正二刻三分,光緒帝身故,終年38歲,葬河北永寧山崇陵,廟號德宗,謚“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簡稱景皇帝。

光緒帝的相關評價

  多數史學者認為,光緒自清朝歷代皇帝以來,是較能接受新式制度的開明君主。甲午戰爭時主戰,不嚮日本屈服,展現其想保疆衛土的決心。但無奈其一生從未掌握大權,可謂心有遺而力不足。但若翻開維新變法的失敗,也要歸於光緒的個性太急躁,在重大改革中,一百天內就訂這麼多的諭令,就算慈禧沒有阻撓,下場可能還是失敗。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Frawewdccder,Mis铭.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光緒帝"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23.104.33.* 在 2017年4月5日 20:31 發表

清朝十二帝,唯敬光緒帝。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