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信息系統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会计信息系统论)

信息系統論(Information System Perspective)

目錄

什麼是信息系統論?

  會計本質觀點的一種。會計是旨在提高企業和各單位活動的經濟效益,加強經濟管理而建立的一個以提高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

  信息系統論在企業和單位範圍內,主要用於處理價值運動(在社會主義條件下資金運動)所形成的數據並產生與語詞有關的信息。作為一個信息系統,會計是由若幹子系統組成的b會計的子系統可以從不同角度來區分。例如,按照各個子系統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分為:其—,會計核算;其二,會計分折;其三,會計檢查。這三個子系統都能提供有助於經營管理的信息”。[1]

  信息系統論將整個會計程式分解為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四個環節,確認是對各項經濟活動的數據按會計要素的本質特征記人會計系統;計量是將各具體經濟業務對各會計要素的影響按其貨幣單位予以量化;記錄是運用複式簿記方法對各經濟活動進行具體的反映;報告是會計系統最終的信息輸出。[1]

信息系統論的發展過程

  本世紀20-30年代,美國會計界普遍認為,會計是一門藝術,一門具有廣泛和多種用途的藝術。既然是藝術,任何期望對會計加以規範、約束的企圖,都是不恰當的。

  1929-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追使會計職業界重新認識自身的職業形象和會計的本質特征。從30年代中期起,美國的會計職業界開始了制訂“公認會計原則”的工作,也表現會計職業界對藝術觀的立場和態度。二次大戰前後,一些新的工具性學科在西方、主要是美國得以醞釀和誕生,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到60年代,系統論和資訊理論幾乎運用到一切領域。另一方面,電子電腦發明後,迅速地應用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50年代中期,電子電腦開始應用於工資的管理,此後,很快普及到會計的主要領域。信息科學帶來的新思想和新技術,打開了會計人員的思路。人們開始重新探索和認識會計的本質與作用。

  1966年,美國會計學會在紀念該學會成立50周年的文獻《論會計基本理論》中提出會計基本上是一個信息系統。所謂會計信息系統論,不過是運用信息系統論的觀點,重新認識、界定會計的本質。

  由於這一觀點符合了當時社會的滸性觀點,並能較好地解釋相關的會計理論和方法,同時,也可以將會計作為一門科學來看待。因此,到七八十年代,已成為美國會計理論中的主流派觀點。大量的出版物和權威性的理論文獻,都認同這一觀點。

信息系統論在中國

  在中國的發展:在我國,文化革命前,學者們經過研究和討論,普遍認為會計是經濟管理的工具(即:工具論),它服務於管理者的需要,這也與當時的整個社會政治氣氛相適應。文化革命後,一批學者開始嘗試介紹、引進西方會計理論的觀點。1980年,餘緒纓教授首先明確提出會計是一個信息系統後,後經葛家澍教授等的論文加以闡發,會計是一個以提供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的觀點,逐步被學術界所接受,並與管理活動論共同列為我國80年代有關會計本質討論的兩大主流派觀點。

  主要觀點:信息系統論有關會計基本理論的觀點,都是信息認和系統論展開的。由於系統論點,都是圍繞資訊理論和系統論展開的。由於系統論強調目標是系統存在和運行的前提,因此,會計信息系統自然要有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就是提供以財務系統為主的經濟信息。在信息提供的內容和提供對象上,存在決策有用性和受托責任觀之爭。前者認為,會計信息系統6應該向同在的和潛在的投資人(債權投資人)提供他們進行投資決策所需要的信息;後者則認為,會計應以向現在的投資人提供反映管理當局受托責任履行情況的信息為主。在信息質量特征上,決策有用性要求所提供的信息應與決策有著直接的相關性:而受托責任觀認為,反映報告主體經濟活動的真實性是首要的標準。關於會計的職能,信息系統論認為以提供信息為主的反映是最主要的職能,,擦拭中監督是次要的、派生的職能。關於會計對象,信息系統論區分了反映、控制的對象和直接處理的對象。前者是企業經營活動中可以用貨幣表現的方面,即資金運動:後者是指經營資金運動過程所發出的信息。信息系統論將整個會計程式分解為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四個環節,認為確認是對各項經濟活動的數據按會計要素的本質特征記入會計系統,它包括初始確認和再確認兩個步驟:將各具體經濟業務對各會計要素的影響按其貨幣單位予以量化,就是計量。在具體價值量時,存在歷史成本、公允市價等不同選擇;記錄是運用複式簿記方法對各經濟活動進行具體的反映,按操作手段的不同,分為手工操作系統和電算化操作系統;會計系統最終的信息輸出,就是報告。目前的報告主要由通用報表組成。

  評價:信息系統論是社會發展的一定階段,資訊理論、系統論等工具性學科廣泛應用,同時,電子電腦也得到普及後,人們對會計認識深化的必然結果。它在一定階段、特定的環境下,體現了會計的本質特征。以信息系統化為核心所形成的理論和方法體系能適應具體社會環境的要求。但是,社會在不斷變化、發展,人們的認識也在不斷進化,可以肯定未來人們對會計本質的認識,將會在信息系統論之上有所發展。

傳統會計信息系統及缺陷

  1.傳統會計信息系統的內容

  傳統會計信息系統,一般只包括財務會計(會計核算)子系統,它側重於向企業外部提供有關整個企業的財務狀況、財務狀況的變動和經營成果的信息。會計核算系統一般包括:財務處理、會計報表編製、材料核算、工資核算、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成本核算、銷售與利潤核算、往來款項核算和管理等八個子系統,它是利用信息技術、會計技術,以電腦技術為基礎,對各種會計數據進行收集、加工、存儲和傳輸的人機系統。

  2.傳統會計信息系統的缺陷

  隨著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企業獲得和處理的信息越來越多。由傳統的會計信息系統所提供的信息越來越難以滿足企業經營管理和決策的需要。其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目前的企業會計信息系統只解決了財務會計的核算功能,且僅是用現代信息技術來適應過去紙筆時代會計的規則與功能,是手工與電腦技術的結合,還無法與企業內部其它的管理信息系統諸如庫存管理系統、銷售管理系統、生產管理系統、工資人事管理系統等集成共用,從而造成信息資源的浪費。

  傳統會計信息系統不能有效地反映非貨幣信息。傳統會計信息系統它只採集和儲存了有業務活動數據的一個子集: 日期、帳戶和金額,即滿足會計事項定義的那些業務事件數據的一個子系統。而對於企業諸如生產力、執行情況、可靠性、技術創新、關聯方及關聯方交易等非貨幣信息無能為力。需的相關信息。

  傳統會計信息系統所反映的幾乎完全是組織內部的信息。企業出於競爭和發展的需要,越來越需瞭解發生在組織之外的事件和狀況,以制定經營之道。企業只有掌握這些新的信息才能決定如何分配它的知識資源,以獲得高產出; 才能適應世界經濟的快速轉變,適應知識經濟的要求。而這些外部信息,傳統會計信息系統是無法解決的。

  傳統會計信息系統是以會計迴圈為基礎設計的,適應於直線—職能式的組織結構。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組織結構伴隨著業務流程重組已從傳統的直線—職能式的組織結構轉變為矩陣式的扁平化的組織結構; 數據集成處理的模式也隨之改變。這也使得傳統會計信息系統難以適應現代管理的需要。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1.0 1.1 劉麗娜.第二章 會計相關理論分析.《會計契約本質與會計規則變遷》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信息系統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