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95个条目

中杯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中杯理論概述[1]

  某些商品,大份與小份之間成本基本無差別。比如咖啡,大杯與小杯之間的成本差至多不過幾毛錢,但是其定價卻相差甚遠。商家為了促銷,常在促銷手段上玩點花樣。

  假設某咖啡館推出一款咖啡:大杯(620毫升)19元,中杯(500毫升)14元,小杯(380毫升)12元。

  理性之選應是“小杯”。除非是對咖啡特別上癮的人士,小杯咖啡一般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

  但是,事實上在“大杯”和“小杯”兩個參照值的作用下,大部分人認為選擇“中杯”是最穩妥的。所以,人們經常選擇“中庸之道”而忘記了真實的需求。

  我們買飲料或其他消費品的時候,經常有大、中、小三種型號,很多人會在價格比對的刺激下,選擇中號商品。我們把這種選擇“中庸之道”而忘記了真實的需求的現象稱為“中杯理論”。

  特韋斯基通過實驗證明:

  如果A優於B,大家通常會選擇A。

  但是,如果B碰巧優於C,而且其優點A是沒有的,那麼許多人就會選擇B。

  其主要的理由就是與C相比,B的吸引力顯著加強了。

參考文獻

  1. 孫惟微.賭客信條 你不可不知的行為經濟學.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03.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Speeds,Dan.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中杯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24.207.144.* 在 2014年4月15日 13:42 發表

我是這樣的人,相信很多人也是這樣的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