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毛毛虫效应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毛虫效应(Caterpillar Effect)

目录

什么是毛毛虫效应

  毛毛虫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和经验,而无法破除尾随习惯而转向去觅食。

  科学家通过研究,把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把盲目跟从习惯和思维惯性而做出反应导致失败结果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毛毛虫效应的相关实验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称之为“毛毛虫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

  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直到第八天,在几条“勇敢领袖”的带领下,它们才回到花盆脚下的巢里。

  法布尔在做这个实验前曾经设想:毛毛虫会很快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绕圈而转向它们比较爱吃的食物,遗憾的是毛毛虫并没有这样做。导致这种悲剧的原因就在于毛毛虫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和经验。毛毛虫付出了生命,但没有任何成果。其实,如果有一个毛毛虫能够破除尾随的习惯而转向去觅食,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后来,科学家把这种喜欢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在自然界中许多比毛毛虫更高级的生物身上,这一效应也发挥着作用,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鲦鱼。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科学家将一只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它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

毛毛虫效应的启示

生活启示

  我们甚至可以说,我们人类也难逃这种效应的影响。比如说,在进行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对于那些“轻车熟路”的问题,会下意识地重复一些现成的思考过程和行为方式,因此很容易产生思想上的惯性,也就是不由自主地依靠既有的经验,按固定思路去考虑问题,不愿意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

  固有的思路和方法具有相对的成熟性和稳定性,有积极的一面。是因为袭用前人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人们进行类比思维,可以缩短和简化解决的过程,更加顺利和便捷地解决某些问题;

  但与此同时,它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容易使人们盲目运用特定经验和习惯的方法,对待一些貌似而神异的问题,结果浪费时间与精力,妨碍问题的解决。而且经年累月地按照一种既定的模式思考问题,不仅容易使人厌倦,更容易麻痹人的创造能力,影响潜能的发挥。

  时代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地成长和发展,对于任何问题的解决不能禁锢于以往的僵化模式,而要不断地创新和与时俱进,从而能够适应时代变化以及自身发展的需求。惟有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所创造,摆脱自己头脑中的思维定势,不再因循前人的足迹,而是另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蹊径,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终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能够乱真了。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么欣赏,他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身体,我有我的身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

  郑板桥猛然从这句话中受到启发: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嘛!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不过是别人的字体,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

  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终于形成了雅俗共赏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的书画家。

  毛毛虫那种毫无意义的绕圈所导致的悲剧还说明:在实际工作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神话并不存在,我们不能只注意自己做了多少工作,而且还要关注这些工作带来多少成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绩效。如果沿着一个错误的方向,老是跟在别人后面走,可能会付出很多无谓的努力,只有找到一个新的方向和思路,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营销启示

  有一年,市场预测表明,该年度的苹果将供大于求。这使众多的苹果供应商和营销商暗暗叫苦,他们似乎都已认定:他们必将蒙受损失!可就在大家为即即将到来的损失长吁短叹时,聪明的某甲却想出了绝招!他想:如果在苹果上增加一个“祝福”的功能,即,只要能让苹果上出现表示喜庆与祝福的字样儿,如“喜”字“福”字,就准能买个好价钱!

  于是,当苹果还长在树上,他就把提前剪好的纸样贴在了苹果朝阳的一面,如“喜”、“福”、“吉”、“寿”等。果然,由于贴了纸的地方阳光照不到,苹果上也就留下了痕迹——比如贴的是“福”,苹果上也就有了清晰的“福”字了!这样的苹果的确少见,这样的创意也的确领先于人,正因为他的苹果有了这种全新的祝福的功能—— 而这又是别人所没有的,他果然在该年度的苹果大战中独领风骚,赚了一笔大钱!

  转眼到了第二年,他的这一手别人学会了,但仍然是他的苹果卖最火,为什么?因为他的点子想得更绝,他的苹果上不仅仅仍然有“字”,而且还能鼓励青睐者“成系列地购买”。原来,他早已将他的苹果一袋袋装好,且袋子里那几个有字的苹果总能组成一句甜美的祝词,如“祝你寿比南山”、“祝你们爱情甜美”、“祝您中秋愉快”、“永远怀念你”等等。人们再度慕名而至,纷纷买他的苹果作为礼品送人!

  所以,当生活和工作遭遇挫折或陷入停顿时,我们不能再像毛毛虫那样做毫无意义的努力,而应该转变思路和善于另辟蹊径,以便更有技巧、更有效率地工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毛毛虫定律告诉我们不能盲目的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在试验中,我们可以发现,毛毛虫之所以最后精疲力竭而死,是因为它们盲从,而不思改变现状的方法。在这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时代,如果盲目的听信权威,就会陷入巡回枯竭的境地。在现实中,花盆的边缘象征着一个产业在前人的基础上已经制定的成熟的规章,而可供新的创业者食用的桑叶早就被瓜分殆尽。在创业实践中,我们不可以轻易踏进一个已经发展成熟,有其既定规则的领域,并且已无发展空间的领域。我们是需要转变思路,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有一则很有意思的小故事。话说,某座小岛上发现了大量的金矿,许多人纷纷来此淘金,不久后,一个商人也想加入到淘金队伍中。但是首先他没有大量的资金,无法购买大型的机器,其次,他错过了最佳的采矿时间,金矿的数量每况愈下。刚好此时,有一个公司愿意低价转让自己的采矿设备。现在他面临着选择,要不要购买这个设备,然后抓住最后的机会,捞上一笔。最后,经过深思熟虑,这个年轻人决定买一条船,负责小岛到陆地之间的航运,运送工人和矿石。最后这个商人赚了很大一笔钱。

  商人很明智,没有在大家盲目投资跟进淘金产业的时候也选择盲从,而是选择了其他途径,在不远处的地方发现了更广阔的商机。这就是聪明的毛毛虫,在大家还在原地踏步的时候,自己另辟蹊径,找到了更适合的方向。

毛毛虫效应的避免措施

  1、了解自己。

  这一点说明的是,企业管理者一定要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状态,充分的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才是对固有经验和思维分析的前提。

  2、分析思维模式。

  要想借鉴已有经验,或是准备按照特定思维行事之前,一定要知道,这种方法,这种经验是在哪一种情况下所得到的。如果情况发生改变,那么应该加上环境变量再考虑特定思维。

  3、创新精神

  创新这个词已经被人说了很多遍,其实创新就是在特有经验和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随着市场因素的不断变换,而改变自己思维方法。这其实就是创新,其实我们发现,创新和守旧就只差很小的一步,其实这一步就是市场变化,或是环境变化,如果发现情况不一样了,而还是在用以前的方法,那么就一定要注意了,毛毛虫效应已经开始慢慢走来。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60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Angle Roh,Zfj3000,施伟富,Yixi,咪小鸭,谢方圆,Vulture,乔瞻,陈cc.

评论(共93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毛毛虫效应"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218.111.218.* 在 2010年7月30日 00:36 发表

非常好!

回复评论
218.200.187.* 在 2010年8月17日 08:04 发表

确实是这样,不论是个人,是企业,还是国家,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回复评论
Ylflong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8月30日 15:11 发表

找不寻常的点,把它放大,就变成了自己的体,不过要看找的是亮点还是污点~~~

回复评论
120.202.125.* 在 2010年9月26日 14:15 发表

破而后立,立而再破。方正解也

回复评论
124.117.201.* 在 2010年10月2日 22:40 发表

好、

回复评论
Yaorunjuan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0月28日 14:13 发表

很受益,不断创新,才能进步!

回复评论
123.115.10.* 在 2011年1月11日 22:03 发表

创新,思想,行动。

回复评论
117.136.10.* 在 2011年2月8日 16:38 发表

先看到人家看到的,在看人家看不到的,才能突破传统,才能创新进步。

回复评论
219.136.178.* 在 2011年2月12日 14:15 发表

太正点了,口水都流了,正点啊....

回复评论
60.0.212.* 在 2011年3月17日 15:28 发表

虽然以前也看过此效应,今天感觉更深刻了。

回复评论
116.231.111.* 在 2011年4月1日 11:09 发表

变通

回复评论
61.143.11.* 在 2011年6月20日 22:03 发表

very good

回复评论
61.143.11.* 在 2011年6月20日 22:05 发表

看了之后真是收益匪浅

回复评论
111.251.166.* 在 2011年8月5日 10:37 发表

好文章,創新思維,走不同的路子,不同的思考,才能走越寬廣的道路,固步自封,只能原地踏步. 不過走不同的路子,不同的思維,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精神打好底子,只怕離目標越離越遠.

回复评论
60.28.101.* 在 2011年8月8日 10:54 发表

也可以说是毛毛虫脑中没有相关概念,可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时候,有几个人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外的东西呢?其实那对毛毛虫是很难的。

回复评论
63.234.181.* 在 2011年8月10日 08:33 发表

nice

回复评论
上水清音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8月16日 09:58 发表

应该很多人都意识到自己是固守思想,顺应潮流的生活和工作,但是没有勇气和动力去改变

回复评论
183.22.50.* 在 2011年9月7日 08:36 发表

了解它 改变它 具体事 具体做 

回复评论
183.7.31.* 在 2011年9月9日 19:03 发表

例子老土。

回复评论
183.19.118.* 在 2011年9月10日 14:09 发表

毛毛虫都可以发挥这样子的效果、好极了

回复评论
凯撒大帝010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9月12日 14:52 发表

创新,才能进步,是取得发展亘古不变的定律;守旧、不思变革只能走向衰亡。。

回复评论
林飞翔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9月13日 20:38 发表

一分耕耘,不一定会一份收获,以绩效为准,正解!

回复评论
59.60.70.* 在 2011年9月14日 21:56 发表

183.7.31.* 在 2011年9月9日 19:03 发表

例子老土。

论据却很经典,我们经常自陷其中而不自觉

回复评论
123.150.183.* 在 2011年9月15日 09:18 发表

在拥有创新的思维的前提下,并且还需要有颗用于大胆尝试的心,学会变通,才能得以成功。

回复评论
梁结民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9月17日 13:54 发表

一个人,一个思想,各各思想,各所不同。

回复评论
Nimikit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9月17日 19:37 发表

以结果论英雄

回复评论
Moonnight2010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9月20日 20:06 发表

破而立。惯性思维虽然让人做很多事情简单了不少,可是也局限了其他方法的可能性。受教了。

回复评论
116.10.174.* 在 2011年9月20日 21:42 发表

有意思,我喜欢

回复评论
潘秋蓉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9月21日 15:35 发表

不错,

回复评论
柯锦宏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9月22日 10:31 发表

不错

回复评论
彭国辉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9月22日 11:10 发表

这就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回复评论
60.173.112.* 在 2011年9月22日 13:21 发表

和空杯理论有些相似嘛

回复评论
王侃云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9月24日 13:32 发表

转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回复评论
Vvzhang11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9月25日 23:47 发表

好文章

回复评论
龙栋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9月27日 11:19 发表

另辟途径,莫空费光阴!

回复评论
61.185.143.* 在 2011年9月27日 17:38 发表

我们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出现这做问题,就是经验不易改

回复评论
Willie Tsai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9月27日 21:14 发表

一個團隊如果都是一群毛毛蟲的話,或許就不容易出trouble...只要follow好SOP,那基本上不會出大錯!適用於製造業..不過要是不思創新、變異,那只能維持"好"而已,而不能使團隊具有競爭力,一群更強壯的毛毛蟲便可取代原來的團隊!大家都懂,只是很少有人會跳出來帶領變革、勇於創新!很受用!Thanks!

回复评论
111.193.209.* 在 2011年9月28日 14:30 发表

涉及的核心是行为导向的问题。比如说销售的customer oriented, 管理的 effectiveness oriented,服务的 flexibility oriented 等。如果导向是盲目且无监督与考核,那就象毛毛虫一样。管理博弈的结果是,职员只会做自己擅长的,不容易出错的事情,因此需要管理者寻找一些有突破能力的角色,赋以信任后,引导创新。

回复评论
120.69.39.* 在 2011年9月28日 19:33 发表

上水清音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8月16日 09:58 发表

应该很多人都意识到自己是固守思想,顺应潮流的生活和工作,但是没有勇气和动力去改变

说起来易做起来难呀

回复评论
218.58.57.* 在 2011年9月28日 21:12 发表

我又来了

回复评论
小天天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9月30日 10:16 发表

破,而后立。

回复评论
杨臣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0月4日 00:32 发表

先看到人家看到的,在看人家看不到的,才能突破传统,才能创新进步。

回复评论
兰天云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0月5日 11:41 发表

不能当毛毛虫!!!!

回复评论
218.14.214.* 在 2011年10月7日 15:26 发表

这个社会的确需要创新改革,人多了,不找另一条新路只会自己堵死。

回复评论
Andyjeneral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0月7日 23:36 发表

打破规矩,敢于创新

回复评论
221.6.230.* 在 2011年10月9日 09:37 发表

上水清音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8月16日 09:58 发表 应该很多人都意识到自己是固守思想,顺应潮流的生活和工作,但是没有勇气和动力去改变 害怕自己改变后的结果会变得不好,所以没有勇气和动力去改变,只能墨守成规

回复评论
123.150.183.* 在 2011年10月9日 22:56 发表

大家都不想当毛毛虫,但不跟着大部队走就意味着要不活下来,要不死的更快且成了别人的笑话!路在脚下怎么走是自己的,成功的人并不多…

回复评论
lucida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0月11日 11:30 发表

有想法的人毕竟是少数.

回复评论
61.50.174.* 在 2011年10月12日 14:46 发表

先是有想法,再就是要行动!

回复评论
113.134.71.* 在 2011年10月13日 14:21 发表

不因循守旧,方能前进

回复评论
120.37.171.* 在 2011年10月16日 18:27 发表

真理可以反复论证!

回复评论
113.55.16.* 在 2011年10月17日 16:03 发表

不错,值得思考。

回复评论
114.84.222.* 在 2011年10月18日 22:19 发表

如果毛毛虫理论在一个企业里发挥效应的话,那运作有问题的工厂领导肯定是条坏虫子啦。还有就是,错了就是领导的错。这些昆虫的理论一定不适合人,否则”苹果“哪会有今天啊。hehe

回复评论
183.26.234.* 在 2011年10月22日 12:53 发表

破釜沉舟

回复评论
114.218.107.* 在 2011年10月24日 23:40 发表

183.7.31.* 在 2011年9月9日 19:03 发表

例子老土。

越老越经典

回复评论
Sky214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0月26日 17:09 发表

值得一看,不错

回复评论
123.150.182.* 在 2011年10月26日 19:02 发表

创新改变一切。没有不变的事物,真理也有可能被颠覆,只要你敢想!

回复评论
183.4.240.* 在 2011年10月27日 02:11 发表

60.28.101.* 在 2011年8月8日 10:54 发表

也可以说是毛毛虫脑中没有相关概念,可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时候,有几个人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外的东西呢?其实那对毛毛虫是很难的。

虽然难,但却也有不少人跳去毛毛虫效应,而那些人都成功了。多想创新,应该就可以做一条不被饿死的毛毛虫了。

回复评论
116.53.170.* 在 2011年10月28日 16:40 发表

受益匪浅

回复评论
Manleyshare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1月1日 21:55 发表

mark

回复评论
尔东军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1月5日 23:32 发表

值得深思,我们如果在工作中或生活中才能做一个聪明的毛毛虫

回复评论
典琪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1月6日 10:55 发表

不错!!!

回复评论
125.82.146.* 在 2011年11月7日 10:43 发表

嗯,每个人心里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没有多少人能真正体会并身体力行,哎,

回复评论
112.94.40.* 在 2011年11月7日 22:57 发表

125.82.146.* 在 2011年11月7日 10:43 发表

嗯,每个人心里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没有多少人能真正体会并身体力行,哎,

英雄所见略同!~

回复评论
61.155.28.* 在 2011年11月11日 13:32 发表

毛毛蟲定律,揭示了一些人守舊必然失敗下場,思維改變也是不容易的

回复评论
120.195.154.* 在 2011年11月15日 10:34 发表

选择性的跟风,不能盲目

回复评论
饶计彬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1月17日 16:07 发表

所以领导只有少数人,下属却有一群

回复评论
218.26.109.* 在 2011年11月18日 11:22 发表

找到适合自己的,同时也要兼顾其他方面。面面俱到才能成功~~

回复评论
118.114.242.* 在 2011年11月21日 18:08 发表

在一个企业,员工要做到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开拓创新,就得有一个支持下属、采纳下属正确建议的好向导。

回复评论
金武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1月22日 23:30 发表

变则通,通则久,。。。

回复评论
124.117.229.* 在 2011年11月23日 19:28 发表

是啊,放大优点

回复评论
Andywang 777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1月25日 09:38 发表

固守陈规必定是死路一条,只是时间的问题。求创求新,你有那个勇气吗?

回复评论
如月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1月26日 10:28 发表

多看看,

回复评论
117.12.121.* 在 2011年11月29日 22:49 发表

报道

回复评论
胡鹏宇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2月6日 22:28 发表

千万不要墨守成规 那样早晚有一天会灭亡m

回复评论
58.212.2.* 在 2011年12月13日 09:09 发表

人的思维和能力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和阅历,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回复评论
D M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2月16日 16:07 发表

模式上的创新摆脱旧有的东西,会获得大的成功

回复评论
D M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2月16日 16:10 发表

在成熟的行业里面,不改变行为模式只会把自己做死,所以有了这么一句“老板都是被自己折磨死了”。不诚信社会的必然诱因

回复评论
125.69.27.* 在 2011年12月22日 16:23 发表

差异化战略

回复评论
张冬生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2月28日 10:42 发表

不破不立。只有当了规则的破坏者,才能成为新规则的制定者。

回复评论
谭小虎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1月6日 17:06 发表

毛毛虫真的很多。破和立的关系,看你是怎么看的了。

回复评论
Hugh qi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7月3日 00:03 发表

不错。

回复评论
58.248.9.* 在 2012年11月14日 15:47 发表

回复评论
114.248.90.* 在 2013年1月1日 16:16 发表

努力中的毛毛虫!打破思维常规

回复评论
Alexmeng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2月19日 16:00 发表

创新3大毛毛虫: 1、组织毛毛虫 2、个人毛毛虫 3、文化毛毛虫。 毛毛虫=惯性=障碍

回复评论
111.252.75.* 在 2014年2月15日 06:51 发表

好文章

回复评论
223.104.18.* 在 2015年12月3日 10:26 发表

我们现在需要的正是创新,而不是被惯常思维束缚

回复评论
Threepg (Talk | 贡献) 在 2016年8月9日 14:39 发表

思维定式

回复评论
M id 691f926b9a91f37aa69c14c9595a824a (Talk | 贡献) 在 2020年10月19日 21:07 发表

不苟且,不因循!

回复评论
M id fad9ea29c65b55c05962bc21b1700405 (Talk | 贡献) 在 2020年10月21日 11:23 发表

80%還是有許多人適用毛毛蟲理論,領導者還是處於少數20%,首先打破框架,創新走出舒適圈!

回复评论
120.36.252.* 在 2020年11月20日 18:05 发表

厉害了,蹦擦擦

回复评论
M id aa69ad4fbe0837929eb723d873493eec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1月5日 13:14 发表

很有收获。

回复评论
M id 325864bf57dd6ff546a589de6770c00e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2月7日 11:46 发表

Willie Tsai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9月27日 21:14 发表

一個團隊如果都是一群毛毛蟲的話,或許就不容易出trouble...只要follow好SOP,那基本上不會出大錯!適用於製造業..不過要是不思創新、變異,那只能維持"好"而已,而不能使團隊具有競爭力,一群更強壯的毛毛蟲便可取代原來的團隊!大家都懂,只是很少有人會跳出來帶領變革、勇於創新!很受用!Thanks!

非常对,不过平常的团队,跳出来的人可能会死的更快,也可能一鸣惊人。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