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群体性孤独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群体性孤独(Alone Together)

目录

什么是群体性孤独

  雪莉·特克尔(Sherry Turkle)在著作《群体性孤独》中给出定义,群体性孤独是指我们时常感到孤独,却又害怕被亲密关系所束缚。

  纵然可能已经身处于热闹的人群当中,人们还是乐于通过社交网络能够连线到其他的地方,同身处别地的人时刻保持联系。更有甚者,哪怕是在参加约会、和同事们共事的时候也会出现出这类让人尴尬的“人群中的沉默”的情况。雪莉·特克尔(Sherry Turkle)称之为“Alone together”[1]

  群体性孤独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看重网络社交忽视现实社交、人际关系淡漠、沉溺于网络无法从中抽离回归现实,具体表现为沉迷于网游、网恋、社交APP随时在线。这种社会心理危机无形中慢慢侵蚀着我们健康的生活,我们被媒介技术温柔控制。[2]

群体性孤独的原因[3]

  1、消费社会造就新型人际关系

  农耕时代,人们基本居住稳定,流动性小。当社会快速进步,经济社会的急速扩张,生产力到达了一定水平。农民的家族群居方式逐渐被打破,人们开始进入城市,加速了城镇化,有着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们开始集聚在城市里,新型社会关系的建立逐渐代替了原来的亲朋关系。而城市生活,人们被分割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里,随着快节奏的生活,造成遇到一起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变少,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新型人际关系。

  2、社交媒体满足人的多种需求

  社交媒体提供了与现实交往截然不同的沟通交流方式。一是社交媒体的交流不受空间地域限制,只要有沟通交流的意愿就有交流的机会,与传统的社交完全不同。二是虚拟的社交媒体给人们更多主动性。因为社交媒体的即时性特点,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跟网络上的人聊天,不用像现实交流中需要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所以社交媒体的这些优点将人们吸引进来与人交流。

  3、网络依存症催生容器人

  当今社会很多人被手机和电脑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尤其是节假日宅在家里,通过网络媒体跟别人联系,因此对社交媒体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性,变成了容器人。容器人就是将自己封闭在网络世界里,相互孤立的一个个容器,他们内心是孤独的,且由于容器外壳的保护,与他人的联系仅仅限于表面,远不能达到内心深处。所以通过网络交流,不能修复心理上的问题,孤独感依然存在,让人们又回归网络去寻求交流,如此一来就造成了沟通交流的困境,孤独感便越来越严重。

群体性孤独的逃离路径[2]

  1、将目光从“他们”转移到“我”身上

  移动社交媒体为人们搭建了窥视机制,从中我们可以了解每个人的生活,但实则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焦虑和恐慌,因刷新不到动态而焦虑,因信息不对称而恐慌。只有我们不再过度关注他人时,才会缓解我们对移动社交媒体的依赖。要认真思考自我的特性关注自我的提升与发展,充分确定“我”的主体地位,才能逐渐降低媒介技术对人们的管控。

  2、辩证看待媒介技术发展

  媒介技术的发展无疑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它让我们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冲破固有的交际圈。但信息化同样也加剧了互联网沉迷,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心理状态,加重我们的孤独感。在这个“媒介社交化,社交媒介化”的年代,要让媒介技术为我所用,不要在技术中迷失自己。应限制自己与社交媒体的长时间接触,放下手机,回归现实,多陪伴家人与朋友,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真正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雪莉·特克尔, Turkle S . 群体性孤独[M].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2. 2.0 2.1 郭桂萍, 廉多日娜. 移动社交媒体下的群体性孤独研究[J]. 2022(35).
  3. 周方正.社交媒体下的群体性孤独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8:147-148.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amyHuang.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群体性孤独"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