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成新率法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成新率法

  成新率法是指对被评估资产,由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对资产的实体各主要部位进行技术鉴定,并综合分析资产的设计、制造、使用、磨损、维护、修理、大修理、改造情况和物理寿命等因素,将评估对象与其全新状态相比较,考察由于使用磨损和自然损耗对资产的功能、使用效率带来的影响,判断被评估资产的成新率,从而估计实体性贬值[1]

成新率的两种定义[2]

  成新率,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定义。在《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中,将成新率定义为‘成新率是反映评估对象的现行价值与其全新状态重置价值的比率”。在《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颁布前,教科书及有关文件材料中一般都把成新率定义为:“成新率是指资产新旧程度的比率”。两种定义表述不同,其内涵也不同。

  两种成新率的定义其涵义是不同的。定义为“资产新旧程度比率”的成新率只考虑资产的新旧程度。这是相对于资产的实体性损耗的,即成新率=1-实体性损耗率,将其应用到基本公式中,就有评估值=重置成本×成新率-功能性贬位-经济性贬值。我们称之为定义一。定义为“资产现行价值与重置成本的比率,的成新率是综合考虑资产的各种贬值因素来确定的。它是相对于资产的各种损耗的,即:成新率=1-综合损耗率,这一定义与基本公式一致,我们称之为定义二。

  由于成新率存在着两种定义及不同涵义,因而在理论界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认同定义一的认为,只有考虑资产的新旧程度,才可量化成新率的计算。认同定义二的认为:成本法的思路是重置成本扣除各项贬值确定评枯值,而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单独确定,往往比较困难,而将其综合考虑以年限法来确定成新率,方法简单易行,是一种合理和科学的选择。

  综合两种观点,笔者认为:成新率的两种定义都是科学和合理的,从资产评估实践和成新率的估算理论看,两种成新率均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无法取舍,也无需取舍,关键问题在于正确理解和合理应用。为将这两种定义的成新率予以区别,我们将定义一的成新率谓之“实体成新率”,将定义二的成新率谓之:综合成新率”。

成新率法的计算[3]

  实体成新率和综合成新率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其主要区别在于:实体成新率只单纯考虑资产的实体,剔除有形损耗后得到的资产新旧程度;综合成新率不仅考虑资产的实体损耗,还要考虑资产的无形损耗,剔除资产的各种损耗后得到的一种综合评价。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是密切的,综合成新率考虑和剔除的是各种影响资产价值的因素,实体成新率只考虑和剔除其中一种因索,即有形损耗的影响。也就是说综合成新率剔除的因素也包含了实体成新率中剔除的因素,因而综合成新率≤实体成新率。

  对于成新率的计算,一般有三种方法,即观察法年限法修复法。综合成新率和实体成新率均可用这三种方法计算。

  1.观察法:是指由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评估人员对资产的各主要部分进行技术鉴定,并综合分析资产的设计使用年限、实际使用状态、维护修理情况、资产的生产效用、技术进步等情况对资产的功能、使用效率带来的影响,来判断被评估资产的成新率的方法。

  2.年限法:是以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与其总使用年限的比率来确定成新率的方法。其公式为:

  

成新率=

尚可使用年限

×100%

总使用年限


  或

成新率=

尚可使用年限

×100%

(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


  3.修复法:是以修复资产损耗.恢复其原貌和原有全新功能所需要支出的修复费用占该资产的重置成本的比率确定成新率的方法。其公式为:

  

成新率=

1-修复费用

×100%

重置成本


  在上述三种计算成新率的方法中,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是既可计算实休成新率,又可计算综合成新率。

  例如,某企业欲出售一台数控机床,该机床购置于2000年8月5日,经技术人员对该机床的鉴定,确定该机床的成新率为85%,重置成本为300000,则:

  该机床的实体性贬值=300000×(1-85%)=45000(元)

参考文献

  1. 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 罗福根.成新率的定义及其在成本法中的应用.《当代财经》.2002年10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fj3000,Caijing,连晓雾,林巧玲,方小莉.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成新率法"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