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邵氏电影)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Shaw Brothers (Hong Kong) Limited

目錄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簡介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於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擔任總裁,邵氏已生產超過一千部電影。

  1958年,邵逸夫與邵仁枚成立“邵氏電影公司”,在香港製作電影,邵逸夫任總裁。1961年,位於九龍清水灣的邵氏影城於12月6日正式啟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當時發展迅速的電視行業,與無線電視合作,培訓藝員。90年代末期,本身已擁有嘉禾、金公主和德寶三間電影公司影片永久版權的衛星電視(STAR TV,即如今的“星空傳媒集團”)曾多次出價洽購760部邵氏電影的永久版權,以壯大其中文片庫的實力,但邵氏拒絕,最後,邵氏於2000年宣佈將該批電影的永久版權以4億港元的價錢售予由馬來西亞收費電視臺ASTRO旗下的“天映娛樂”,該公司並花費2億港元作數位復修。

  邵氏與中國星電影公司合作投資11億港元,位於將軍澳工業村的“香港電影城”,預期於2006年初開幕。影城設施包括後期製作中心、行政大樓、攝影廠、電影院及展覽廳等。邵氏表示影城落成後,將再與演員簽約,投資大約2億港元開拍約15部新戲。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的產品特點

  “邵氏兄弟”遵循的則是一條更為純粹的商業製片路線。邵逸夫一整套具有特色的經營理念中,原天一公司的“觀眾至上”論是其中心內容。邵逸夫很瞭解一般市民觀眾的心理,以及觀賞習慣和興趣,他審閱編導提供的故事劇本,以是否具有票房為取捨,因此“邵氏兄弟”在選材時都切準了市民觀眾的喜愛和情趣,選擇通俗性和娛樂性較強的題材。“邵氏兄弟”的導演與明星是否受重用,也是以票房紀錄為依據。1957年,中國大陸黃梅戲電影《天仙配》在香港公映引起轟動,香港觀眾對黃梅調音樂如痴如醉。這一現象更是引起了對市場高度敏感的香港影人的重視,邵逸夫於是重用導演李翰祥拍攝了多部古裝題材的黃梅調電影,如江山美人 (1959)和梁山伯與祝英台 (1963)。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的影片以古裝武俠片、功夫片、宮闈片居多,有些影片影響較大。它的《江山美人》、《後門》、《萬古流芳》、《藍與黑》和《珊珊》曾先後獲得第6屆、第7屆、第12屆、第13屆和第14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梁山伯與祝英台》(黃梅調)獲得第7屆舊金山國際電影節優秀獎和第2屆臺灣金馬獎的最佳影片獎;功夫片《少林三十六房》和《中華丈夫》分別在第24屆、第25屆亞洲影展上獲獎;古裝武俠片《大醉俠》、《獨臂刀》、《英雄無淚》和宮闈片《傾國傾城》、《武則天》、《楊貴妃》等都受到觀眾的歡迎。80年代中期起,影片產量減少,但創作上重視現代題材,代表作有《男與女》、《傾城之戀》、《表錯七日情》和《女人心》等。80年代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年產量在20—30部之間。之後,電視節目越來越精彩,搶走了大批電影觀眾。生活節奏越來越匆忙,人們都沒有餘暇和閑情逸致上電影院。以前的邵氏導演,一個一個的離開影城,然後,減產,甚至下來是停頓生產。而邵氏大規模拍片的年代,代表了一個電影王國的美麗的記憶。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的由來

  邵氏兄弟是寧波人,一門四傑,大哥仁傑、二哥仁櫪、三哥仁枚,第四、第五是姊妹早已出嫁,邵逸夫最小,叫仁楞。由於做電影生意要出名,父親不同意。於是另起外號,大哥醉翁、二哥邨人,三哥山客,最小的就起名叫逸夫。邵氏兄弟天生具有經商的精明頭腦,比較知名的事情是邵醉翁力捧陳玉梅的逸事,由於當時“天一”臺柱胡蝶被“明星”挖走,邵醉翁發現陳玉梅朴素隨和,便以巨資捧她成為中國電影皇後,陳玉梅成了他的夫人,其他電影公司也永遠不能將她挖走了。所謂長兄如父,邵醉翁集邵老大、總經理、導演於一身,其長袖善舞的精明為兄弟們樹立了榜樣,也為將來可持續發展奠定深厚基礎。

  四兄弟中老二任會計,內部掌握財務開支,從源頭上把關,老三和邵逸夫任發行,幾兄弟不僅在公司行政上相互協調,在影片拍攝上也全員出動。公司成立之初,生產的十一部影片,基本上是老大執導;老二、老三獨立或聯合編劇;邵逸夫不僅會編劇還能做攝影。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得來的抽成統統進入家族賬下,公司家長式的管理,最大程度縮短了製作周期,因此使影片具有很強競爭力。當然這必然造成一些影片質量欠佳,也為同行間詬病。

  分道揚鑣

  大家所熟知的“邵氏”包括邵氏兄弟公司(SB)和邵氏父子公司(SS)等。

  1950年南洋影片公司由邵邨人收回並將之更名為“邵氏父子公司”,但是進入50年代後期,由於電懋的成立,香港電影業競爭越發激烈,“邵氏父子”的小成本製作策略已無力招架新挑戰。邵邨人萌生退意,收縮電影製作的業務,轉而大量收購戲院及從事地產業

  1957年邵逸夫從南洋來到香港,那年他已年屆五十,因不滿二哥作為,想接掌製片業務,以穩定片源,兄弟倆最終決定在業務上分道揚鑣。1958年,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標識與兄長的“邵氏父子”的不同。自此,“邵氏父子”只經營戲院及影片發行,“邵氏兄弟”則主管製片業務。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nonameh.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