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輻角原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輻角原理(Principle of argument)

目錄

什麼是輻角原理

  在復分析中,輻角原理是指如果 f(z) 是在某個圍道 C 上以及內部一個全純函數,且 f 在 C 上沒有零點或極點,則下列公式成立

  \oint_{C} {f'(z) \over f(z)}\, dz=2\pi i (N-P)

  這裡 N 與 P 分別表示 f(z) 在圍道 C 內部的零點與極點個數,每個零點計重數,極點計階數。定理的陳述假設圍道 C 是簡單的,即沒有自交,以及它是逆時針方向定向的。

  更一般地,假設 C 是一條曲線,逆時針方向定向,在復平面中一個開集 Ω 中可縮為一點。對每個 z ∈ Ω,令 n(C,z) 是 C 繞點 z 的卷繞數。則

  \oint_{C} \frac{f'(z)}{f(z)}\, dz = 2\pi i \left(\sum_a n(C,a) - \sum_b n(C,b)\right),

  這裡第一個求和對 f 所有零點 a 進行並計重數,第二個求和在 f 的所有極點 b 上進行。

輻角原理的證明

  設 zN 是 f 的一個零點。我們可將 f 寫成 f(z) = (z −zN)kg(z) 這裡 k 是零點的重數,從而

  g(zN) ≠ 0。我們有

  f'(z)=k(z-z_N)^{k-1}g(z)+(z-z_N)^kg'(z)\,\!

  以及

  {f'(z)\over f(z)}={k \over z-z_N}+{g'(z)\over g(z)}.

  因 g(zN) ≠ 0,故 g′(z)/g(z)在

  zN 沒有奇點,從而在 zN 解析,這意味著

  f′(z)/f(z) 在 zN 的留數是 k。

  設 zP 是 f 的一個極點。我們可寫成 f(z) = (z −zP)−mh(z) 這裡 m 是極點的階數,從而

  h(zP) ≠ 0。則

  f'(z)=-m(z-z_P)^{-m-1}h(z)+(z-z_P)^{-m}h'(z)\,\!.

  以及

  {f'(z)\over f(z)}={-m \over z-z_P}+{h'(z)\over h(z)}

  如上。故 h′(z)/h(z) 在 zP 沒有奇點,因為

  h(zP) ≠ 0 從而在 zP 解析。我們發現

  f′(z)/f(z) 在 zP 的留數是 −m。

  將它們放在一起,f 的每個 k 重零點 zN 產生

  f′(z)/f(z) 的一個留數為 k 的單極點,而 f 的每個 m 階極點 zP 產生 f′(z)/f(z) 的一個留數為 −m 的單極點(這裡一個單極點指一階極點)。另外,可以證明 f′(z)/f(z) 沒有其它極點,從而沒有其它留數。

  由留數定理我們有關於 C 的積分是 2πi 與這些留數之和的乘積。總之,每個零點 zN 的 k 之和是計重數的零點個數,對極點類似,故我們得到了欲證之結論。

輻角原理的歷史

  按照弗蘭克•史密西斯一書(Cauchy and the Creation of Complex Function The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的說法,在奧古斯丁•路易•柯西從法國到都靈(當時皮德蒙特-薩丁尼亞王國的首都)的自我放逐途中,柯西於1831年11月2日提出了和上面類似的一個定理(見177頁)。但是根據此書,只提到了零點,沒有極點。柯西的這個定理在許多年後的1974年才以手寫本發表,故很難閱讀。柯西逝世兩年前的1855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零點與極點都討論了。定理 1 只涉及了零點。柯西1855年論文中的定理 2 說“一個單復變數函數 Z 的對數計量(compteurs logarithmiques,相當於現代教材中的對數留數)等於 Z 與 1/Z 根的個數之差(相當於現代教材中的函數 Z 的零點與極點)。從而現代“輻角原理”可在1855年柯西論文中作為一個定理髮現。

輻角原理的推論

  假設 C 是一個以原點為中心的閉圍道,通過考慮 f(z) 關於原點的卷繞數可得出一些推論。我們看到 f′(z)/f(z) 在 C 上的積分是 log f(z) 值的變化。因為 C 是閉的我們只需考慮 i arg f(z) 在 C 上的變化,它將是 2πi 的某個整數倍因為 C 是閉的(但可能繞原點捲多圈)。但從輻角原理\oint_C {f'(z) \over f(z)}\, dz=2\pi i (N-P)

  約去因數 2πi,我們得到N-P = I(C, 0)\,\!

  這裡 I(C,0) 表示 f 在 C 上關於 0 點卷繞數。

  一個推論是更廣泛的定理,在同樣的假設下,如果 g 是 Ω 中一個解析函數,則

  \frac{1}{2\pi i} \oint_C g(z)\frac{f'(z)}{f(z)}\, dz = \sum_a n(C,a)g(a) - \sum_b n(C,b)g(b).

  例如,如果 f 是以一個簡單圍道 C 內部 z1, ..., zp 為零點的多項式,以及g(z) = zk,則

  \frac{1}{2\pi i} \oint_C z^k\frac{f'(z)}{f(z)}\, dz = z_1^k+z_2^k+\dots+z_p^k,

  是 f 的根的冪和對稱函數。

  另一個推論是如果我們計算復積分:

  \oint_C f(z){g'(z) \over g(z)}\, dz,

  對一個合適的 g 與 f,我們有尼爾斯•阿貝爾公式:

  \sum_{n=0}^{\infty}f(n)-\int_{0}^{\infty}f(x)\,dx= f(0)/2+i\int_{0}^{\infty}\frac{f(it)-f(-it)}{e^{2\pi t}-1}\, dt ,

  這給出了一個離散和式與它的積分之間的關係。

輻角原理的應用

  反饋控制理論的現代書籍中頻繁用到輻角原理,將其作為奈奎斯特穩定性判據的理論基礎。哈里•奈奎斯特1932年原理的論文(H. Nyquist, "Regeneration theory", 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 vol. 11, pp. 126-147, 1932)用一種相當笨拙與原始的方法得出奈奎斯特穩定性判據。在這篇論文中,奈奎斯特完全沒有提到柯西的名字。後來,Leroy MacColl (Fundamental theory of servomechanisms, 1945) 與 Hendrik Bode (Network analysis and feedback amplifier design, 1945) 都從輻角原理得到了奈奎斯特穩定性判據。MacColl (Bell Laboratories) 將輻角原理稱為柯西定理。這樣輻角原理在純粹數學與控制工程學中都有重大影響。現在,輻角原理可在復分析或控制工程學的現代教材中都可以找到。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Da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輻角原理"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