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微動作研究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細微動作研究是以動素為觀測對象,利用電影攝影機將操作者之動作全程拍攝下來,然後再逐框來分析的動作研究方法。
從1910年起美國的建築工程師吉爾佈雷思開始使用35毫米手格式攝影機進行細微動作研究。它是每秒16框的速度,將被觀測對象的各個操作毫無遺漏地拍攝下來,沖洗影片後,再利用放映機逐框進行動作分析和研究,為改進操作提供數據和資料。以後隨著8毫米攝影機的普及,到20世紀60年代以後,細微動作研究的方法才得到進一步的推廣。
1、動素是構成動作的基本要素,是對動作的進一步分解。
2、動作是組成操作的基本活動單元。它是對手工操作的進一步分解。
例如,“將工件安裝在車床的卡盤上”的操作,可分解為:拿起工件;把工件移到卡盤前;將工件安在卡盤上。在勞動定額管理中,研究操作方法,制定動作時間標準,常需將操作分解為動作。
3、操作是為完成某一工序加工而進行的一系列獨立完整的勞動活動。它是根據勞動活動過程和特點對工序的分解。
4、工序是指一個(或一組)工人在一個工作地(如一臺機床)對一個(或若幹個)勞動對象連續完成的各項生產活動的總和。它是組成生產過程的最小單元。若幹個工序組成工藝階段。
1、選擇兩位最佳的操作者,將其動作拍攝成影片。
2、逐框分析動作影片,將其結果繪製於“對動圖”(simo chart)上。
3、運用“動作經濟原則”,研究改善方法。
4、教導新方法,並使之標準化。
5、在將新方法的操作拍攝動作影片。
與目視觀測的方法比較,細微動作研究具有記錄詳細全面,便於分解1秒鐘以下細小動素,併進行較為精確的計時等優點。它主要適用於操作迴圈期短、重覆性大的動作分析。
由於本方法的費用很高,因此,在進行細微動作研究之前,應將所需費用與可能獲得的收益進行比較,再決定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