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威廉·福祿貝爾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弗里德里希·威廉·福祿貝爾(德語:Friedrich Wilhelm Froumlbel,1782年4月21日—1852年6月2日),德國教育家,被公認為是19世紀歐洲最重要的幾個教育家之一。現代學前教育的鼻祖。他不僅創辦了第一所稱為“幼兒園”的學前教育機構,他的教育思想迄今仍在主導著學前教育理論的基本方向。福祿貝爾的教育思想與實踐對世界各國幼兒教育的發展起到深遠的影響。
1782年4月21日,福祿貝爾出生在圖林根森林中的一個村莊奧伯韋斯巴赫(Oberweissbach),是兄妹5人中最年幼的一個。奧伯韋斯巴赫幾世紀以來以草藥貿易聞名歐洲,幾個家族多 年來控制了草藥商人穿越歐洲的貿易路線。他的父親(死於1802年)是當地正統路德會的牧師。他任職的那座教堂今天還在,擁有歐洲所有教堂中最大的講壇,可容納12個人。1783年2月,福祿貝爾9個月時,他的母親病死,1785年父親再婚。此後幾年,福祿貝爾回到家鄉,從事過土地測量師助手、見習林務員、貴族農場會計等許多工作。
1836年,福祿貝爾回到家鄉圖林根,開始指導和幫助母親們教養幼兒,並著手設計一套符合教育要求的游戲材料。1837年,年已55歲的福祿貝爾在凱爾豪附近的勃蘭根堡創辦了一所“發展幼兒活動本能和自發活動的機構”兒童游戲活動機構,招收3~7歲幼兒,並運用自己在數學和建築學方面的專長,為兒童設計了6套玩具,稱為恩物(德語:Spielgabe;英語:Froebel Gifts),以球、立方體和圓柱體為基本形態,供兒童觸摸、抓握。1840年,熱愛大自然的福祿貝爾為這個機構創造了一個新詞——幼兒園(Kindergarten),這也是這個辭彙的來源:幼兒園如同花園,幼兒如同花草,教師猶如園丁,兒童的發展猶如植物的成長。同時,他在歐洲首先給了婦女專業位置——幼兒園教師。
1844年,勃蘭根堡幼兒園遷往馬林塔爾城堡。1848年歐洲革命以後,普魯士政府開始查禁國內自由因素。1851年,教育部下令取締幼兒園。福氏因此遭受重大打擊,後來由一位伯爵夫人繼續致力於這項推廣工作。1852年6月2日,70歲的福祿貝爾在馬林塔爾住宅的樓上安詳地去世,當時環繞在他身邊的人幾乎沒發覺他已經過世了。床頭懸掛著他最喜愛的拉斐爾的繪畫聖母和聖嬰。
福祿貝爾認為,游戲是兒童的內在本能,尤其是活動本能因而對兒童的教育,不應加以束縛、壓制,也不應拔苗助長,而是應當順應其本性,滿足其本能的需要,如同園丁順應植物的本性,給植物施以肥料,配合以合適的日照、溫度。如此,蘊含在人裡面的神性將得以在人性里逐步被喚醒而體現出來。
根據上述觀點,福祿貝爾認為,游戲和手工作業應是幼兒時期最主要的活動,而知識的傳授只是附加的部分,穿插其中。幼兒園上課只需要用口語,不需要學習文字。而教師最主要的責任,是妥善地加以指導、設計各種游戲活動。
福祿貝爾相當重視手工材料和教具的準備,其中包括著名的恩物。他也重視環境的設置,主張幼兒園必須設置花壇、菜園、果園。
自我活動的原理:輔導幼童本身的活動,讓幼童自己決定自己的行動,成人不加以干涉,讓幼童藉此來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輔導他們自我操練,通過他們的行動、工作,啟發他們的潛在力量。 連續發展的原理:“連續發展”這一句話在福氏的“人性教育”基礎論中已有論述,人類的成長乃是連續的發展,盧梭在“愛彌兒”中提倡“教育乃從受胎同時開始”。
福祿貝爾認為人類生命的發展,是由一點連續進行,嬰兒、幼兒、兒童、少年、青年、成年、老年人類發展階段,連續由內部進行,彼此是有關連的。福祿貝爾曾批評一般父母,說有的父母對青少年時期的兒女,要求他們的行為各方面要像青年。福祿貝爾特別期望父母不要對自己的子女有如此錯誤的要求,生命的發展乃是連續性,如此的要求會妨礙他們未來的種種發展。福祿貝爾曾特別強調,對正常的兒童,不能從小就施予特殊的教育。
福祿貝爾認為人之勞動和生產活動是連續發展的關係。在福氏的那個時代,對一般生產活動的勞動,認為勤勞是人之精神本質的基本概念。人的勞動、生產,不只是維持衣、食、住,而是要把隱藏內部的精神、神性表現出來,為了認識自己而勞動和創造這是最主要的,而對勞動所得的結果如衣、食、住是次要的東西。如每人用自己的力量及神的力量充分的使用,一定能過著很好的生活,所以人不能怠惰而應當勤勞。生產活動和勤勞教育:福祿貝爾說小孩應早期開始教育勤勞的生活,這是人性之要求。福氏提倡不論幼童、表少年、青年每天至少要有一小時或兩小時(依年齡的不同)專心的於製作而從事生產活動,由學習中來體驗,理解。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只重視學科,要知道如果忽略了這一點,就是等於停止了“能發展的無限的力量”,如果父母、教師能改善、重視勤勞教育,便能夠輓回,這就是福祿貝爾創設幼稚園的時候,提倡生產活動、勤勞的原因。為了要給幼兒早有勞動精神,就設計了恩物Gift(教具)。福氏設計這恩物,讓幼兒活動、思考、創造。
福祿貝爾對嬰兒的看法,認為其不只是家族的一份子,也是全民族、全人類的一員。所以,嬰兒的成長髮展有關的,可由人類發展的現在、過去、未來的必然結合中,來觀察小孩。福祿貝爾在基礎論中說過:“小孩的教育,對人類發展的現在、過去、未來的要求能結合、調和而一致,是有神的素質、自然的素質和人的素質的人、神自然和人類的關係。在自己本身有統一性、個別性和多樣(元)性”。
在人性教育基礎上,福祿貝爾最強調的是宗教心、道德性的萌芽,福氏說幼兒期的感情,特別是幼兒的微笑是共同感情最初的表現。這社會性的感情是連結在父母、兄弟、姐妹精神的基礎上,就是說,共同感情是真實的宗教心的最初萌芽和髮端,是由母親培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