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美国派拉蒙影视公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美国派拉蒙影视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Corporation)
美国派拉蒙影视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Corporation)

派拉蒙官方网站网址:http://www.paramount.com/

目录

美国派拉蒙影视公司简介

  派拉蒙影视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Corporation)是一家美国电影制造商和发行公司,公司总部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好莱坞。派拉蒙创始于1912年,是美国历史最久的一家电影制作公司,现为維康(Viacom)媒介企业集团(Media conglomerate)所拥有。

  1912年的7月14号,一个名叫阿道夫·楚克的年轻人,在好莱坞附近租下了一个简陋的马棚,开始电影拍摄工作——这里就是后来的“派拉蒙电影公司”。

  20世纪30年代,派拉蒙的规模逐渐扩大,成为与米高梅二十世纪—福克斯华纳兄弟等齐名的好莱坞8大“电影巨头”之一。40年代到50年代初,派拉蒙出品了一系列经典佳作,包括:《公民凯恩》、《龙凤配》、《与我同行》等,以及与希区柯克合作的《精神病患者》、《后窗》、《眩晕》等等。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派拉蒙和众多好莱坞电影公司一起经受了经济大萧条的打击,影片产量大大减少。60年代末,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派拉蒙以一部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告别了好莱坞华丽轻浮的歌舞片时代,也为美国电影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派拉蒙电影公司进入其电影拍摄的“黄金时期”——不仅推出了青春歌舞片《油脂》和《周末狂欢夜》,战争片《壮志凌云》,还有《星际旅行》、《印第安那·琼斯》和《教父》等经典系列。

  90年代派拉蒙仍然保持了很高的产量。从《人鬼情未了》到《勇敢的心》;从《碟中谍》到《泰坦尼克》;以及最近的《古墓丽影》和《蝎子王》等等。

  不过,你知道在派拉蒙90年所拍摄的三千多部影片中最让它引以为荣的是 ——《阿甘正传》

复兴派拉蒙

1916年,派拉蒙影视公司接管者. (L to R) Jesse L. Lasky, Adolph Zukor, Samuel Goldwyn, Cecil B. DeMille, Al Kaufman
放大
1916年,派拉蒙影视公司接管者. (L to R) Jesse L. Lasky, Adolph Zukor, Samuel Goldwyn, Cecil B. DeMille, Al Kaufman
1913Lasky

  好莱坞是造梦的地方,然而好莱坞自己却有梦想在破灭。“梦想的工厂”支撑了11年之后,终告陨落。而与此同时,曾是好莱坞标志之一的派拉蒙正在燃起梦想,一个复兴的梦想。

  如果你看过《日落大道》,肯定会熟悉派拉蒙制片厂(Paramount Picture )古朴浑厚的金色拱门——“布朗森(Bronson)门”,作为好莱坞象征的经典地标,这个因位于布朗森大街而得名的大门建于 1926年,跟派拉蒙出品的电影雪山片头一样大名鼎鼎。

  从这个金色拱门里走出的影片——希区柯克系列、《教父》系列、《爱情故事》、《铁达尼号》、《阿甘正传》等都是经典中的经典,赢得全球不同文化社会中观众的永久青睐,深具时光穿透力。而成立于1913 年的派拉蒙公司,也在艺术与商业结合得最深的电影产业中历经沧桑,将近一个世纪中几易其主,1994年被媒体巨头维亚康姆(Viacom)收至麾下。它的兴衰和好莱坞工业已经深深融合在一起。

  2005 年,因保守而日渐没落的派拉蒙,突然展现出令人吃惊的进攻节奏:年初撤换整个管理团队、年中增加拍摄计划……而至年底,以16亿美元的高价从实力强大的NBC环球手边抢走梦工厂 (DreamWorks SKG),标志着派拉蒙的复兴梦想正在一手创造了MTV辉煌成就的汤姆·弗莱斯顿的胸中燃起。

  惊心动魄的收购

  2005 年12月初的一个午夜,维亚康姆联席总裁汤姆·弗莱斯顿(Tom Freston)的私人飞机悄悄飞抵洛杉矶。他公文包里是打印好的协议,目的地是大导演、梦工厂创始人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 位于加州太平洋帕利塞德的豪宅。此时的斯皮尔伯格,近9个月来正厌恶地陷于环球母公司通用电气严格的会计准则和冗长的董事会议之中。

  环球影片总裁梅耶(Ron Meyer)热忱地想促成这笔生意,但他的大老板、通用电气 CEO杰夫·伊梅尔特 (Jeff Immelte)的心绪却不像电影界人士那样浪漫。伊梅尔特在用通用电气特有的精密思维方式来考量收购梦工厂的可行性,他手上有的是现金,但并不打算贸然开销。他让公司庞大的分析师队伍按部就班地研究过去几年财务表现不佳的梦工厂是否值这个价钱,而收购后又能否为股东带来 15%~20%的回报率。

  弗莱斯顿的突然造访令所有人都始料不及。通用电气董事会上的严肃和死板输给了斯皮尔伯格家中的促膝夜谈。斯皮尔伯格爽快地在合同上签了字。

  2005 年12月9日,派拉蒙正式宣布,出价16 亿美元收购梦工厂,其中7.75亿美元是现金支付,同时还承担梦工厂 8.25亿美元的债务。派拉蒙将获得梦工厂片库资源,收购虽然不包括已经分拆出去的梦工厂动画公司,但拥有其未来6年的发行权。

  收购令派拉蒙士气大振,但却令它的竞争对手NBC环球如鲠在喉。成立于1994年的 “梦工厂”由当红导演斯皮尔伯格、音乐大亨大卫·吉芬 (David Geffen)和动画大腕杰弗瑞·卡森伯格 (Jeffrey Katzenber)共同创办,在亏损线上挣扎了11年后,这家幻想能够独立制片、独立发行的公司,最终仍未能如这三位犹太名人所设想的那样成为集影视、动画、音乐为一体的好莱坞巨人。梦工厂总裁吉芬早于2005年初就开始寻求买家,当时他心目中的最佳买主就是一直作为梦工厂DVD发行人的环球影片公司

  环球电影的梅耶如获至宝,立即汇报母公司通用电气董事会。7月甚至传出了风声:双方将以 15亿美元成交。然而,这不过是通用电气惯用的收购招数:一方面,制造梦工厂已非我莫属的氛围;另一方面,则又突然于9月提出董事会认为梦工厂并不值15 亿美元,希望能以10亿美元成交。

  通用电气想让没有退路的梦工厂乖乖就范,但这却深深刺痛了三位艺术家创始人骄傲的神经。9月26日,梦工厂宣布与环球谈判破产。就在同一天,弗莱斯顿和派拉蒙电影公司 CEO布莱德·格雷 (Brad Grey) 开始联系梦工厂管理层。

  为消除老东家维亚康姆董事长雷石东 (Sumner Redstone) 对价格的担心,弗莱斯顿积极打电话联系外部投资者,几天后有三位私人股权投资者表示愿以约为 8~10亿美元的价格购买梦工厂拥有59 部电影的片库,而且派拉蒙保留这些电影的发行权。这一方案甚得维亚康姆董事会欢心,也为弗莱斯顿敢于报价高过通用电气扫清障碍。

  为了尽快促成协议,弗莱斯顿还说服雷石东亲自给梦工厂三位创始人分别打电话显示集团诚意,作为业界大佬,雷石东用他毋庸置疑的亲热方式对斯皮尔伯格说:“我非常非常期待你能成为派拉蒙电影公司导演的头儿。”相比之下,环球的梅耶从上司伊梅尔特那里获得的支持可少得多。

  向来对会议躲避不及的斯皮尔伯格厌倦了与环球方面无休止的会谈,更是不习惯与通用电气这样沉闷的工业集团老总们打交道。于是好莱坞逻辑最终赢了通用逻辑,派拉蒙以更爽快的报价、更热忱的姿态在短短两个月里从通用电气的嘴边抢走了梦工厂。

  娱乐工业高手出招

  收购梦工厂,是汤姆·弗莱斯顿复兴派拉蒙行动的重要一环。

  事后弗莱斯顿兴奋地说:“在电影界里,只有3个真正的品牌——斯皮尔伯格、皮克斯(Pixar)和米拉麦克斯(Miramax),斯皮尔伯格排第一。”显然,让票房保障的斯皮尔伯格将与派拉蒙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是弗莱斯顿此番收购的最大目的。

  两家公司一起合作拍摄的《世界大战》2005年北美票房排名第三,也为未来的合作开了一个好头。作为协议的一部分,斯皮尔伯格和吉芬都将留下效力,并且每年至少为派拉蒙公司生产4~6部电影,而斯皮尔伯格手中还有将近30个好剧本——派拉蒙比任何一家电影公司都迫切需要新的电影内容来填充自己空荡荡的发行渠道。

  进入21世纪,曾居好莱坞片厂之首的派拉蒙逐渐走下坡路,以制作《阿甘正传》、《铁达尼号》而知名的传奇女掌门兰辛(Sherry Lansing)近年严格控制预算、热衷重拍经典旧片的保守战略,使得公司江郎才尽、疲态毕露。在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当中,派拉蒙已沦为第三阵营,以仅 8.24亿美元的票房收入和8.1%的票房份额,远远落在华纳、迪士尼、环球、哥伦比亚和福克斯之后。这种局面直接导致了兰辛于2004年底下台。

  与此同时,派拉蒙的母公司维亚康姆的局面也不甚乐观,在与哥伦比亚(CBS)合并之后,股价从55美元一度跌至35美元,原CBS的CEO担任维亚康姆COO,但是却反对掌控维亚康姆71%股份的董事长雷石东增加电影预算以解困派拉蒙。在2004年逼走了卡尔马津之后,雷石东于2005年6月拆分维亚康姆:CBS与其他广播、出版公司等成熟产业组成CBS集团;而高成长性的资产—— MTV频道,Nickelodeon儿童频道,VH-1 频道,Showtime以及派拉蒙电影公司组成新维亚康姆,原MTV频道总裁汤姆·弗莱斯顿任CEO。

Lasky's 原始摄影棚, aka: "The Barn",1913
放大
Lasky's 原始摄影棚, aka: "The Barn",1913

  生于1945年的弗莱斯顿有着一头桀骜不驯的竖发,神情悠闲自在、难以捉摸,他深谙娱乐工业游戏规则,具国际化眼光和视野,甚得雷石东信任。

  弗莱斯顿的经历颇为不凡。上世纪70年代,从纽约大学获得MBA学位后,他边打工边环游世界。后来旅行到印度新德里,他在那里创建了一家服装出口公司,并很快就成为70年代最著名的“Made in India”服装出口厂商。他自己总结这段经历时评价说:“在中亚做生意的经历使我具备了极大信心,让我能在看上去混乱不堪的局面中建立起秩序。”这似乎表明他已为日后娱乐工业中游刃有余的表现打下基础。

  1980年回到美国后,弗莱斯顿加入华纳阿梅克斯有线电视,组建MTV,将这一新兴娱乐方式迅速变成家喻户晓的节目。1987年雷石东购买MTV后,弗莱斯顿任该频道CEO,二十多年来一手将其打造成为全球覆盖高达4亿用户的综合娱乐频道,并一直使其保持青春活力。在娱乐业,背后受人诋毁是家常便饭,但所有人都认为弗莱斯顿是个例外,多年娱乐工业的生涯里,几乎从来没有碰到什么绯闻和争议。行业分析师Sandra Kresch这样总结弗莱斯顿:“他对电视事业充满激情,这令他能够到达那些仅抱生意心态的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但是现在弗莱斯顿需要把对电视事业的激情复制到好莱坞去。

  弗莱斯顿深知复兴派拉蒙对集团意义重大。虽然对于年收入260亿美元的维亚康姆媒体业务来说,仅仅贡献了3%的派拉蒙几乎微不足道,但是派拉蒙的电影却意味着对主流文化的直接影响力,同时它的表现也对集团股价升跌有直接关系。他从重组派拉蒙管理层开始,决心把消沉的派拉蒙从墨守成规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不拘一格吸引人才

  2005年,保守的派拉蒙开始融入MTV的青春气息。

  在兰辛时代,为了降低风险,单部影片的预算被严格控制,她更偏爱与其它电影公司合作共同承担制作成本及盈亏。但控制预算对于电影工业也意味着无法制作“重磅炸弹”,赢取广大观众及高额回报。兰辛的操作手法给派拉蒙带来了利润,但却是以票房萧条为代价。

  弗莱斯顿的整顿意图是打破过去的制作方法,重新放松银根,制作票房大片,以提高影响力以及单片收入。同时借鉴MTV经验,把更大的关注点放在年轻人身上,制作符合年轻人口味的电影,因为目前美国以及全球电影市场有一个趋势就是——年轻观众是票房收入的最大来源。为了快速实现目标,弗莱斯顿第一件事就是打造一个人才平台,为派拉蒙更加广纳贤才,增强对于顶级电影人才的吸引力。

  2006年元旦第二天,弗莱斯顿出人意料地宣布著名的经纪人和电视剧《黑道家族》的制片人布莱德·格雷继任兰辛出任派拉蒙电影公司CEO。

  尽管47岁的格雷在电影方面的资历尚浅,但他富有敏锐的商业头脑和敢于冒险的精神。重要的是,他在好莱坞的经纪公司和演员中有强大的人脉关系。显然在考虑派拉蒙CEO这一空缺时,弗莱斯顿之所以不愿在同行的制片经理及独立制作人中找寻合适人选,是希望选择一位在商业及创造性领域富有经验的管理人士重塑派拉蒙。

  格雷没有让弗莱斯顿失望,他的老朋友布拉德·皮特旗下的PlanB制片公司在未来三年将与派拉蒙进行全方位合作。皮特的公司制作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已成为2005年暑期强档之作,公司目前正在制作的美版《无间道》也由于会聚了莱昂纳多、马特·戴蒙等大牌明星也备受瞩目。

  接着,格雷着手在电影国际分销版权方面采取更具进攻性的姿态。他宣布脱离与环球合作的海外发行机构,自主渠道将于2007年完成建立;他还不惜巨资购买小说改编拍摄权,二三百万美元的价格已是常事。

  5月,弗莱斯顿又挖来福克斯电视网的盖尔·伯尔曼(Gail Berman)出任派拉蒙总裁。伯尔曼负责福克斯的娱乐业务已有5年,大获成功的真人秀电视节目“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正是其得意之作。这位多次被称为“好莱坞最有影响力的女性”对电影事业怀有勃勃雄心,她将负责为派拉蒙挑选新的电影。弗莱斯顿希望借其策划“美国偶像”等深受年轻观众喜爱节目的慧眼,为派拉蒙挑选和策划更受年轻人、更有票房保证的影片。

  弗莱斯顿已为派拉蒙搭建起强大的管理团队,他的领导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他能让各个主管自己享受成功的喜悦和承担失败的后果。“他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一位下属说,“挑选有能力的经理人,给予他们很多的自主权,这让他对未来看得更清楚。”

  “新主管、新电影、新风格”,弗莱斯顿和他组建的新团队逐渐将派拉蒙带向一个更加青春、新锐的方向。2005年11月1日,维亚康姆的财季报告显示截至9月,派拉蒙第三季度的总收入为8.45亿美元,增长了54%;净收入为1.10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仅为500万美元。

  派拉蒙未来挑战

  派拉蒙在过去一年里表现有了明显好转,收购梦工厂也为未来增加数部值得期待的大制作电影,日渐重要的全球电影市场也在等着弗莱斯顿去征服。他曾一手将MTV打造成为辐射168个国家的国际频道,但这一经历丝毫不会减弱未来的困难。

  作为近两年票房排名游移在第六七名的派拉蒙和梦工厂,其合并外界有评论云“弱弱联合”。两家公司未来能否协调运作,达到资源共享,以期与华纳、迪士尼、环球抗衡,还需要时间去证明。而斯皮尔伯格高价囤积剧本、影片投资动辄超过1亿美元的习惯,也将梦工厂的负担转移到了派拉蒙肩上。

  然而,弗莱斯顿意欲复兴派拉蒙,面临的挑战不仅是自身问题。电影票房的连年下滑已成为整个好莱坞的痛楚。2005年,美国本土电影票房总收入为89亿美元,自2001年以来首次跌破90亿美元大关。此外,14亿人的总观众人数也是199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上涨的门票价格、高昂的汽油价格以及DVD的繁荣、互联网和电子游戏等新娱乐方式的出现,正在将越来越多的观众拉出影院。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探索全新盈利模式及发展路径,以应对时代变迁所带来的全新生活方式对票房的挑战,是派拉蒙及其它电影公司必须面对的共同难题。

  同时,在目前这个票房动荡、DVD销售商只考虑回报的年代,挑选哪些电影拍摄上映自然是赢利与否的关键。电影市场的分析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制作电影在美国和海外依旧表现良好——例如2005年夏季档前十名的电影收入与2004年同期持平。但是,处在二流水平的20部电影就比同期下跌了40%。观察家指出,危机其实出在二流电影身上,处在中等水平的电影必须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准确把握观众的口味。弗莱斯顿和格雷期望从独立电影制作人那里寻求灵感,2004年他们一眼看中了参加圣丹斯电影节的《川流熙攘》(Hustle & Flow)来补充片库。

  2006年对于派拉蒙的整合至关重要,弗莱斯顿显然还必须将继续放更多心思在电影业务上。派拉蒙收入不高,成本却不低,好在弗莱斯顿手上还有MTV音乐频道、尼克儿童频道和喜剧中心频道等年增长率高达15%的电视资源为强大后盾。带领派拉蒙实现复兴,他有足够的耐心。

梦工厂的星月童话

  曾经拯救大兵瑞恩的斯皮尔伯格最终没有拯救自己的梦想。那个月光下满怀期待的小男孩注定要空手而归。显然,好莱坞的“星月童话”不是仅凭创意和决心就能筑造的。

  16亿美元,梦工厂被派拉蒙收购,这个结局似乎也并没有太出乎人们意料,尽管它的主人是三个才华横溢的天才人物。

  实战派卡森伯格

  这是3年前的一幕,在梦工厂5.6万平方米的动画制作中心里,卡森伯格正在滔滔不绝地向人们讲述他对电影制作的勃勃野心。《辛巴达七海历险》是一部讲述剑与魔法的冒险电影,由明星布拉德·皮特和凯瑟琳·泽塔琼斯配音,“这是有史以来动画片中最引人注目、最了不起的女主角。”下一步是《怪物史莱克》的续集。史莱克是梦工厂创造的一个脾气暴躁的绿色怪物。

  从最初的卓别林创建的联美电影公司的无名小卒到派拉蒙的总裁助理,乃至成为迪士尼力挽狂澜的人物,最后被扫地出门,恐怕没有谁比卡森伯格更能体会好莱坞名利场的世态炎凉。

  和他的两个富豪朋友——斯皮尔伯格和大卫·吉芬本近乎玩票的心态不同,最初,在与斯皮尔伯格和吉芬共同出资1亿美元启动梦工厂的时候,卡森伯格不得不借钱凑出他的三分之一,为此,他还抵押了房产并靠吉芬提供了贷款保证。梦工厂对于卡森伯格意味着身家性命。

  虽然都没有正式的头衔,卡森伯格一直是实际的首席执行官,处理公司的繁杂事务,3位合伙人从未领过薪水。他们于1994年10月创立公司,发誓要通过这家在治理模式上颇具创意的公司重塑好莱坞。卡森伯格曾经说:“公司运作以来,我们头顶上一直悬着一个大问号,人们对我们总有诸多怀疑。”

  不过,卡森伯格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战派,他发誓要把梦工厂建成与迪士尼、华纳和派拉蒙并肩的巨人,在获得新一轮15亿美元的融资后,他和他的伙伴们将超过3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到电影制作中。 “我的直觉告诉我,机会就在不远的地方。”在人们眼中,卡森伯格从来都是一个踌躇满志的人。

  不按常理出牌者的吉芬

  大卫·吉芬从威廉·莫里斯电影经纪公司的收发室成长为一名音乐及电影总监,他在 1990年将他的唱片公司卖给了MCA唱片公司。这个语气温和的娱乐大亨曾经是纽约布鲁克林区的小混混,他的父亲是个开廉价胸罩厂的小老板。和卡森伯格的实用精神不同,大卫·吉芬是一个思想怪异的家伙,“所谓未来只是幻觉,商业计划也只是幻觉,不是吗?所有这类东西都不过如此。” 大卫·吉芬说。

  出身贫寒的大卫曾为糊口做过17种工作,不过在梦工厂成立之初,他却承诺会将其从梦工厂的收益全部捐给慈善机构。大卫吉芬从“麻雀变凤凰的”传奇始于他当年在哥伦比亚电视公司电视制作部做领位员时从地上见了本剧本,然后斗胆向制片提了个建议但受到奚落,从此开始了奋斗生涯。靠着一张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假文凭和号称自己是好莱坞权贵的远方表弟,大卫·吉芬开始跻身于经纪人的行列。随后的成功让人眼花缭乱,在他手下,出过汤姆·克鲁斯、《夜访吸血鬼》和百老汇最负盛名的音乐剧《猫》。

  大卫·吉芬显然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并且漠视游戏规则,这或许让他愿意充当一个挑战者,但是做唱片起家的大卫·吉芬由于梦工厂的唱片经营惨淡而对梦工厂事务疏于管理。

  梦幻导演斯皮尔伯格

  在人们眼中,斯皮尔伯格才是梦工厂真正的领袖,但这恰恰正是梦工厂的失败的地方。企业远景不能只靠个人魅力。这位造就票房神话的导演在1975年凭着他的第二部电影《大白鲨》一鸣惊人,到梦工厂成立的时候,他执导了好莱坞历史上15部票房最高影片中的6部。只要是他加盟的影片,梦工厂哪怕参与不多也能获得50%的收益。

  不过,斯皮尔伯格对梦工厂的财务状况并不十分关心,“卡森伯格和大卫一讨论什么发行新股融资,我就头疼……”

  和卡森伯格与大卫·吉芬的生意头脑不同,斯皮尔伯格是一个说话直来直往,思维方式天马行空的人,那些讨论公司如何赚钱的会议对他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

  当经验老到的卡森伯格找到这个有着天真笑容和漂亮胡子的导演时,斯皮尔伯格的回答显得很爽快:“好的,我们的团队里正需要一个成年人!”

  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位天才导演表现出了对他的工作室的极大忠诚。“只要人家不肯和梦工厂五五分成,我就不干。”不过,对斯皮尔伯格来说,这种日子似乎并不好受,甚至成为了一种折磨,因为它意味着很多好剧本会眼睁睁地落在别人手中。

  此外,斯皮尔伯格倾向于把个人兴趣带入到所有主要项目的重大决策中,并坚持大投入高成本制作影片的模式。他对每一个项目采取“事必躬亲”的管理方式,也难免会激怒梦工厂的其他合伙人与经理主管们的情绪。

  向梦工厂致敬

  业务分散、“大片主义”、对斯蒂芬伯格的过分依赖让梦工厂美梦破碎。

  在梦工厂的11年中,卡森伯格的烦恼是他和斯皮尔伯格在公司未来发展方向上意见并不一致。卡森伯格梦想公司到2005年有30亿美元营业收入,并制造出3亿美元的营业利润,这就意味着要不断提高电影产量,但是显然,斯皮尔伯格一贯对壮大企业不感兴趣。卡森伯格希望投入3亿美元提高电影产量,斯皮尔伯格可没有同等热情。“最初组建梦工厂时,我就告诉卡森伯格,我不想一年拍35部电影。”斯皮尔伯格回忆道,“卡森伯格那时说,当然不会,不过8到10部。而卡森伯格现在的目标是一年15部。”

  而且,梦工厂习惯操作的“大投入”在2002年之后遇到了挫折:《毁灭之路》高达9500万美元的投入,换来了1.04亿美元的票房,未能赚回多少真金白银;随后的《辛巴达七海历险》耗资6000万美元,全球票房勉强保本。

  最初的整顿是梦工厂关闭了不赚钱的部门,重新将资源集中在电影制作方面,公司的电视节目制作部门曾经只制作了一个节目《旋转城市》,却奢侈地拥有了20名全职员工。但这些精简业务的动作并没有扭转乾坤。

  随后,好莱坞宠儿梦工厂动画公司公开上市仅一年不到,就拉响了盈利警报。由于DVD销售不景气,动画全年盈利预期也有可能成为“水中镜月”。

  不过即便如此,在好莱坞的电光幻影中,梦工厂毫无疑问将成为人们永远无法忘怀的一面旗帜。特别是在动画片上,梦工厂拥有太多值得致敬的地方。

  动画公司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创作《怪物史莱克》过程中,梦工厂的工程师们在走廊上遇见卡森伯格时,都要绕道而行。这个躲避源于在《怪物史莱克》中,卡森伯格要求有2.8万棵树,树上的30亿片叶子如果首尾相接,组成一座树叶桥,其长度相当于从地球到月球距离的4倍;卡森伯格希望在这部片子里能制作一个充满真实感的环境:每棵树上的树叶在晃动;空气中有飞舞的灰尘;大风掀起的尘土 ——要让观众觉得所有构成环境的这些因素都是真的,甚至可以闻到它们的气息!

  卡森伯格的要求难倒了梦工厂的电脑工程师们,他们已经有了最好的动画软件,问题是他们还没有性能足够好到运行这一软件的工作站。直到后来,惠普接受了这一挑战,共同创作一部史无前例的动画巨片,动画公司的电脑工程师们才开始不再躲避这个苛刻的CEO。

  结果是我们都看到的,2004年,《史莱克2》票房飙升到9亿多美元,超越《海底总动员》,成为好莱坞当年最赚钱的电影。扬眉吐气的杰夫瑞·卡森伯格夸下海口,“我受够了好莱坞政治!现在总算上岸了。在好莱坞30年,事事都得顺着好莱坞的逻辑,总有一天,我会做回自己,虽然还需要一点时间”。

  不过,现在看来,在梦工厂被收购后,虽然动画公司被单独保留,但是我们还需要给卡森伯格多一点时间,让他缓过气来投入新的战斗。

谁是独立电影的救世主

  随着梦工厂被派拉蒙收入囊中,独立影业的未来更加扑朔迷离。

  “独立电影”因“独立制片”而得名,1960年,独立制片人卓纳斯·麦卡斯喊出了独立电影的声音:“电影完全是一种个人表现,因此电影的拍摄,应该拒绝制片人、发行商和投资者的干涉”。

  真正意义的独立电影其实是拍给“独立观众”看的,电影和观众的独立创造了“独立电影”。在如今这个强调个性与原创的社会中,那些靠电影吃饭的家伙正在通过对“非主流”的偏执而赢得大众的掌声。越来越多的地下导演、独立制片浮出水面,当他们中的一些终于和那些精明的商人觥筹交错的时候,那脸上的表情仿佛在说,曾经落魄的灵魂终于找到了归宿。

  最后的堡垒

  和大片厂生产出来的商业电影相比,独立电影的珍贵在于创新性。事实上,大多数商业电影的制作者们并不想创新或者锋芒毕露,这些人喜欢以过去那些票房佳片来指导生产新的电影产品。1994年10月12日,梦工厂的成立被视为新电影公司的冒险家的游戏,同传统的好莱坞大片厂抗衡。而如今,梦工厂被派拉蒙收购之后的好莱坞,只剩下最后一个大的独立制片厂——Lion Gate。

  标榜自己为“反电影公司”的狮门集团一向以制作恐怖、青少年喜剧以及有线电视剧如《死亡地带》(The Dead Zone)、健身节目和芭比娃娃系列产品而出名。不过,多年来,谣言一直围绕着狮门电影公司:被吞并的传言;吞并另一家公司的传言;现金流太少的;负债过多的。

  现在轮到狮门公司耀武扬威了:它是独立电影公司最后的堡垒。狮门公司顽强地顶住了内部危机,它的影片库每年能产生大约2.5亿美元收入,继续进行影视创作。

  同挥金如土的梦工厂相比,狮门公司历来勤俭持家。制作总裁麦克·帕斯奥尼克四处寻找便宜货。“我们的工作就是省钱。”他说。狮门公司最赚钱的电影之一是在圣丹斯电影节上买来的《颤栗汪洋》(Open Water)。公司为这部影片的全球发行权出了200万美元;它在北美大规模上映的票房是3050万美元。

  不过,狮门公司生存的宝典真正在于它足够独特。

  电影节的热钱

  就像狮门公司找到了在圣丹斯找到了《颤栗汪洋》一样,在独立电影节淘宝成为了许多电影狂热分子的福音。

  圣丹斯的电影节一贯的风格与题材惊人地多样化,那些绝对会引发争议甚至反感的影片,在这里却得到了最大的尊重。不过,对于那些独立电影人仅仅赢得掌声是不够的,结识腰缠万贯的投资人才是真正目的。

  如今,在投入制作上十分谨慎的好莱坞大公司,也愿意到圣丹斯这样的地方来,去挖掘宝藏。在圣丹斯,派拉蒙影片公司就以9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川流熙攘》。同它争购的不只一家公司,派拉蒙制胜的一招是除这900万之外,还给制片人约翰 ·辛格顿未来两部影片各350万美元的投资。据称,在2005年电影节上已有12部影片达成交易,而另有十数部影片仍在乐观的洽购中。

  你不能说清在圣丹斯和好莱坞之间,究竟是谁向谁抛出了媚眼。不仅在欧美,在亚洲,电影节也正在成为那些独立电影的救世主。

  网上的电影院

  除了在独立电影节上谈生意之外,新媒体技术也正在为独立电影人昭示一个美丽新世界。

  在一些新媒体的鼓吹者眼中,P2P等新的互联网技术将最终改变传统的电影、音乐的商业规则。人们还记得,在上一个世纪,这个制造梦想的产业刚刚经历过与电视、录像带、VCD、DVD的抗衡或联姻,而如今电影产业的“新情人”是互联网,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建筑属于自己的电影院。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的发行渠道让那些独立电影人们看到了曙光。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事实上,当你拥有了电脑和数码摄像机,你就可以做一把导演,甚至用手机就可以拍成一部短片。对于热衷数码电影的独立导演而言,P2P却意味着给自己的作品带来观众,数码摄影与网络下载可以为电影带来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期。

  新的技术开始成为重塑娱乐工业的新力量,谁能说它不会成为独立电影人的销售渠道呢?如果有一天,互联网上的电影院真的成了气候,这将意味着那些独立电影人终于有机会和派拉蒙、环球这样的大片厂平起平坐了。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4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美国派拉蒙影视公司"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