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雇佣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非典型雇佣(Non-standard Employment)
目录 |
非典型雇佣是具有非正式、临时性或非全日制特征的不稳定雇佣形式总称。它一般包括非全日制用工(part-time work)、临时工(temporary work)、合同工(contract work)、和其他的非永久性雇佣(non-permanent)。
非典型雇佣的发展[1]
非典型雇佣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典型雇佣,非典型雇佣在工作合同、时间以及性质等方面都有着更加灵活多变的形式。基于这些特征,非典型雇佣逐步被当前日益注重组织柔性和成本控制的大多数企业所接受。非典型雇佣关系作为一种雇员和雇主的关系合约形式,必然受所在外部环境、市场状况和组织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市场经济中,非典型雇佣被看作是全日制雇佣的一种补充,往往是和形式灵活、成本低廉、效率低下等特征密切联系的。非典型雇佣无论是从业人员数量还是产生的经济价值都远远低于典型雇佣。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的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发展,伴随着网络化组织和虚拟企业等新组织形式的不断涌现,非典型雇佣人员占总就业人员比重不断扩大,当前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比例达到了20%-30%(Wooden和Warren,2004)。非典型雇佣人员数量的快速递增在零售、传媒、IT以及物流等行业表现尤为突出,大量具有高知识、高技能的专业精英人士的加入也促使非典型雇佣关系特征发生改变。在我国当前创新性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作为一种保持原有灵活特性、又富有竞争力的新型雇佣方式,非典型雇佣关系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提升组织创新和应对不确定环境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但非典型雇佣关系本身的一些管理难题也给试图引入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设置了不少障碍。
非典型雇佣的优点在于用工方式相对灵活、日常管理相对便捷、用工成本相对节省、法律风险相对较小,对有着人力资源结构优化需求的企业尤为适用。
非典型雇佣的缺点则在于雇佣形态不稳定、员工忠诚度较低、不利于长期计划的执行、在企业内部形成两种薪酬价值标准等方面。基于对这些特点的把握,企业可以自主通过比较优劣权重而决定是否采用及如何采用。
非典型雇佣员工与正式员工的差异[1]
1、相对较少的组织投入。
有学者指出,同长期正式员工相比,非典型雇佣员工从事的是相对外围的工作,雇主一般较少对这些员工进行投资,忽略了他们的组织忠诚和组织承诺。组织的漠视导致非典型员产生工作压力,从而降低绩效。当雇主为非典型员工提供低工资、较差的社会福利、有限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培训机会时,非典型员工的绩效会更差。
2、工作的外围性特征。
由于非典型雇佣员工从事低端的、单一要求的简单工作,他们更缺乏工作的自主性,对工作责任以及工作所赋予的意义缺乏足够认识,此时容易产生工作压力。
3、相对较少的同事支持。
由于身份差异,非典型雇佣员工较少得到同事的帮助与支持,尤其是需要和同事就工作相关的事情进行交流时,可以获得学习的机会更少,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非典型雇佣员工的无助感。
4、更强烈的工作不安全感。
非典型雇佣员工由于工作期限的不确定,缺乏工作安全感,尤其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缺乏可预见性,容易产生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