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特排时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模特排时法(Modolar Arrangement of predetermind Time Standard,简称MOD法)
目录 |
模特排时法是根据人体动作的部位、动作的距离和工作的重量,预测操作所需标准时间的方法。是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的一种。
模特排时法是PTS法的一种,它是澳大利亚的哈依德(G·C·Heyde)博士在1966年研究人体工程学的基础上创建的一种动作时间分析方法。
哈依德(G·C·Heyde)在研究过程中,总结了前人动作与时间研究成果,借鉴了WF法、MTM法中关于人类基本动作分解的思想,发现并创建了一个新的关于动作与时间研究的基本规律:“ 人体各部位动作不论快还是慢,无论是谁,如果是同一动作,其最快速度与正常速度所用时间之比,都是相等或十分接近的”。研究过程中,他还把人类工程学的原理应用其中,做了大量的实验,运用统计方法,按照能量消耗与动作速度的关系,求出最佳能耗速度及其时间。工人按照这种速度操作,不易产生疲劳,劳动生产率又得到了提高,把效率的提升建立在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上。
实际上大量作业测定法(MODAPTS法)广泛应用于生产现场管理中,该方法将作业动作分解为21种人体基本动作,它的时间单位为MOD,每一种动作均有对应的标准时间。如下表:
动作 | 符号 | 模数 | 动作 | 符号 | 模数 | ||
---|---|---|---|---|---|---|---|
手 臂 的 移 动 | 手指 | M1 | 1 | 其他 | 找出 | E2 | 2 |
手腕 | M2 | 2 | 重抓 | R2 | 2 | ||
前臂 | M3 | 3 | 考虑 | D3 | 3 | ||
上臂 | M4 | 4 | 踏 | F3 | 3 | ||
肩部 | M5 | 5 | 压 | A4 | 4 | ||
抓 取 | 接触 | G0 | 0 | 回转 | C4 | 4 | |
单纯 | G1 | 1 | 步行 | W5 | 5 | ||
复杂 | G3 | 3 | 弯身 | B17 | 17 | ||
定 位 | 不要目视 | P0 | 0 | 坐下 | S30 | 30 | |
需要目视 | P2 | 2 | 重量附加 | L1 | 1 | ||
非对称 | P5 | 5 |
上表中:模数1=0.129秒 2=0.258秒 即模数n=0.129×n
其作业熟练程度不同, MOD模数也有区别: 疲 劳 时 1MOD(模数)应增加10% 即疲劳时 1MOD=0.129秒×10%=0.142秒+0.129秒 一般熟练 1MOD=0.129秒 熟 练 1MOD=0.1秒
例题:某电子厂手工浸焊作业,其动作要素如下,试用PTS法求标准时间。
序号 | 动作要素(作业内容) | 模数 | 工具 | 备注 |
1 | 从板架取PCBA | M4 | 板夹 | |
2 | 检查 | P2 | ||
3 | 转身回锡炉 | C4 | 锡炉 | |
4 | 浸焊 | G3 | 锡炉 | 加3-5秒焊接时间 |
5 | 取下PCBA | G3 | ||
6 | 放下PCBA板架 | M4 |
以上的作业时间=M4×2+P2+C4+G3×2=20×0.129=2.58秒+5=7.58秒。然后加上允许的宽放时间就是标准作业时间。
为一项作业设计MODAPTS标准时间,我们必须列出作业中的所有动作,为每一个动作找出适合的MOD值,把时间求和,并加上允许宽放时间。
模特排时法提供了定性工作分析的技术基础
(1)模特排时法的动作分为基本动作和辅助动作两大类,非常清楚地把人类动作分为21块,表示动作的种类和时间值。其中,移动动作5块,终结动作(摸抓、放置)6块,形成11块基本动作。11块基本动作又分为不太需要注意力的动作模块8个,需要注意力的动作模块3个。把手以外的动作归纳到附加动作模块中,共10块。这样就给出了一个动作与时值的总体结构,一目了然,非常清楚。也就是说,人们在工作过程重的动作不外乎这21个动作的组合,大大降低了人们观察分析工作的难度。
(2)以手指的动作时间为动作时间单位MOD,其它部位的动作时间是以手指动作时间的整数倍来表示的。模特排时法是以动作的身体部位为基础,找出了身体各部位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可直接分析作业的时间值,从身体部位的使用和时间值的大小就可以判断特定背景下动作的合理性。
(3)动作分类编号与时间值一致,动作以数字表示,数字即为时间值。例如,M2即表示手的移动动作,其时值为2MOD。因此,运用模特排时法开展工作分析,有时间“量”作为科学分析的依据和基础,决定了模特排时法运用的科学价值性。
(4)模特排时法中的时值共有:0,1,2,3,4,5,17,30八种,这样可以很方便地从时间值大小和动作的部位对动作的经济性做出分析判断。
(5)模特排时法把手以外的动作归纳到辅助动作模块中,共10块,这10块动作在几乎所有场所统计结果表明,大约占所有动作出现的比例仅为1%,属于小概率事件,我们在定性分析中完全可以不予考虑。因此,模特排时法作为定性工作分析方法,缩减了分析的范围,但精度并不会降低。
企业实施模特排时法的定性分析运用思路:
在考虑动作的使用部位时,模特排时法的基本原则是以相对比较少的时间消耗能够完成同一动作作为选择动作部位的依据。关于模特排时法的定性分析运用,可以从动作分类的情况进行如下考虑:
1.关于移动动作的定性分析
在移动动作中,一般而言,从M1到M3,是动作的最佳选择。从能量消耗的角度考虑,动作的级别对应着不同能量消耗的大小。动作级别越低,能量消耗就越少,因此,选择低级别动作是工作设计的基本原则。但是实际应用中,考虑到动作的自然性、技巧性、舒适性等实际情况,通常讲,M2和M3是实际工作中比较理想的动作选择。 当出现M4的动作时,就要引起注意,看是否必要,是否能够克服,这一动作的存在,至少应该引起重视。如果出现连续这样的动作,就必须做好取消和简化的准备。当出现M5的动作时,从劳动生理角度讲,应该尽可能地消除。工作中出现这种动作设计,即会加大职工疲劳的产生,也会降低劳动生产率。
2.关于终结动作的定性分析
终结动作分为摸抓动作和放置动作,全部动作又可以分为不太需要注意力的动作和需要注意力的动作。在岗位设计中,尽可能设计包含不太需要注意力的动作为主。一般可以通过设备、工具等设计创新,更容易满足动作设计的原则。从摸抓动作和放置动作数值看,一般尽可能设计不含有或少含有3到5的数据的动作。
具体而言,对于作业设计中的摸抓动作,尽可能设计成G0和G1动作模块,而尽可能少地设计含有G3的动作模块;对于作业设计中的放置动作,尽可能设计成 P0动作模块,而尽可能少地设计含有P2和P5的动作模块,一般P5的动作模块一旦出现,应尽可能消除或利用设备来代替手工作业。对于工作分析或岗位设计中的定性分析,要深刻理解模特排时法每个动作的内涵,从而有效把握模特排时法定性分析的尺度。
3.关于辅助动作的定性分析
对于作业设计中的辅助动作主要有L1、E2、R2、D3、F3、A4、C4、W5、B17和S30动作模块。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动作基本上都是上肢及其变形动作,工作中发生的概率大约为99%,是岗位设计与工作改善考虑的主体。辅助动作大约占全部动作出现的比例仅为1%,属于小概率事件,我们在定性分析中为了简化完全可以不予考虑。
4.关于反射动作的定性分析
在岗位设计中,对于作业设计中的反射动作,移动动作M4及以上动作,尽可能少涉及反射动作模块。而其他动作模块要根据情况而定。如果观察到工作出现M4及以上的反射动作,而且出现次数较多,应该成为改善和消除的主要对象。
5.关于同时动作的定性分析
在岗位设计或工作分析中,对于作业设计中涉及的同时动作,要注意时限动作与被时限动作问题,着重考虑同时动作注意力需要,一般同时动作尽可能少涉及同时需要注意力的动作模块。如果发现同时需要注意力的动作过多,说明岗位动作设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
以上关于模特排时法的定性分析,可以广泛运用在工作分析过程及岗位设计中,只要掌握了其基本原理,就可以设计出相对合理的作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绩效考核与评估,这种分析也能够找到相对的公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