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37个条目

习得性无助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Learned helplessness)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目录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指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在情感认知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长期经历失败的儿童,久病缠身的患者,无依无靠的老人。他们身上常常会出现 “习得性无助”的特征:当一个人发现无论他如何努力,无论他干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时,他就会觉得自己控制不了整个局面,于是,他的精神支柱就会瓦解。斗志也随之丧失。最终就会放弃所有努力,真的陷入绝望。

  因“习得性无助”而产生的绝望、抑郁和意志消沉,是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而且不在少数。

习得性无助的相关实验

  马丁·塞利格曼 Martin Seligman和史蒂文·梅尔 Steven Maier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早期进行了形成该理论基础的首次实验。

  塞利格曼和梅尔合作进行电击狗的实验,以观察狗的反应。

  实验分A/B两组,A组的狗对接受的电击无法控制、无法预测(实验人员随机,无规律的实施电击),B组狗在一定程度上有控制权(如对狗狗进行有规律的电击或给狗设置逃脱的条件躲避电击)。

  之后,狗狗被放置于一个笼子里,中间由一道低矮的障碍物隔开(下面都称为“双分电击笼”);笼子的一边通电,另一边不通电,只要跳过中间障碍物就可以免受电击(Cherry, 2017)。当研究者打开电闸时,有意思的情景出现了:A组的狗(实验中无规律电击并无处可逃的狗)根本不尝试跨过障碍物到安全的另一边去。

  为了进一步探究该现象,塞利格曼和梅尔又进行了一项新实验,将若干个新狗狗分为三组:

  第一组:系上链子一段时间,不进行电击;

  第二组:系上链子后进行电击,但狗狗可以通过鼻子按压面板而避免遭到电击;

  第三组:系上链子后进行电击,但狗狗无法躲避电击。

  一旦这三组狗狗完成上述初步实验,将这三组狗狗依次放在双分电击笼中。第一组和第二组的狗狗很快就明白自己只要跳过障碍物就可以避免电击;但几乎所有来自第三组的狗狗从头到尾未试图跨越障碍物。这些狗狗基于之前的经验意识到自己根本无法躲避电击的折磨,于是放弃尝试(Seligman & Groves, 1970)。

  这些结果在狗狗身上得到确认后,塞利格曼和梅尔又对小鼠进行了相似的实验。

  正如对狗狗所做的一样,研究者将一批小鼠分为三组进行训练;一组小鼠接受电击但可躲避电击,一组小鼠接受电击但无法躲避电击,一组小鼠不接受电击。“可躲避电击”组小鼠可通过按压笼子上的杠杆避免电击,“无法躲避电击”组小鼠可按压杠杆但仍遭到电击(Seligman & Beagley, 1975)。之后,三组小鼠依次被放在另一个笼子里,接受电击。笼子里有一个杠杆,当小鼠按压时就可躲避电击。

  结果再一次证明了上述电击狗实验的结论:在初步试验中“无法躲避电击”组小鼠在后来的实验中从不试图躲避电击,而其他两组的小鼠大部分成功躲避电击。那些从不试图躲避电击的小鼠表现出的行为属于典型的习得性无助:即使眼前有潜在逃脱恶劣情境或痛苦的方式,它们也视若无睹。

  大象也会出现习得性无助现象。当训练师在大象年幼时就对其进行训练,用一根绳子将幼年大象的一条腿拴在一个杆子上。大象在开始数小时甚至数天内试图挣扎挣断绳子,但最终发现无力挣脱时放弃挣扎,乖乖地待在自己狭小的活动范围里(Wu, 2009)。但当大象长大之后,已经有足够的力量挣断绳子,但长大后的大象却从未尝试过。一旦大象在幼年时期习得自己的挣扎努力是无用的,就不再试图去挣断绳子了。

人的表现

  1975 年塞里格曼(Seligman) 用人当受试者,结果使人也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实验是在大学生身上进行的,他们把学生分为三组: 让第一组学生听一种噪音,这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使噪音停止。第二组学生也听这种噪音,不过他们通过努力可以使噪音停止。第三组是对照,不给受试者听噪音。

  当受试者在各自的条件下进行一段实验之后,即令受试者进行另外一种实验: 实验装置是一只 "手指穿梭箱",当受试者把手指放在穿梭箱的一侧时,就会听到一种强烈的噪音,放在另一侧时,就听不到这种噪音。实验结果表明,在原来的实验中,能通过努力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以及未听噪音的对照组受试者,他们在 "穿梭箱" 的实验中,学会了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使噪音停止,而第一组受试者,也就是说在原来的实验中无论怎样努力,不能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他们的手指仍然停留在原处,听任刺耳的噪音响下去,却不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

  为了证明 "习得性无助" 对以后的学习有消极影响,塞里格曼又做了另外一项实验: 他要求学生把下列的字母排列成字,比如 ISOEN,DERRO,可以排成 NOISE 和 ORDER。学生要想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掌握 34251 这种排列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原来实验中产生了无助感的受试者,很难完成这一任务。随后的很多实验也证明了这种习得性无助在人身上也会发生。

  在对人类的观察实验中,心理学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正如实验中那条绝望的狗一样,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上失败。他就会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无法救药。

  而事实上,此时此刻的我们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破罐子破摔,比如,认为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自己智力不好,失恋是因为自己本身就令人讨厌等。

  所以要想让自己远离绝望,我们必须学会客观理性地为我们的成功和失败找到正确的归因

习得性无助产生的原因

  学业不良状态的长期积淀

  "习得性无助"而产生的绝望、抑郁、意志消沉心灵偏差现象,正是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学生在学业不良状态的长期积淀导致了非智力品质的弱化,初中时,一部分学生曾经努力过,也曾经洒过汗水,但无论怎么努力,仍然常常失败,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一次次的失败,促使他们对此做出了不正确的归因。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低下,不是学习的材料,因而主动地放弃了努力,举起了白旗。也有另一部分学生同样努力过,也曾经取得过自认为可以的成绩,但是往往不如他人,因而很少得到班主任老师的表扬,长期被忽视,便逐渐丧失了自尊心,变得破罐子破摔起来。这便形成了"习得性无助"的学生群体。无助感与失尊感均是"习"得的,不是天生的,是经过无数次的重复、无数次的打击以后慢慢养成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在厌学群体中,此类学生占了很大的比重。

  不恰当的评价方式

  绝大多数儿童入学时是积极向上和充满热情的,他们对新奇事物充满兴趣,对一切活动都愿意去尝试。只是有些儿童发现自己或同伴在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嘲笑时,便产生了焦虑情绪,对于探求事物和参加活动产生了恐惧心理。如果有人监督自己便显得焦虑不安和信心不足,完成任务就格外困难。经历了一系列失败后,他们开始相信自身缺少取得成功的能力,不愿意为完成任务而付出认真的努力,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维持他们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所谓“自尊”和“身份”上。"习得性无助"是一渐变过程,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不恰当的评价方式,强化了这一趋势

  不正确的归因

  "习得性无助"现象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一个人的归因方式。当学生认为造成他学业、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时候,就容易感到内疚、沮丧和自卑,认为无论尽多大努力,都将难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而降低学习动机,不愿做尝试性努力,得过且过的心灵偏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99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fj3000,Dan,Xx feng,王晓红,邹静,陈良,Mis铭,Tracy,滴滴,陈cc.

评论(共145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习得性无助"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得瑟猫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1月25日 17:26 发表

形成心理上的条件反射了

回复评论
222.170.119.* 在 2011年11月26日 22:06 发表

有道理

回复评论
d窦军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1月30日 12:51 发表

与跳蚤的实验比较类似,很有道理.

回复评论
严斯蕴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1月30日 12:58 发表

这是由于人的思维是遵循一定模式进行思考活动的。有了先入为主的失败经验后,就自以为的无法克服面前的障碍了。

回复评论
183.21.25.* 在 2012年4月12日 10:00 发表

言之有理

回复评论
112.231.134.* 在 2012年6月10日 18:16 发表

这就是说我们得学会冷静而又理性的分析

回复评论
202.105.138.* 在 2012年6月12日 16:39 发表

特别是年轻人犯错是难免的,不犯错的人的战斗力值得怀疑

回复评论
114.112.45.* 在 2012年6月14日 12:09 发表

习得性无助也是抑郁症产生的部分原因和表现。

回复评论
叶鑫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6月14日 15:32 发表

正常

回复评论
110.84.1.* 在 2012年6月17日 01:13 发表

回复评论
悟行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6月17日 10:46 发表

如何在管理上避免这种情况?

回复评论
59.52.26.* 在 2012年6月18日 15:34 发表

那请问解决的具体办法呢?

回复评论
219.157.245.* 在 2012年6月22日 10:44 发表

d窦军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1月30日 12:51 发表

与跳蚤的实验比较类似,很有道理.

与跳骚实验完全不同,无论是形式与启示

回复评论
221.218.127.* 在 2012年6月22日 19:19 发表

202.105.138.* 在 2012年6月12日 16:39 发表

特别是年轻人犯错是难免的,不犯错的人的战斗力值得怀疑

说的好

回复评论
183.60.101.* 在 2012年6月23日 19:51 发表

噢噢

回复评论
124.65.91.* 在 2012年6月25日 10:09 发表

教育孩子最好的启示

回复评论
61.222.59.* 在 2012年6月26日 11:35 发表

具體方法或可參考卡內基,或一些建立自信,鼓勵你勇於挑戰的理論與書籍

回复评论
Hugh qi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6月30日 11:22 发表

说的很有道理。

回复评论
218.4.123.* 在 2012年7月3日 15:17 发表

Good!

回复评论
王肇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7月5日 02:49 发表

被老师。同学。家人 骂大的孩子都有这病~~~

回复评论
221.208.150.* 在 2012年7月5日 11:23 发表

找到正确的原因,就会找到失败的根源,彻底解决了失败,成功就离你不远了。所以,不要让思维的枷锁禁锢了你前行的脚步,有问题不怕,就怕不能正确的解决。

回复评论
123.169.100.* 在 2012年7月5日 16:00 发表

不错,生物学试验得出的心里结论

回复评论
202.127.20.* 在 2012年7月5日 16:03 发表

除了要解决自身的习得性无助,问题本身也需要思考,到底凭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吗,

回复评论
刘应瑾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7月6日 16:28 发表

非常有道理,反思一下,自己不善长的领域象第一种情况,擅长的领域经历象第二种情况,弱者更弱,强者更强。

回复评论
219.140.239.* 在 2012年7月9日 09:46 发表

遇到问题要随时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可是人性毕竟有弱点,能有人开导的人即是幸运的!

回复评论
刘超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7月9日 15:00 发表

可怜的狗啊Q!

回复评论
刘超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7月9日 15:02 发表

为什么会有人将自己的行为和狗的反应等同?

回复评论
119.122.45.* 在 2012年7月10日 10:16 发表

发发微福娃乏味

回复评论
183.61.65.* 在 2012年7月11日 20:04 发表

凡是知道林肯的,就应该明白了。

回复评论
58.214.34.* 在 2012年7月12日 11:10 发表

183.61.65.* 在 2012年7月11日 20:04 发表

凡是知道林肯的,就应该明白了。

林肯?他怎么了?

回复评论
123.139.108.* 在 2012年7月13日 09:41 发表

都是经验之谈,受教了,谢谢楼主了

回复评论
220.248.57.* 在 2012年7月17日 09:49 发表

上班的就是这条狗啊。

回复评论
朱小芳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7月18日 19:19 发表

谢谢

回复评论
121.62.10.* 在 2012年7月18日 19:45 发表

说的好

回复评论
南宫鑫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7月20日 00:27 发表

如果有人有意而为之的话,嗯,可以正过来用,也可以反过来用

回复评论
119.86.233.* 在 2012年7月20日 18:21 发表

好,学习了

回复评论
119.86.233.* 在 2012年7月20日 18:26 发表

找到问题关键,换一种思路,换一个心态,找到问题的根源,相信这种情况就会好很多

回复评论
伍汉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7月21日 00:25 发表

有三个例子来说明这个理念,一是用绳子拴住大象。另一个是用一个玻璃瓶装苍蝇和蜜蜂。

回复评论
孟浩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7月23日 11:35 发表

习惯性和条件反射综合

回复评论
61.142.111.* 在 2012年7月23日 19:43 发表

刘超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7月9日 15:02 发表

为什么会有人将自己的行为和狗的反应等同?

人和狗都是高等的动物,行为有类似的地方的。

回复评论
119.123.141.* 在 2012年8月2日 13:45 发表

互相反射,和恶性循环。建立正能量,正循环是关键。

回复评论
于中义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8月5日 13:22 发表

观念也有先入为主吧

回复评论
刘俊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8月5日 15:19 发表

嗯!有道理,要建立正确的思维,而不是逃避

回复评论
fish苏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8月16日 10:32 发表

有道理

回复评论
112.112.202.* 在 2012年8月16日 11:13 发表

这个习得性原理真是有趣,动物和人都相仿,心理的健康和强大对人的观念和思维有非常大的影响,当然也与人的生存和工作环境有密切关系,就像那只实验狗一样,这个原理对我们有很好的启示,思路决定出路!

回复评论
沧海一粟 逐流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8月17日 16:02 发表

道理基本都明白,但想要把心理状态转变过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回复评论
180.157.104.* 在 2012年8月28日 23:05 发表

的确是这样

回复评论
123.52.123.* 在 2012年8月31日 02:00 发表

失去了再次挑战的勇气源于不能客观的看待问题和自己

回复评论
罹轩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9月1日 19:25 发表

严斯蕴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1月30日 12:58 发表

这是由于人的思维是遵循一定模式进行思考活动的。有了先入为主的失败经验后,就自以为的无法克服面前的障碍了。

大部分人是先入为主

回复评论
黄秀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9月1日 20:30 发表

没主见的人很正常。

回复评论
58.63.38.* 在 2012年9月3日 17:56 发表

验证21天原理的一个案例吧。

回复评论
梁华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9月4日 11:04 发表

总被别人批评的人,明白这个道理后,不要再消沉,不是自己做的不好,而且中了这个习惯性的索套。

回复评论
60.247.47.* 在 2012年9月5日 14:56 发表

温水煮蛙

回复评论
220.162.133.* 在 2012年9月7日 15:38 发表

说到底是意志力吧,受教了,谢谢。

回复评论
唐传福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9月11日 15:27 发表

在心理学上还是很有来头的,先学习再说。。。。。

回复评论
刘会平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9月12日 12:51 发表

原来如此, 虽然是和简单的道理, 但是 要自己从这个“习得性无助”里面跳出来,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回复评论
220.202.7.* 在 2012年9月19日 16:47 发表

理解。

回复评论
118.125.146.* 在 2012年9月20日 15:38 发表

回复评论
222.128.48.* 在 2012年10月12日 12:55 发表

面对习得性无助的问题要怎么解决呢? 怎样才能发现面前的问题究竟是跳得过去还是跳不过去的障碍呢? 面对挫折,究竟是否能解决,还是需要对自身的能力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可是这种自我认知是很难的。或者需要寄希望于不断的尝试,可是能够屡败屡战、越挫越勇的人又有多少呢?

回复评论
58.65.12.* 在 2012年10月26日 09:51 发表

知道这个道理让我心里一惊,因为想到了小孩子的教育,之后又想到了希望先生也知道这个道理而可以避免我们日常生活中对待孩子的方法,再之后发现每个人的观点其实有很大的不同,可以略见回复者的性格特点,呵呵,其实我也是其中之一了,有趣,勾起了我常来看看话题评论的兴趣,好!

回复评论
119.49.113.* 在 2014年2月24日 19:11 发表

这个比喻显然有些牵强,在我看来,那只狗并非是绝望,而是习惯了电击带来的痛苦。 所以,如果是心志脆弱的人,为了避免电击带来的痛苦,他会顺应电击者的意思,试着把痛苦最小化;而另一些人则有可能对电击者进行生理反抗,直到他觉得不可能反抗成功,那么这个人不是毁了自己,就是毁了在他心目中的世界。所以人与狗最大区别在于,狗不会发动独立战争……

回复评论
艾瑞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2月25日 17:21 发表

maybe,我就是这条小狗。然而,习得性来源于对现状的不明,一旦掌握状况,便会摆脱无助的窘境从而开辟新的天地

回复评论
14.120.192.* 在 2014年2月26日 09:57 发表

能够对于世界很理性的思索和进行处理的,来源于以往正确处理问题和得到正确回馈的自信和基于对未来的确定。如果之前的行为一直是被否定的,不被肯定的,陷入这种习得性无助思维也是逃避困境的一种方法。 因此,当周围有人陷入这种困境时,我们可以热情的伸出援手,拉他一把。或者,他人或者自己的人生便完全改变。

回复评论
套套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2月26日 12:00 发表

多鼓励自己和他人,使自己和他人都能明白一个道理,虽然离开自己,地球照样转,但是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人也是有差异的,总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回复评论
周城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2月26日 17:33 发表

理性分析有其必要性

回复评论
黄象明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3月2日 22:02 发表

有错误,懂得反醒后,就会有进步。

回复评论
MBA小白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3月4日 16:57 发表

习得性无助,就是持续的把人培养成loser

回复评论
219.134.187.* 在 2014年3月6日 13:37 发表

219.157.245.* 在 2012年6月22日 10:44 发表

与跳骚实验完全不同,无论是形式与启示

几乎一个道理好不

回复评论
119.147.225.* 在 2014年3月8日 23:13 发表

刘超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7月9日 15:02 发表

为什么会有人将自己的行为和狗的反应等同?

因为人也是动物的一种。

回复评论
李俊德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3月10日 13:11 发表

1、积极归因:(六大归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其他)积极归因到努力中。 2、提高效能、增强自信。 3、恰当评价,提供动力。 向金属钛学习,不管形状怎么改变,都能轻松还原。 惟有百折不回,方能千般妙用。

回复评论
邵智生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3月11日 22:26 发表

李俊德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3月10日 13:11 发表

1、积极归因:(六大归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其他)积极归因到努力中。 2、提高效能、增强自信。 3、恰当评价,提供动力。 向金属钛学习,不管形状怎么改变,都能轻松还原。 惟有百折不回,方能千般妙用。

说得很好啊,人要是有钛那样的属性就是逆天了啊,还是得有一好友能够直言不讳才行

回复评论
222.85.83.* 在 2014年3月12日 08:41 发表

悟行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6月17日 10:46 发表

如何在管理上避免这种情况?

营造一个积极的环境,以及外来的干预--引导、鼓励、支持

回复评论
171.117.121.* 在 2014年3月14日 13:20 发表

在管理上要给员工小小的肯定做起

回复评论
49.116.151.* 在 2014年3月14日 15:07 发表

我在此发誓一定撞车为我哥哥或的保送资格

回复评论
张小平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3月16日 12:05 发表

得瑟猫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1月25日 17:26 发表

形成心理上的条件反射了

是啊

回复评论
陈科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3月17日 15:37 发表

分析得太准确了,之前是信心满满,在一行业上连续几次让我失败,确实让我形成心理上的条件反射了,过后也错过了几次机会让我不敢去尝试。怕再次失败,受不起打击,信心跟意志力都给磨没了,看来我已经形成了病态,我需要努力从里面走出来!希望成功!

回复评论
118.186.2.* 在 2014年3月18日 22:29 发表

60.247.47.* 在 2012年9月5日 14:56 发表

温水煮蛙

这个真不是习得性无助啊

回复评论
Anton first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3月20日 15:42 发表

和鲨鱼撞玻璃的实验类似

回复评论
汪振华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3月20日 16:11 发表

习得性无助

回复评论
171.37.5.* 在 2014年3月20日 22:32 发表

生活中有些人总是把你看得很失败,如果你也这么认为,那你真的已经患上习得性无助了!振作起来baby!You can do it!

回复评论
123.167.49.* 在 2014年3月22日 13:52 发表

我就经常感觉到这样,但是我还是想办法把它克服呢!关键是我们遭遇了无助,进而习惯了它,该怎样突破啊?而且这个无助不只是存在管理的,还有很多方面啊。这个理论好,顶上去!

回复评论
123.167.49.* 在 2014年3月22日 13:54 发表

别人怎样看你,随她去,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了还怎么办。我就在创业呢,家里人是最先的,看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是一个稿子没成,就质问你成么

回复评论
123.167.49.* 在 2014年3月22日 13:56 发表

陈科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3月17日 15:37 发表

分析得太准确了,之前是信心满满,在一行业上连续几次让我失败,确实让我形成心理上的条件反射了,过后也错过了几次机会让我不敢去尝试。怕再次失败,受不起打击,信心跟意志力都给磨没了,看来我已经形成了病态,我需要努力从里面走出来!希望成功!

在试试,我现在总结了一点,开始的时候你就准备失败,这种思维很有用的,准备失败的心理,同时考虑成功的要素,两下来,你指定行,我在试验中。自由策划人安雅

回复评论
123.167.49.* 在 2014年3月22日 13:58 发表

171.117.121.* 在 2014年3月14日 13:20 发表

在管理上要给员工小小的肯定做起

应用管理和营销挺好的,当工具理论使用,可以考虑,不错

回复评论
123.167.49.* 在 2014年3月22日 14:01 发表

邵智生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3月11日 22:26 发表

说得很好啊,人要是有钛那样的属性就是逆天了啊,还是得有一好友能够直言不讳才行

好友之言不讳人有私心啊,我找人干预的时候,有时是随机的呢。很长时间我在心理上很困难,就解决心理问题,就是对外干预方面,找人聊,可能还是不认识的人,自由策划人安雅1986578345q

回复评论
123.167.49.* 在 2014年3月22日 14:03 发表

艾瑞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2月25日 17:21 发表

maybe,我就是这条小狗。然而,习得性来源于对现状的不明,一旦掌握状况,便会摆脱无助的窘境从而开辟新的天地

说的好啊。掌握状况是付出代价的,很惨的,但是也得碰!

回复评论
123.167.49.* 在 2014年3月22日 14:06 发表

58.65.12.* 在 2012年10月26日 09:51 发表

知道这个道理让我心里一惊,因为想到了小孩子的教育,之后又想到了希望先生也知道这个道理而可以避免我们日常生活中对待孩子的方法,再之后发现每个人的观点其实有很大的不同,可以略见回复者的性格特点,呵呵,其实我也是其中之一了,有趣,勾起了我常来看看话题评论的兴趣,好!

哎,因为人对痛有得时候是瘾,痛得很过瘾,

回复评论
171.12.122.* 在 2014年3月23日 22:31 发表

我前段时间就是这样,最后不断的心理暗示,并告诉自己别人说的自己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后来好多了

回复评论
58.215.20.* 在 2014年3月26日 21:58 发表

对动物的一些实验,来说明XXXX什么道理。这是完全不科学的!!!!! 而且针对这个结论用来对比的两组狗狗完全没有可比性啊。

回复评论
125.89.79.* 在 2014年3月26日 23:09 发表

我高二 找各种死法 找到这来了 唉 不死了

回复评论
58.250.164.* 在 2014年4月2日 12:15 发表

悟行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6月17日 10:46 发表

如何在管理上避免这种情况?

多了解失败的案例,对决策失败保持客观认识.

回复评论
112.237.216.* 在 2014年4月4日 08:15 发表

面对习得性无助时,应积极走出家门方方谈得来的朋友,向他们谈谈心,求助解解心中的烦闷,总之生活多不易,心态是关键。

回复评论
112.237.216.* 在 2014年4月4日 08:44 发表

仿

回复评论
112.237.216.* 在 2014年4月4日 08:46 发表

访问

回复评论
112.244.124.* 在 2014年4月4日 10:19 发表

知道有这个道理,想跳出这个自己心里的圈圈,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得坚持多久!

回复评论
顾元元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4月9日 16:27 发表

有道理

回复评论
183.17.50.* 在 2014年4月10日 19:47 发表

恩恩

回复评论
郑庆恩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4月11日 10:43 发表

受教了!

回复评论
谢菲菲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4月14日 11:26 发表

我得振作起来!

回复评论
郑杰坛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4月14日 15:09 发表

是啊,每个人智力能力的差别都是微乎其微的,唯一的其别就是那个人是否能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回复评论
58.246.57.* 在 2014年4月17日 11:30 发表

很有道理。因为一直收到失败,总觉得自己数学很烂,一看到数学,就觉得不能考通过。其实,努力后发现也能得到优,但还是觉得自己数学不好。这种“习得性的无助”心态,必须要改变!要客观的看待自己,最好能更加自信!

回复评论
182.245.173.* 在 2014年4月18日 21:16 发表

118.186.2.* 在 2014年3月18日 22:29 发表

这个真不是习得性无助啊

这个真不是

回复评论
张则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4月21日 14:44 发表

可得性无助,产生的原因和生活、学习、工作的环境领导人员有很大关系。

回复评论
182.34.192.* 在 2014年4月25日 12:44 发表

一直给自己做正面的心理暗示会有一定的作用吧!

回复评论
steven pan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4月28日 13:35 发表

这也是一种习惯性思维。。。。

回复评论
140.206.187.* 在 2014年5月6日 09:19 发表

死胡同直接就是

回复评论
183.23.137.* 在 2014年5月6日 10:32 发表

不管是你得了可得性无助还是意志消沉认为自己走进了死胡同的人。我相信只要你意志坚强,有不服输的斗志。我还是相信改变一切的是人;倡造一切的也是人;最终就会达到人定胜天的目的。

回复评论
60.162.148.* 在 2014年5月12日 07:18 发表

这其实是自我保护的一个措施。。。不过有时自我保护了,却让人失去了走向成功,走向幸福的空间和机会。

回复评论
1.196.214.* 在 2014年5月16日 19:49 发表

了解它才能战胜它 原来我一直习得性无助,无法自拔

回复评论
219.150.71.* 在 2014年5月23日 07:09 发表

养成以不同角度去判断自己做过的,正在做的和即将要做的事情,时刻保持反省的心态。心态好了,就没什么缺少信心的问题。做起事情来受外界影响就少了。

回复评论
羽懿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5月29日 23:52 发表

形成心理上的条件反射了

回复评论
110.250.50.* 在 2014年6月8日 08:36 发表

人受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们很多时候是在复制别人的成功的经验,却不知道有时候别人的经验是不适合自己的,一次次失败以后就会陷入习得性无助,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只有知道自己的优点,从自己擅长的入手,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回复评论
114.54.15.* 在 2014年6月25日 11:13 发表

每个成年人做事都有成功与否和失败,但失败便不可怕只要自己有清醒的思维多去吸取分析如何会失败的原因不受习得性无助而困惑,要坚持多学习、增强自身意志、绝不向困难低头,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正能量,就会排斥习得性无助。

回复评论
27.17.34.* 在 2014年6月26日 16:48 发表

什么时候能通过人去做实验而不去通过动物做实验了呢?

回复评论
116.236.230.* 在 2014年6月30日 15:11 发表

哀莫大于心死么

回复评论
221.225.143.* 在 2014年7月8日 14:05 发表

“除非你说出目的地,否则你无法成功”,我的目的地在哪里?是什么?苦恼

回复评论
承成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7月10日 18:01 发表

诺曼的书 <设计心理学>中有提到。在改善产品设计理念和营销理念方面有不小的意义,详情可参阅该书或者向我提问。总之一切一切的知识在商人眼中都是想转换成利益的不管是直接利益还是间接李毅。

回复评论
115.32.2.* 在 2014年7月18日 11:17 发表

真残忍!变态科学家!

回复评论
183.63.250.* 在 2014年7月29日 08:35 发表

114.112.45.* 在 2012年6月14日 12:09 发表

习得性无助也是抑郁症产生的部分原因和表现。

回复评论
艾达牛 (Talk | 贡献) 在 2014年8月8日 13:15 发表

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词眼,感觉类似我自己日常的犯矛盾心理怪圈,这似乎比较严重,我要正能力聚集!

回复评论
220.163.86.* 在 2014年8月8日 14:21 发表

回复评论
222.175.169.* 在 2014年8月31日 21:15 发表

119.49.113.* 在 2014年2月24日 19:11 发表

这个比喻显然有些牵强,在我看来,那只狗并非是绝望,而是习惯了电击带来的痛苦。 所以,如果是心志脆弱的人,为了避免电击带来的痛苦,他会顺应电击者的意思,试着把痛苦最小化;而另一些人则有可能对电击者进行生理反抗,直到他觉得不可能反抗成功,那么这个人不是毁了自己,就是毁了在他心目中的世界。所以人与狗最大区别在于,狗不会发动独立战争……

错了,那个不是比喻,而是真正做过的实验。如果你想说实验中的狗是习惯电击带来的痛苦才不跳出来,那可以这么实验:对狗实施频繁电击,但不试图阻拦它的闪避动作,也就是不会使它的尝试行为迅速失败,之后再将其放入可放电的笼子实施电击,看其能否跳出笼子。

回复评论
14.152.68.* 在 2014年11月15日 15:11 发表

怎么解决自身的习得性无助

回复评论
171.110.126.* 在 2015年1月9日 18:34 发表

114.112.45.* 在 2012年6月14日 12:09 发表

习得性无助也是抑郁症产生的部分原因和表现。

我也曾经是这样!怎么改变呢?

回复评论
59.37.26.* 在 2015年2月11日 16:12 发表

171.110.126.* 在 2015年1月9日 18:34 发表

我也曾经是这样!怎么改变呢?

遇到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只是你是否愿意丢下你的尊严和面子,是否会为你的承诺而去努力。说到底就是人的惰性。

回复评论
59.37.26.* 在 2015年2月11日 16:45 发表

59.37.26.* 在 2015年2月11日 16:12 发表

遇到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只是你是否愿意丢下你的尊严和面子,是否会为你的承诺而去努力。说到底就是人的惰性。

把你玩手机玩电脑的时间,睡懒觉吹牛逼的习惯改正了,你就不会这么觉得。 问题的根本不是怎么改变,是你是否愿意去改变。

回复评论
张子牙 (Talk | 贡献) 在 2015年12月10日 18:05 发表

所以不要啥不对了都只从自身找问题,客观因素肯定有的

回复评论
古道无人还 (Talk | 贡献) 在 2015年12月19日 22:44 发表

你一直失败试试?努力得不到结果痛苦死了

回复评论
111.83.15.* 在 2016年3月8日 11:07 发表

狗狗實驗前段,怎麼知道跳過去一定會解除痛苦, 不會更糟糕呢?

有成功經驗之後生信心,信念, 但是不也會造成大意跟莽撞嗎?

回复评论
王彦琼 (Talk | 贡献) 在 2016年3月16日 20:46 发表

59.37.26.* 在 2015年2月11日 16:45 发表

把你玩手机玩电脑的时间,睡懒觉吹牛逼的习惯改正了,你就不会这么觉得。 问题的根本不是怎么改变,是你是否愿意去改变。

很有道理

回复评论
36.224.178.* 在 2018年3月1日 14:13 发表

傻眼 實驗者有想過狗的感受嗎

回复评论
123.178.169.* 在 2018年5月20日 17:22 发表

王肇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7月5日 02:49 发表

被老师。同学。家人 骂大的孩子都有这病~~~

思想的病毒,很多都是家长老师及亲友灌输的。

回复评论
迪小胖 (Talk | 贡献) 在 2019年2月13日 13:42 发表

习得性无助和消极归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所以如果不想被习得性无助困住,就要跳出消极归因,找到积极归因,说白了就是不要对自己太严苛,放过自己,接纳自己

回复评论
211.94.141.* 在 2019年4月25日 16:27 发表

有些人 没有试过 就说 这不行 那不行,,其实就是自己不行 但是从来不承认 还质疑别人不行

回复评论
117.30.73.* 在 2019年4月25日 17:59 发表

211.94.141.* 在 2019年4月25日 16:27 发表

有些人 没有试过 就说 这不行 那不行,,其实就是自己不行 但是从来不承认 还质疑别人不行

说的没错

回复评论
116.21.130.* 在 2019年5月23日 22:33 发表

进了城,打赢了。就不需要他了

回复评论
M id 70af6d79a44ffc9d45a70ab6b930d9ff (Talk | 贡献) 在 2019年7月26日 23:48 发表

虽然这个道理早就明白,但这个学名第一次知道

回复评论
M id 8daf4fd06d3a89b55c8908463627328f (Talk | 贡献) 在 2019年10月22日 08:18 发表

肖申克救赎里的一个角

回复评论
M id fb4ea893e92222dfcf93bf075642630c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6月18日 10:34 发表

习得性无助来源于自己的努力没有好的方法,或者说做任何事情没找到好的出路,用单一的方式死循环,最终导致各个环节都不尽人意,

回复评论
徐柳富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7月30日 09:14 发表

命若天定,就大过天。

回复评论
徐柳富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7月30日 09:15 发表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特质决定了成败,勇敢的可以突破所有障碍,不畏权威,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回复评论
M id 08637d0333df957789ca955f1ca712ba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10月27日 14:14 发表

懒还不想努力,可不是齐得隆咚呛

回复评论
M id 8dfddb0ee2ece5d5fe770000c4a3152f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11月16日 08:45 发表

端正心态,调整心态,透过现象去探索本质。积极就是在你认清问题的本质后仍然选择主动出击,迎难而上。

回复评论
M id 190463019983aef715d0f1af6ab0096a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11月19日 15:59 发表

可以先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这些事情的成功可以慢慢提升信心,然后再挑战更难的事情!

回复评论
M id 4b91bfe991a1aa48c04b82073203dc08 (Talk | 贡献) 在 2023年2月28日 18:00 · 浙江 发表

cbt可以解决习得性无助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