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含性投资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内含性投资又称集约型投资,粗放投资,是指用于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改善劳动组织,以达到提高要素生产率目的的投资。
内含性投资的内容[1]
一般来说,内含性投资比外延投资要投资省、见效快。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往往以外延性投资为主,但在国民经济工业体系基本过立起来以后,投资的重点应由外延转向内含(内涵)。项目建设的两个方案,效益相同,一个以内含性投资为主,一个以外延性投资为主,则应选择前者.内含性投资是从农业的集约经营演化而来的,
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外延性投资与内含性投资的比例关系,主要表现为基本建设投资与更新改造投资的比例关系。这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不是人们主观随意决定的,而是取决于社会再生产的客观条件,根据需要与可能,作出切合实际的安排。首先,从财力的可能条件来看,基本建设投资与更新改造投资比例要受积累资金增长数量的制约。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积累基金,必须在保证必要的追加流动资金和必要的社会后备基金之后,剩下来的才能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只有当追加的流动资金和后备基金分配比例不变时,固定资产投资才能随着积累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基本建设投资主要是为未来年度扩大再生产服务的。在投资建设资金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安排一般基本建设必须要在保证当前生产,保证现有企业更新改造,同时保证国家急需的重点建设的前提下进行,要贯彻“先生产、后建设”,“先改造、后新建”,以及“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投资建设原则。其次,从实际物资的供给能力来看,基本建设投资与更新改造投资各以多大幅度增长,还要受到社会实际所能提供的物资数量和质量的制约。
Ⅰ(V+M)>ⅡC是外延扩大再生产实现的条件,第Ⅰ类生产的生产资料多于本部类和第Ⅱ部类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时,才可能有剩余物资用于增加新的生产要素。基本建设投资的安排要与实际物资的供应相适应,如果超过设备、建筑材料等的可供量,就要挤生产和更新改造对生产资料的需要,就会影响当前生产和人民生活。重点建设和技术改造的投资规模,更大程度上要以生产资料的质量为制约条件。当生产资料生产部类的产品中有较多的先进技术没备可用来装备重点项目和改造现有企业时,才有可能在较大莅围内投入,否则是要受到影响的。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设备能为我国企业技术改造提供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但是,国内换代设备的生产要发展,设备引进投资,也要受到国家的偿债能力、配套能力和消化能力的制约,我国的重点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第三,从社会劳动力资源条件来看,更新改造投资规模还要受到劳动力资源条件的制约。一方面,以内含为主的扩大再生产需要素质较高的劳动力与其相适应;另一方面,更新改造投资规模又不能脱离我国人口众多,社会劳动就业量大的实际情况。我们既要加强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技术改造,也不能忽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并要妥善处理好劳动力就业的合理安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