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运动处方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运动处方(Prescribed Exercise)

目录

什么是运动处方[1]

  运动处方是指与参与锻炼者或体疗病的身体健康和体质特点有关,根据其是健身还是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以医学处方的模式,依据运动的七要素制定科学、合理,具有规律性和周期性的锻炼方案。

运动处方的分类[2]

  1.临床治疗运动处方:对各种疾病的患者所制定的运动处方,目的是治疗疾病、提高康复治疗效果,促进功能的进一步恢复。

  2.预防保健运动处方:针对健康人和中老年人进行锻炼所制定的处方,目的是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3.竞技训练运动处方:为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所制定的运动处方,目的是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加强竞技水平的提高。

运动处方的特点[2]

  1.科学性。通过处方的形式,可科学地控制监督训练的运动量和评价运动训练效果。

  2.针对性。以处方的形式制定每一患者的运动训练方案,故具有良好的针对性。

  3.安全性。可有效地防止运动伤害。

  4.计划性。可使运动安排得当,训练易于长期坚持。

  5.有效性。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效果。

运动处方的基本原则[2]

  1.个体化。由于个体的身体条件有别,因此,必须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个别对待,制定运动处方。

  2.修订调整。个体的身体条件等常随时间等客观因素等影响而经常变化,因此,在实行过程中,对于最初制定的运动处方,需要根据个体的情况变化进行一次或多次的微调,使之成为随时间(或个体情况)变化而符合个体条件的运动处方。

  3.以全身耐力为基础。在制定运动处方时,体力的差别比性别、年龄的差别更为重要。因此,更多地以全身耐力为基础制定运动处方是适宜的。

  4.保持安全界限和有效界限。为了提高全身耐力水平,运动强度须达到靶心率范围,以改善心血管和呼吸功能。若运动强度超过了这一上限,则可能产生危险性。因此,这一运动强度或运动量的上限称为安全界限。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最低下限则称为有效界限。两者之间即为运动处方安全有效的范围。

  5.体质基础和运动效果的特异性。训练前体质基础差者,较小运动强度就可获得较为显著的效果,而训练前体质基础较好者,则需要更高的运动强度的刺激方能取得效果。运动时身体的生理适应,根据运动种类或方法有所不同,这称为运动效果的特异性。

  一般认为运动效果具有特异性,因此根据目的而选择适合的运动种类很重要。

  6.训练效应的可逆性。训练有益效应是短暂的、可逆的。当患者停止训练,则可发生快速的效应减退,停止训练2周后即可测得工作能力显著降低,改善效果在数月内消失。此外,相似的现象可发生于因疾病或失能导致卧床的患者,患者可因此变得严重失健,并无法完成日常活动。

参考文献

  1. 吴筱珍,陈云天.运动处方的概念及相关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
  2. 2.0 2.1 2.2 徐军,张继荣,戴慧寒编著.第7 章有氧训练 实用运动疗法技术手册[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运动处方"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