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物流金融管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航空物流金融管理是航空货运与金融的高端交融,整合了物流供应链中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形成了“三流合一”,实现了物资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同步化以及供应链全程的高效率低成本运行,有效解决了航空物流供应链上的资金瓶颈,提高了航空货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个航空物流的运营效率,促进了航空货运业与金融业的协同发展。[1]
航空物流金融管理的特点剖析[1]
物流金融是指在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中,金融机构为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而航空物流金融管理,是指对航空物流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航空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进行管理,最后通过信息共享和组织合作等方法来整合供应链中的物资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实现资金流低成本运作并为供应链创造价值的目的。
简言之,航空物流金融管理就是航空货运业和金融机构高端整合的新型金融业务创新,它将上下游航空货运企业和银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信息流、物资流和资金流的互补,加速了物资流和资金流的高速运转。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航空物流金融管理具有标准化、信息化、远程化和广泛性等特点。
在此要强调的是,航空物流金融管理创新的实质在于“多方共赢”,它能够使航空货运企业有效拓展业务并提供丰厚的增值利润,还能够通过供应链上的交易关系提供担保和航空货运企业的监控以有效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
航空物流金融管理存在的问题[1]
(一)航空物流金融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现行的航空物流金融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非常不完善,目前只有《民用航空法》和国内航空货运法律法规中的某些条款能够作为其法律上的依据来判定相关业务纠纷的法律属性但尚不完善,也没有行业性指导文件可以依据。同时相关的物权登记制度混乱低效,缺乏统一公开的物权公示性备案系统。对此金融机构在开展航空物流金融业务时,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尽可能地完善相关的法律合同文本,弥补政策缺失。
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实现资金的高效运作是航空物流金融业务顺利开展的前提。这极大地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创新,也势必推动着金融监管的改革,比如电子货币和网络银行业务。但目前我国网络金融相关法律规范不健全,立法滞后,缺乏法律对网络金融的具体指导和制约。所以,我国应加强建立完善的航空物流金融制度体系,为航空物流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优良的政策环境。
(二)航空物流金融管理运输资源不充足
随着国内贸易和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以及居民消费升级,我国航空货运需求出现加速增长势头,但国内航空运输能力的增长还不能适应运输需求的增长。从运力和航线网络来看,不仅适用货运的飞机数量少,运力有限,而且网络覆盖面窄,很难形成航空货运的中枢航线网络优势,同时各项硬件设施和人员的工作技能还相对落后。虽然航空运输业中有一定规模的航空货运企业都建立自己的仓库及处理中心,但存在建设水准不高、网点布局不合理、集约化与规模化水平低、信息化程度不高、设施总体利用率低等问题,限制了航空货运业提升航空物流金融管理服务的能力。
另外,由于我国实行航材及航油垄断经营,使得国内航空货运公司的经营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是航油一般都高于国际水平,成本的压力无疑成为限制航空货运公司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较大障碍。
(三)航空物流金融管理业务流程不科学
我国航空物流金融管理服务没有一套相对科学、合理、统一的作业流程规范,航空货运企业和金融机构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参照。首先,航空货运企业在流程运作上缺乏规范性,常常出现货物损坏、延误、遗失等问题,其低效运行已严重影响了航空物流供应链的整体运作,不仅成为航空物流供应链的瓶颈环节,同时,还降低了航空货运企业对航空物流整体流程的控制力度。其次,银行还是运用一般的信贷操作流程规则来办理物流金融信贷业务,致使业务手续异常繁琐,效率低下。并且,我国银行系统一直以传统结算方式扩展业务,金融技术创新方面进展缓慢,并未结合转型期物流结算业务的特点进行金融革新。
同时,航空货运企业、银行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在实施物流金融业务时无法实现协同信息化,不能及时进行信息的共享和反馈,难以实现银行对业务的监管和客户对服务过程的跟踪,影响了物流金融业务实施过程中对风险的反应、处理效率及客户的服务质量。
(四)航空物流金融管理风险控制指标体系不健全
我国作为航空物流金融信贷刚刚起步的国家,金融机构开展航空物流金融业务本身存在着一定风险。航空物流金融可帮助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降低信贷风险,但也出现了风险控制制度不够健全的问题。因为随着航空物流金融业务的实现,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及各主体角色的再定位,尤其是银行将部分的审贷职能转嫁给航空货运企业以后,原有的贷款风险评级量化指标缺乏对航空货运企业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及其与银行、借款企业三者的内部相关性等因素的考虑,所以传统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需要针对新兴的物流金融业务进行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
航空货运企业、金融机构等各主体之间未能建立健全互信、互利机制,存在片面转嫁自身风险的弊端,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航空物流金融的信贷风险,造成了风险与收益不对等;我国金融机构没有建立起高效的航空物流金融的风险防范控制机制,使得很多行业和企业无法参与到航空物流金融业务中来,影响和放缓了航空物流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限制了我国航空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五)航空物流金融管理复合型高端人才严重匮乏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精通航空物流和金融,以及法律和拥有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储备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和差距。航空物流金融行业是知识密集型的高智能、高创造、高技术的行业,其业务的顺利开展需要既懂金融又精通物流网络、现代航空货运业,了解相关海关、工商、税务等部门业务运作程序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参与。高端人才的短缺,成为我国目前发展航空物流金融的瓶颈之一。再者,航空物流金融人才的匮乏也导致了航空货运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主要依靠传统方式运营管理,运作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直接影响到我国航空货运业的竞争力,更是影响了航空物流金融服务的顺利开展。因此,培养大量熟悉精通金融和航空物流的人才将是我国金融机构开展航空物流金融业务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