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观察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自我观察(self-observation)又叫自我内省(introspection)、自我陈述、自我分析法
目录[隐藏] |
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想和意向等方面的察觉。它是一种个体对于自身的心理现象进行观察并加以陈述的心理学研究方法。[1]
自我观察的理论发展[2]
在西方,当现代心理学一脱离哲学的怀抱,内省即被冯特、铁钦纳引入实验室,发展成古典内省,定为研究个体意识经验的典型方法,在分析与辨别人的主观映象方面,取得过一定成绩。但内省难于得到客观的验证,能否作为心理学的可靠方法,一直是个悬案,并成了现代心理学各学派争论的焦点。及至行为学派在西方的盛行,内省方法在心理学中竟被长期弃置不用,至少是实存而名已亡。随着认知心理学与人本心理学两大运动相继而起,国外心理学家对意识现象的研究兴趣有了提高,内省方法从而再度受到重视。其间,1953年美国心理学史大师波林著文总结<内省的历史),可视为内省命运的新转机。
内省在我国传统思想修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通常指人们对所感、所想与所为的一种虚心体察的反思过程与功夫。无论从历史文献记载还是从日常生活观察都表明,具有广博学识、深邃见解而有较多成就建树者,不乏重视对自己的意识经验与行为举止作内省或反思的人。我们祖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看重个人内心修养,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
自我观察的理论依据[1]
1、 是由人能反映自身的意识功能决定的。
人的意识具有多种功能。它不仅可以使人在社会实践中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外界客观,而且,还可以使人在认识、改造外界客观的同时,把自身从周围客观事物中分离和对立起来,使自身成为意识的对象,从而进行有目的审视和反思。这种对自身属性和状态有目的的认识,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自我意识”。自我观察是自我意识中基本的结构成分之一,是实现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调控的前提。
2、是由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表现在哪里呢? 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它既不像物理学科的研究对象那样具有纯客观的属性,又不是虚无飘渺’的纯主观的东西,而是主、客观的对立统一。在生活中不存在仅有客观表现而无主观体验的心理现象,非此它不是人的心理,也不存在仅有主观体验而无客观表现的心理现象,因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在活动中产生发展,通过活动得以体现的。
影响自我观察的因素有以下五种:
第一,时间上的近似性。及时的自我观察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 因此,当行为正在进行时,这是通过自我观察,进行自我评价以影响行为的最好机会。周期性的自我观察,因为它提供的只是部分的信息,所以同对一个人的行为进行持续的注意相比,仅能产生微弱效果的自我调节。
第二,反馈信息。如果一个人不清楚他是怎样行动时,评价性的自我反应不能被唤醒。当行为进步的证据明显时,自我观察便可加强行为反应。当行为进步的标志在某种程度上含糊时,自我观察几乎没有效果。当行为进步并不特别显著或行为时常发生变化时,除非得到特别重视,否则对他们的较好注意并不具有较大的益处。
第三,动机水平。那些渴望改变他们正在观察的行为的人们,更易于为自己树立目标,将注意集中于他们取得的进步并进行自我评价,低的动机几乎使人们不能观察。有动机的个体比没有动机的个体更可能提高自我观察的行为。
第四,行为的价值。行为的价值也影响自我观察。一些研究显示,同样的行为若被随意地指定为一个积极的、消极的和中性的价值,然后监控被试者的行为表现,结果是,自我观察产生了有关行为期望的不同的模式:有价值行为增加了,无价值行为减少了,中性价值的行为没有变化。
第五,观察到的成功和失败。行为变化程度部分地依赖于成功和失败能否观察到,观察到的成功,能提高需求的行为;观察到的失败,则不能引起起行为的任何变化,甚至会降低行为我现成绩。
自我观察几乎没有效果。╳观察到的失败,则不能引起起行为的任何变化,甚至会降低行为我现成绩 这两句话太绝对,总觉得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