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公民媒体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独立媒体)

公民媒体(citizen media, citizen-based Media, citizen-produced media)

目录

什么是公民媒体

  公民媒体亦称另类媒体(alternative media, 另译替代性媒体、小众媒体)、地下媒体(underground media)、基进媒体(radical media)、我群媒体(we media)。不同的名称,凸显公民媒体的不同特征,但共同指出其核心精神:公民媒体是由非专业记者的个别公民所产制的各种媒体、对抗或弥补传统社会大众媒体的报导内容、传达出自主和多元的观点或意见,广义来说,只要是一般大众而非专业媒体组织所产制的媒体,均属公民媒体。

公民媒体的类别

  公民媒体堪称21世纪以来最具意义的新媒体现象。美国皮优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每年针对美国新闻媒体现况进行全面调查,2007年首次将公民媒体列为专节,并将公民媒体分成几类:部落格(blog)、影片分享和社群网站(video and social networking sites)、维基百科系列(Wikipedia)、公民新闻网站(citizen journalism sites)、公民新闻聚合网站(citizen aggregated news)、以传统媒体为基础的公民媒体(legacy-based citizen media)。

部落格

  部落格(blog)可逐渐发展成个人新闻台,有些传统的新闻媒体会积极和记者或作家的个人部落格合作,在新闻媒体的网站加入部落格的连结,例如中国台湾的联合报网站设有“社群互动”、自由时报设有“blog”、中国时报设有“部落格”等,也有网络公司直接成立部落格的汇集网站,例如PChome的个人新闻台。知名的部落客可发挥新闻影响力,例如张大春、鸿鸿、柯裕棻等。中国大陆的一五一十部落格、醉人呓语—北风的博客、周曙光地球官方网站、壹报(已并入香港的独立媒体)。

影片分享和社群网站

  影片分享网站(video sites)可免费注册上传短片,开放短篇留言互动,一般读者不需注册和付费即可浏览短片,最典型的实例为Youtube 和Metacafe。社群网站(social networking sites)可免费注册个人的多媒体网页,开放注册会员彼此联系和浏览,隐私管理较严密,除非注册者公开个人资讯,否则一般读者未经注册或同意,可能无法互相浏览,最典型的实例为facebook 和Twitter。

维基媒体基金会系列

  维基媒体基金会旗下已发展成一系列公民媒体,包涵维基百科(Wikipedia)、维基词典、维基语录、维基教科书、维基共享资源、维基新闻、维基物种、维基文库、维基学院计划等。目前所有的计划中,只有维基共享资源的完整度堪与维基百科媲美。

公民新闻网站

  公民新闻网站(citizen journalism sites)由一般公民生产原创的新闻内容,常利用公民新闻学、公共新闻学、或协作新闻学的原理来制作新闻。例如中国台湾的小地方—中国台湾社区新闻网、生命力新闻、玉山公民网、中国台湾好生活电子报、中国台湾环境资讯中心、苦劳网、莫拉克独立新闻网、新头壳newtalk、漂泊新闻网、iReporter、公共电视培养的Peopo、WEnews、等。香港的牛博网(今称独立媒体)等。

公民新闻聚合网站

  公民新闻聚合网站(citizen aggregated news)是指不生产原创内容,主要推动新闻投票、评等、讨论等网站,例如Digg, Reddit, Topix等。以传统媒体为基础的公民媒体(legacy-based citizen media)是指传统媒体网站设有公民发表的平台,例如联合报网站设有“社群互动”、自由时报设有“blog”、中国时报设有“部落格”、苹果日报设有“爆料投诉”等。

公民媒体存在和发展的前提[1]

  公民媒体顾名思义就是公民自己的媒体。什么是公民?公民就是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公民媒体的存在和发展需有四个前提必须满足:

  一是媒介和媒体的功能合一。所谓媒介,就是接受信息或者承载信息的终端。所谓媒体,就是依法运营媒介的专业组织。原来媒介是媒介,媒体是媒体。比如,报纸是媒介,报社是媒体;收音机是媒介,电台是媒体;电视机是媒介,电视台是媒体;网络是媒介,网站是媒体。可是今天不一样了。媒介的功能和媒体的功能实现了很大程度甚至完全的合一。比如,网络电脑和手机都同时具有媒介和媒体的功能,既是信息接收和承载的媒介终端,也是信息制作和传播的主体。这是公民媒体出现和发展的第一个前提。

  二是智能媒介的普及。根据工信部的统计,到2017年初,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超过10亿,其中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已经达到7.31亿。这就意味着中国能够接收、制作、存储、传播信息的智能媒介已经基本普及。也就是说,中国几乎每个公民都享有应用这种智能媒介的能力了。

  三是智能媒介的私有化中国的智能媒介不但普及了,而且在产权上属于私人所有。在公共媒体时代,媒体的私有在中国是不可能的。而在新媒体时代,在技术的赋权下,媒介和媒体的私有几乎在无声无息中就完成了。智能媒体的私有化是一个革命性的、里程碑式的媒介事件。

  四是信息制作、存储和传播极为便利。何谓便利?就是信息的制作、存储和传播技术几乎人人可以学会或操作;信息的制作、存储和传播成本几乎人人可以承受。

参考文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苏青荇,Llyn,陈cc.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公民媒体"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