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帐款比率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应收帐款比率(Accounts Receivable Ratios)
目录 |
什么是应收帐款比率[1]
应收帐款比率是指用来反映一个企业应收帐款投资效率的指标。
应收帐款比率的计算方法[1]
计算方法应收帐款比率,通常表现为以下五种指标:
(1)
单位收入应收帐款= | 年销售收入 | |
年均应收帐款额 |
这里,年均应收帐款额是指年初、年末应收帐款额的平均值。
(2)
平均收帐期= | 365 | |
应收帐款周转率 |
(3)应收帐款趋向=上年应收帐款额-本年应收帐款额
(4)
单位资产应收帐款= | 应收帐款额 | |
资产总额 |
(5)
单位收入应收帐款= | 应收帐款额 | |
销售收入 |
例:假设某企业两年的有关数据如下:
时期 | 销售收入 | 资产总额 | 应收帐款 |
第一年 | 800000 | 1200000 | 100000 |
第二年 | 900000 | 1400000 | 200000 |
若第一年年初该企业应收帐款为6000元,则有关指标计算如下:
时期 | 应收账款周转率 | 平均收帐期 | 单位资产应收帐款 |
第一年 | 10() | 36.5() | 8.3%() |
第二年 | 6() | 60.8() | 14.3%() |
第二年与第一年相比,应收帐款周转率下降,平均收帐期延长,单位资产应收帐款增加,意味着第二年应收帐款投资风险增大。
应收帐款比率的适用对象[1]
企业管理者经常运用应收帐款比率来分析其信用政策。一般地,应收帐款比率的趋优表明企业收帐速度快,资金周转快,企业处于良好的财务状况。如果应收帐款比率过优,意味着企业的信用政策过于严格,因而会失去潜在的顾客,减少销售收入,影响利润。而应收帐款比率过差,又会造成大量呆帐、坏帐,增加倍用成本,降低企业的利润。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根据市场供求水平的变化,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信用政策。
应收帐款比率的应用[1]
一个适度水平的应收帐款投资即赊销是促进销售、提高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政策,但应收帐款投资过大,势必增加坏帐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因此,保持适度水平的应收帐款投资是企业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一般地,通过计算同一行业不同企业的平均应收帐款比率,来确定一个企业的应收帐款投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