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MBA智库百科用户:


过去的17年,百科频道一直以免费公益的形式为大家提供知识服务,这是我们团队的荣幸和骄傲。 然而,在目前越来越严峻的经营挑战下,单纯依靠不断增加广告位来维持网站运营支出,必然会越来越影响您的使用体验,这也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因此,经过审慎地考虑,我们决定推出VIP会员收费制度,以便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优质的内容。


MBA智库百科VIP会员,您的权益将包括: 1、无广告阅读; 2、免验证复制。


当然,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您对百科频道的支持。诚邀您加入MBA智库百科VIP会员,共渡难关,共同见证彼此的成长和进步!



MBA智库百科项目组
2023年8月10日
百科VIP
未登录
无广告阅读
免验证复制
1年VIP
¥ 9.9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PayPal
购买数量:
1
应付金额:
9.9
汇率换算:
9.9
美元(USD)

按当月汇率换算,

包含手续费

打开手机微信 扫一扫继续付款
立即开通
PayPal支付后,可能会遇到VIP权益未及时开通的情况,请您耐心等待,或者联系百科微信客服:mbalib888。
温馨提示:当无法进去支付页面时,可刷新后重试或更换浏览器
开通百科会员即视为同意《MBA智库·百科会员服务规则》

支付成功

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64个条目

幽默诉求广告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幽默诉求)

幽默诉求广告(appeals to humor)

目录

[隐藏]

什么是幽默诉求广告

  幽默是生活和艺术中的一种特殊的喜剧因素,又是能在生活和艺术中表达或再现喜剧因素的一种能力。它通过比喻、夸张、象征、寓意、双关、谐音、谐意等手法,运用机智、风趣、凝练的语言对社会生活中不合理、自相矛盾的事物或现象作轻微含蓄的揭露、批评、揶喻和嘲笑,使人在轻松的微笑中否定这些事物或现象。

  幽默诉求的广告通过幽默的情趣谈化了广告的直接功利性,使消费者在欢笑中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接受某种商业和文化信息,从而减少了人们对广告所持的逆反心理,增强了广告的感染力和沟通力。

  国外一个著名的交通安全广告是:“阁下驾驶汽车,时速不超过30公里,可以欣赏到本市的美丽景色;超过60公里,请到法庭做客;超过80公里,请光顾本市设备最新的医院;上了100公里,祝您安息吧!”

  幽默的魅力是无穷的。广告运用幽默、语言和图像的歧义等,逗人发笑,产生兴奋、愉快的情绪体验。它的成功往往可以导致这些积极体验潜在地同特定的品牌发生联系,从而影响对该品牌的态度,有助于收到良好的广告效果

幽默诉求广告的作用机制

  1、心境一致性假说

  心境一致性假说(Mood-Congruent Hypothesis)认为,在信息的编码或提取过程中,个体会对那些与当时心境相一致的信息进行优先处理。也就是说,当个体心境不佳时,他所加工或回忆的信息多是负性的:而积极心境下的个体则会贮存或提取更多积极性的内容。同时,积极心境还可能扩大其认知结构(如促进个体将更大范围的刺激组织起来),从而提升思维的整体性与灵活性,最终促进信息的精细加工。幽默的主要作用之一是“逗乐(joke)”,因而,广告中引进幽默内容很可能诱导出受众较佳的心境,良好的心境便会易化对广告品牌信息的理解并形成积极的品牌态度

  2、分心假说

  分心假说(The Distraction Hypothesis)认为,当个体遭遇到与其已有观点存在差异的说服性信息时,内心会产生一些对抗性思维(counterarguments)。这种思维过程存在的目的是降低既有态度改变的可能性。因此,若所呈现的视听信息想要克服受众的内心阻抗提高其说服效果,方法之一便是采取分心策略,对受众自动产生的对抗性思维进行干扰切。

  业内人士相信,幽默具有作为分心物的能力。特别是当目标受众处于与传播信息相对立的地位,或察觉到这些信息可能对其具有劝说目的时,幽默是一个有效的分心物。有人对238个幽默诉求广告进行内容分析发现,73.5%的幽默诉求广告中含有欺骗性主张,这些欺骗性主张中又有74.5%的是通过幽默的分心作用来掩盖其劝导动机的

  研究者认为,分心假说的有效性仍然值得进-步验证,用它来解释幽默广告的作用机制也需要进一步的探究,例如,幽默的类型、强度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其分心效果,在诉求中幽默呈现时间的选择是否存在规律等等。幽默如果呈现不当,可能带来的风险是妨碍受众对品牌信息的加工,而不是干扰其对抗性思维的。

幽默诉求产生作用的前提

  • 真正展现产品将带给消费者的利益
  • 幽默必须与产品之间有天然的联系

  幽默诉求什么时候最有效?

  1、消费者对产品一无所知时

  2、针对现有产品而非新产品时:传递信息与烘托气氛

  3、消费者对产品的好感:不能扭转负面印象

  4、显示不十分协调的信息主题

英国的幽默诉求广告

  幽默诉求广告是在英国最受欢迎的类型。研究显示15%-20%的发达国家电视广告包含某些幽默因素,到了英国,这个比例还要高出许多:大约三分之一以上的广告选择了幽默的形式。学者戴维·刘易斯曾经用仪器测量过大脑对电视幽默广告的反映。生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笑或微笑时,压缩的血管使更多的血液被挤入大脑,从而使大脑分泌内啡太,产生良好情绪,使受众心情舒畅,从而让人们从一个更积极的角度来看待产品。研究同时显示,喜剧情节对大脑的效果与催眠很相似,在这种状态中,受众的注意力变得相当精准,热烈。因此幽默的广告最容易给人们灌输品牌意识。"05年6月法国著名雷诺(Renault)汽车广告中,车库里的雷诺车"异现"成了一只活泼的"宠物狗",那摇着后雨刷器的"尾巴"令观众忍俊不禁,拍案叫绝;好乐门(Hellmann)蛋黄酱的广告中,一个送丧人本应在葬礼上致悼辞,他却抱怨没有蛋黄酱,令人捧腹而笑。

  其实国内的幽默广告历史也很早,不少人还记得数年前被人们传颂一时双汇火腿肠广告中,冯巩和葛优的一句经典对白:"还想葛玲吗?""葛玲是谁? "。但是时至今日,似乎国内的广告创作大军并没有将幽默的火花发扬下去。事实上,幽默的用途遍布各个领域,这是它令广告上垂青的一大原因。广告心理学家戴维·刘易斯(David Lewis)认为,"幽默被惊人地用于众多领域。幽默是一把锋利的利器,广告商可以用它瞄准严格确定的人口群体和态度群体;又因它的普遍性,可以作为万金油,对每个人都讨巧。"国际广告奖评委会经常奖励带有"洗手间幽默感"(lavatorial humour)的广告,这一事实也助长了广告业内的一种看法--幽默是赢得"眼球经济"的途径。幽默在很多时候是共通共享的,但却很少有像英国人那样广泛应用幽默。三年前,英国卢顿大学(University of Luton)一项研究发现,近90%的英国啤酒广告运用了幽默手法。相比之下,荷兰和德国的同类啤酒广告只分别占三成和一成。英国人对幽默的依赖反映出该国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事实上这种文化未必能完全被国内的人所理解,就好像一些英式幽默的肥皂剧拿到国内却令观众不知所云。

  广告中的幽默盛行是英国民族文化中压抑的情感反应。对比其他西方国家,本土的英国人更倾向于抑制情感和自我贬低,并认为喜怒形于色是粗鲁的表现。在表达多样的情绪方面,美国等其他国家更为开放。美国广告中以情感为主题的广告范围就要比英国宽得多,他们广泛表达欢乐、爱情、雄心和欲望,这种方式是英国人所不能接受的。作家兼传播学者保罗·托维认为,英国人对"销售"的反感是幽默盛行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德国一类的重工业国家,由于崇尚工程的传统,人们可以直接了当地谈论产品质量和营销。与此相反,英国社会讲求"万事平衡"的闲散风格使人们更重视业余精神。英国电视广告的幽默便是以一种看似不在卖东西的方式,达到销售的目的。"幽默和搞笑是有区别。相比那些情感宣泄的搞笑闹剧来说,幽默的手法更为含蓄。英国人习惯借用幽默来掩饰真实感受,因此英式的广告幽默便是静中取胜,创意里出彩。英国最大的Tesco连锁超市广告《主妇篇中》,借用一位十分幽默的吹毛求疵的老大妈来体现企业对细节的关注;某银行的信用卡广告,用一个白领摇摇晃晃的走钢丝来暗喻普通人日常经济开支的不堪重负,而当使用该信用卡后,白领在钢丝上便感觉如走平川。

  一段优秀的幽默广告往往被人们竞相传颂,因此它还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可以成为社会凝聚力的来源。不同群体的人笑成一片,这是在分享共同的价值观。著名影星范伟为万通筋骨片做的广告"一般人我不告诉他。"已经成为京城酒席,聚会上的一句经典的打诨话。这也反映出广告商的水准:要诙谐风趣,就一定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并关心外界的变化。只有在讲幽默的人意识到观众的存在及观众的反应时,那才是一个上乘的玩笑或真正有趣的广告潜台词。

  英式的幽默并不是在每个消费领域都适合。英国电视广告人普遍认为,美容产品和汽车产品的市场虽大,但几乎比任何其他行业都更严肃,因为人类健康和安全不是一个开玩笑之事。大体上来说,幽默在无关大旨的零散产品上效果最好,如糖果、酒类和儿童产品,日用品等。作为销售工具,幽默也是各有利弊。一方面,它是拉近与消费者距离的最佳方法;另一方面,当幽默出了偏差时,它会对品牌造成极大的"间接伤害(collateral injury)。当目标观众认为你的广告令人捧腹不止时,其他群体极有可能意见相左。针对那些热衷于为品牌创造一种"年轻气盛"的啤酒广告商来说,尤其有这种危险,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会伤害妇女和老年观众的感情。连锁超市Sainsbury在它1998年播出的广告中起用了著名主持人约翰·克里斯(John Cleese)。广告中,这位明星通过麦克风冲着企业员工大声疾呼该企业的口号--"大声疾呼的价值",却不想这个创意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企业员工的感情,并疏远了现有客户。后来,Sainsbury宣布其业绩不良时,这则幽默广告被视为是宣传不当的原因之一。另外,广告幽默还存在脱离品牌化的危险,观众时常会记住笑话却忘了品牌。为了保险起见,一些名牌产品如欧莱雅,C K,NIKE奥迪等索性只打"品味"牌,彻底放弃对幽默的冒险使用。

相关条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Angle Roh,Cabbage,Kane0135,Dan,泡芙小姐,连晓雾,陈cc.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幽默诉求广告"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告MBA智库百科用户的一封信
亲爱的MBA智库百科用户: 过去的17年,百科频道一直以免费公益的形式为大家提供知识服务,这是我们团队的荣幸和骄傲。 然而,在目前越来越严峻的经营挑战下,单纯依靠不断增加广告位来维持网站运营支出,必然会越来越影响您的使用体验,这也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因此,经过审慎地考虑,我们决定推出VIP会员收费制度,以便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优质的内容。 MBA智库百科VIP会员(9.9元 / 年,点击开通),您的权益将包括: 1、无广告阅读; 2、免验证复制。 当然,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您对百科频道的支持。诚邀您加入MBA智库百科VIP会员,共渡难关,共同见证彼此的成长和进步!
MBA智库百科项目组
2023年8月10日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编辑收藏夹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