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效应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富兰克林效应指相比那些被你帮助过的人,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再帮你一次。换句话说,让别人喜欢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帮助他们,而是让他们来帮助你。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好感,主动开口是没坏处的。
案例一
当时,富兰克林还只是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名州级议员,想争取到另一名国会议员的认同与支持。然而,富兰克林不愿意卑躬屈膝地向对方示好。他选择了一个独特的方式。因为他听说这位议员收藏了一本非常罕见稀奇的书,富兰克林写了一封信,很客气地说:“我特别想欣赏拜读一下,能否借我几天?”
这位议员二话不说便把书送了过来,富兰克林则于一周后归还,并附上了一张纸条,表达他的感激之情。没想到,在下一次国会会议中,这位议员主动找富兰克林谈话,还非常客气,是之前从未发生过的事,还在很多事情上表达对富兰克林的认同。于是他们成了非常好的朋友,这种友谊持续了一生。
富兰克林说:“曾经帮过你一次忙的人会比那些你帮助过的人更愿意再帮你一次忙。想取得一个人的支持,尤其是圈子外的人的支持,那就先找他帮个忙,事情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这种神奇的现象被称为“富兰克林效应”。
生活中,要使某个人喜欢你,那就请他帮你一个忙,这会让别人感受到被认同和尊重,能够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案例二
1969年,心理学家琼·杰克和戴维·兰迪决定亲自上阵,检验一下这个有二百年历史的“富兰克林效应”在20世纪是否同样适用。于是他们安排了一次知识竞赛,让所有的参与者赢了一笔小钱。
竞赛结束后,一名研究人员向其中三分之一的参与者们表示:他是用自己的钱来组织的竞赛,现在他没钱了,能否请他们把钱退还给他。
一名秘书向另一组三分之一的参与者们表示:这是由心理学实验室赞助的竞赛,现在实验室资金短缺,能否请他们把钱退还。
实验过后,所有的参与者们都被要求填写了一项问卷调查,分别给研究人员和秘书打分。实验结果证明:研究人员的分数远远高于秘书。而且愿意把钱退回来的参与者,所给出的分数远远高于不愿意退钱者。
“富兰克林效应”再一次得到了印证。
让讨厌你的人喜欢你的有效方法是,想办法让他帮助你。有些人会利用这样的“民间智慧”来操纵人,比如,有人总是让你不断的帮助他,仅管你常常觉得很为难甚至很痛苦,但是你就是“根本停不下来”,因为很可能每一次你都在找理由安慰自己,其实我是非常在意这个朋友的或是非常喜欢这个人的,每一次你都在找理由。而很可能你只是被有心之人“操纵”了。当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其实去找那些帮过我们的人会更明智一些,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更可能再次帮助我们,而那些我们帮助过的人,未必肯伸出援助之手。
评论(共14条)
这一条在我认识的人里不存在,但凡有只索取不给予的人,我们通常两次就不理了,直接从心理上拉黑
应该是故意去索取,同时也会弥补给与,目的是想“拉近距离”
其实还是看被给予者会不会报恩,我也有个同学经常问我,但他老是不思进取我其实很反感,只是嘴上不说
所谓效应,只是实验中发现的一部分特殊人群的心理而已。并不是普适的
应该解释为礼尚往来,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不然大家很容易联想到贪得无厌的小人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