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成因矿床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什么是多成因矿床[1]
多成因矿床是指经历两个或多个大地构造成矿阶段的区域,后阶段的岩浆、变质或其他成矿作用带来新的成矿物质,或者形成新的矿床,叠加在早阶段的、被作为基础矿床之上的矿床。
多成因矿床的分类[2]
多成因矿床(复成矿床)按成矿机制大体上可归为两大类:
①益加型复成矿床;
②改造型复成矿床。
多成因矿床的研究方法[3]
多成因矿床系由多种类型成矿系统复合而成,其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复杂多样,表现在成矿物质、矿石组构、矿体形态产状等方面。近年来,许多早期火山或热水沉积与后期岩浆热液复合成因的成矿系统,因沉积地层的广泛存在和易识别而在矿产勘查过程中被发现。相信随着勘查及室内测试技术发展深入,多成因成矿系统的研究会大大加强。
1.岩相学、矿相学
矿石的组构特征随矿床形成物化条件和控矿地质作用而异,能客观快速地反映矿床成因特征。如矿石具微细纹层状、条带状、同生角砾状构造,可推断此矿床形成方法以沉积为主;如果矿石呈裂隙状构造,蚀变特征显著,则考虑热液充填交代成因。据彭润民(2007),狼山中元古代各矿床具有鲜明的“层控”与“岩控”特征,但局部地段产出裂隙脉状粗晶矿脉(化),有明显热液蚀变特征,甚至见到高品味单一矿石组成的矿体(脉),与喷流~沉积背景不协调。镜下叠加的脉状穿切现象显示两次以上的矿化阶段,且后阶段产于沉积构造环境中的矿物没有挤压形变特征但蚀变现象明显。以上均清楚地显示出后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特征。
2.同位素示踪及定年
在确定矿质来源,分析矿床成因方面,同位素示踪的有效性是其他方法所不可替代的 。丰成友(2007)在对闽中梅仙式矿床研究中 ,对产于绿片岩中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矿体中的金属硫化物和围岩的铅同位素组成进行测定,相关图解显示峰岩、丁家山、八外洋矿床的矿石铅同位素值均大于围岩,判断这些矿床并非典型的VMS矿床。综合铅同位素淋滤实验结果和与矿体配套岩体组合推测有后期热液淋滤围岩和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的存在。此外,由于矿床受后期强烈改造,利用测得的赋矿围岩成岩年龄数据作为火山喷流沉积同生矿化作用的时代(中~新元古代);狄永军(2006)又在6个遭受后期构造~岩浆热液叠加改造作用,对矿质富集和矿体最终定位具重要意义的典型矿床中识别出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矽卡岩矿物,并测得其锆石U—Pb年龄(燕山期),最终厘定出两次不同时期的成矿作用。
3.流体包裹体
包裹体用于成矿理论的研究,可划分矿床成因类型、成矿阶段,再造成矿过程演化史,查明热液来源、矿质搬运形式和沉淀富集机理。葛良胜(2007)在对大坪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及演化的深入研究中,对采自不同成矿阶段矿脉的代表性矿石样品,开展了包裹体岩相学、均一~冷冻法测温及成分地球化学研究。不同寄主中包裹体形态及分布规律的显著差异是寄主在矿物结晶时环境差异性的反映,也是成矿多阶段性的表现。据包裹体提供的温度等参数及按有关体系相图或热力学公式进行估计或计算的其他数据显示,早晚两阶段成矿流体具有相对独立的演化特征,而包裹体成分数据更是清晰地反映出两矿化阶段热液组成和含量的差异,指示大坪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热液的多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