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誉风险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声誉风险往往产生于操作上的违规、失误。当银行操作失误、违规经营导致银行损失或成为被告时,银行的声誉就在无形中受到了伤害。实践中,银行违规经营以及银行被诉的纠纷案件,尤其是大案、要案,动则上千万、亿元的标的额,通常是媒体捕捉的重要新闻。当银行在纠纷中败诉,并且有违规现象时,银行的声誉就受到严重的影响。声誉风险对银行损害极大,因为银行的业务性质要求它必须维持存款人、贷款人和整个市场的信心。声誉风险恰恰可能危及存款人、贷款人和整个市场的信心。
(1)声誉风险识别
声誉风险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有可能是金融机构内部和外部风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非常简单的风险因素就触发了严重的声誉风险。金融机构有必要积极进行机构整体范围内的声誉风险识别和管理,包括:制定适当的声誉风险管理政策,充分阐述有效声誉风险管理办法的所有层面,以及真正理解这些做法,并加以贯彻实施。
(2)声誉风险评估
声誉风险评估有助于金融机构将风险按照影响优先排序、优化管理。首先,明确界定金融机构对每一类利益持有者所承担的责任,以及即将执行的决策可能产生的相应风险。其次,声誉风险管理小组处在声誉风险管理的第一线,需要及时、准确地评估公众、客户、股东、监管机构和其他利益持有者所关心的问题。
(3)监测和报告
声誉风险管理小组需要仔细分析和监测所接收到的意见评论,并采取恰当跟进措施。声誉风险管理小组必须随时通过有效的报告和反应系统,及时将利益持有者对金融机构正面和负面的评价或行动、所有的沟通记录和结果,以及金融机构所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经过适当整理后,及时汇报给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由最高管理层决定最终的应对方案。在最高管理层制定最终决策之前,需要特别客观、谨慎地面对公众和媒体,以消除不利方面的影响。
(4)内部审计
金融机构必须确保其声誉风险管理操作政策和流程定期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的审核,或通过其他独立的外部专业机构的评估。声誉风险管理应当成为业务单位日常操作中的重要部分,虽然很多金融机构已经将声誉风险管理政策融入到业务领域和相关金融产品中,但金融机构必须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和现场检查,保证声誉风险管理政策的执行效果。
良好的声誉风险管理能够发挥多方面作用:
减少各种潜在的风险;
招募和保留最佳雇员;
确保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溢价水平;
减少进入新市场的阻碍;
维持客户和供应商的忠诚度;
创造有利的资金使用环境;
增进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关系;
强化金融机构的可信度和利益持有者的信心;
吸引高质量的合作伙伴和强化金融机构的竞争力;
最大限度地减少诉讼威胁和监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