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吉尔德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乔治·吉尔德(George Gilder)1939.11.29.出生于纽约,是当今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经济学家,被称为“数字时代的三大思想家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他是供应学派经济学的代表人物,90年代,他是新经济的鼓吹者。他是《福布斯》、《哈佛商业评论》等著名杂志的撰稿人。
他有几本影响极大的著作:
- 《企业之魂》
- 《财富与贫困》——里根革命的“理论依据”
- 《通信革命》
乔治·吉尔德的评价[1]
IT怪杰录:未来学家和分析家乔治•吉尔德(George Gilder)
一个尴尬的人物,一本尴尬的书
2003年,“《福布斯》全球行政总裁年会”在上海举办,成为国内引人注目的新闻之一,乔治·吉尔德(George Gilder)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老头子实在是个“陌生人”。与此同时,一本图书也在国内出版,这就是乔治•吉尔德最重要也是最具争议性的著作《通信革命——无限带宽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Telecosm:How Infinite Bandwidth will Revolutionize Our World。英文书名Telecosm原意为《遥观宇宙》)。国内没有任何媒体将焦点聚在这位传奇式的人物和书籍之上。的确,对于这位曾经是高科技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分析家和未来学家来说,这依然是一个非常尴尬的时刻。
在国内很小的学术圈内,乔治·吉尔德还是颇有大名,一般与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和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一起,被誉为“数字时代的三大思想家”。其实,乔治·吉尔德掀起的波澜远远超过前者。20世纪80年代,他是供应学派经济学的代表人物,90年代成为新经济最重要的鼓吹者之一,是《财富》、《福布斯》、《哈佛商业评论》等著名杂志的撰稿人,著有《电视之后的生活》(Life After Television)、《微观宇宙》(Microcosm)、《企业之魂》、《财富与贫穷》和《遥观宇宙》(Telecosm)等多本著作,集“作家、思想家、未来学家、技术预测家、产业分析家、经济学家”等无数头衔,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产业博学家。
在90年代中期的美国高科技领域,乔治•吉尔德就已经如雷贯耳,他经常与“商人”安迪•格罗夫,“管理学教父”汤姆•德鲁克等同场演讲,当然,他自己也很清楚,在这些大腕面前,他还只是配角。他的报告只是为整个会议“热场”而已。那时候,他每场报告的费用是2万美元。这个价格到了90年代末期,那就是10万美元以上。飙升速度如同互联网股票一样,不,他的速度属于比互联网股票更迅猛的新电信股票。
人们都已经知道了后来网络股和电信股的悲惨下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乔治•吉尔德参与导演的这场“电信泡沫”让人们熟知的“互联网泡沫”望尘莫及。要知道,过去几年互联网股票在股市上损失的市场价值总和是1万亿美元,而电信股票损失的市场价值高达7万亿美元。而作为鼓吹“电信泡沫”的第一旗手,乔治•吉尔德的“罪名”自然首当其冲。
从创刊以来,《连线》杂志曾经多次长篇报道乔治•吉尔德,把他奉为远比尼葛洛庞帝更重要的技术预言家。2002年7月,《连线》杂志再度给予他更大篇幅的报道,不过,这一次文章的标题是:《疯狂的乔治王》。标题的寓意来自一段历史故事(还有一部1994年获得奥斯卡奖的同名电影):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原本是英明仁慈的一国之主,突然染发怪病,出言污秽,举止疯狂。
《通信革命》就是一本这样的疯狂之作。一本疯狂到足以让比尔·盖茨深省的著作,一本撬动了万亿美元股票价值的著作。虽然尴尬,但是依然不可替代。现在,我们再关注吉尔德本人,再好好阅读这本书,实在有着太丰富的感触。
“疯狂的乔治王”
当代的乔治也疯了。但是那个年月,有谁不疯?整个世界都疯了。当然,乔治•吉尔德是那个疯狂时代的“国王”,他比任何一个人都乐观。从90年代中期开始,他就热烈拥抱光纤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各种变革通信产业的新技术,为他们摇旗呐喊,引导了无数的资金进入这个不断升温的领域,更加火上浇油。《通信革命》就是他革命理论的集大成者。全书共分:新的光,新的通信技术,应对丰富的带宽、通信世界的凯歌和光的意义等五大部分。富有技术内涵,还富有诗情画意。几乎每一部分都可以很快抓住读者的注意力。《通信革命》就像新时代的《圣经》一样,向世界说着同一句话:要有光!
吉尔德指出,麦克斯韦尔的电磁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普朗克等人的量子理论为现代通信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从贝尔发明电话到后来的无线电通信、卫星通信、移动电话,直到今天的互联网协议、光纤通信,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通信容量爆炸式地增加,无限扩大的宽带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在技术发展的同时,世界也诞生了像贝尔公司、摩托罗拉、ATT、ITT、MCI、TCI等通信业巨人,同时更将推出无数像环球电信(Global Crossing)、Broadcom、尤尼菲斯、Level 3、朗讯、高通等新兴巨头。书中详细介绍了这些新旧巨人的创业过程以及创造他们的科学家和企业家英雄们。说古论今,瞻望未来,内容丰富,融科技史与企业史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知识性。
他时而幽默,时而深奥;时而玄妙的理论,时而趣闻和故事;时而富有启蒙,时而让你晕眩。关于网络本身,关于网络对经济、社会和我们生活的影响,吉尔德讲得当然最好。
可以说,本书可以当作四本著作的集成:一本高科技投资指南;一本最新科技发展简史和新技术词汇优秀解说;一本最前沿的高科技企业家创业历史;一本未来无限宽带时代的新世界纵览。如果不是作者如此深度地参与资本市场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泡沫,那么这本优秀书籍的命运就不会如此大起大落。
从1996年开始,乔治•吉尔德开始出版个人写作的月刊《吉尔德技术报告》(The Gilder Technology Report),分析技术趋势,推荐潜力股票,每年收费295美元,生意红火,一时洛阳纸贵。《华尔街日报》宣称:“吉尔德的只字片语就能影响股价”。
的确,历史证明,这位世界级科技未来学家对未来趋势的掌握是令人惊服的!不论你是一般大众、专业投资人,还是科技专家,他的观点都能帮助你了解通信产业的商机和前景,做好应对的准备。在90年代,就技术产业发展趋势问题,他与比尔•盖茨、英特尔的安迪•格罗夫,以及以太网发明人鲍勃•麦特卡夫等展开过一次次论战,几乎每一次都大获全胜。是他在90年代初期就预测了光纤网络革命性的潜力,另一位技术名家、现在Google公司董事长兼CEO Eric Schmidt说:“就我所知,乔治是第一个把无限宽带对世界的影响看作与微处理器一样的人。从根本上看,他的预见已经被证明非常正确。”
《吉尔德技术报告》不是吉尔德个人的主意,而是两位基金管理经理的建议。实际上就是把吉尔德的文章重新包装为研究报告的形式。报告由吉尔德自己撰写,《福布斯》负责出版发行,他自己因此成立了吉尔德技术公司。
报告于1996年中首发,初期印数8000份。初期的读者多是网络领域的技术专家。很快,这份薄薄的非正式出版物已经成为华尔街最炙手可热的参考物,股票分析师几乎人手一册。到2000年,它的订阅人数达到7万,一年订阅费高达2000万美元,收入甚至比很多正规的杂志都高得多,堪称个人出版的奇迹。可以说,他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出版公司。1997年,有350人参加了他主办的第一次Telecosm会议,每人收费4000美元。他的服务模式进一步丰富。在资本市场的“吉尔德效应”初步形成,钱眼更大了,他的胃口也大了。
吉尔德开始推荐股票,直接影响资本市场。1998年他推荐的效果非常出色,但是1999年开始变得越来越虚幻,用词也越来越夸张,开始了“疯狂”的前兆。他再接再厉,同时开辟了另外四份专题报告。而且举办的会议也开始区域化,每一次都有百万美元的滚滚收入。他把自己的新公司搬进了一个8000平方英尺的地方,每年都要翻新一次,以应对业务扩展。不过,他还算清醒,他拒绝了合伙人关于成了投资基金的建议,也拒绝了好几个其他更诱人的计划,因为他不希望这些业务与他的兴趣产生冲突。
但是没人不疯,吉尔德的公司也准备上市了。“美林和Hambrecht都抢着要当上市的承销商,他们估计公司价值大约2亿美元。我想这下子我发财了。”他还很大方地给一家入不敷出的政治杂志投资250万美元。在最狂热的时候,总共大概有1100万美元被“挥霍”掉。而此时此刻,他们也即将跨下悬崖。
环球电讯(Global Crossing)是在1997年由现任主席Gary Winnick集资成立。吉尔德把他捧为最值得投资的股票。2000年互联网泡沫开始破灭,当到了2001年中,面对人们的质疑,吉尔德还极力辩解:“如果环球电讯会破产,我就把自己的房子都卖掉。”他预测两家电信公司(环球电讯和360networks)“将会角逐全球王者宝座,但在一个数以万亿美元计的大市场中,不会出现输家。”
到了2002年1月28日,环球电讯依照美国破产规则第十一章申请破产保护,创下美国电信产业最大破产事件,同时也是美国历史上第四大破产记录。此时公司股票价值仅剩12.5亿美元,与2000年高峰期的480亿美元相差巨大。
全世界最好的和最差的股票推荐者
“曾经,我是最好的股票推荐者。当然,后来,我就成了最差的。过去两年内,我推荐的股票起码下跌了90%以上,如果它们现在还活着的话。”
2002年,吉尔德已经低下了他骄傲的头。“我知道股市将崩溃,我在2000年初就警告大家,赶紧抛售这些股票。当然,我们没有反复强调,也没有把观点发表在我的报告上。”他无力地替自己辩解道。的确,吉尔德深有苦衷。因为,在最颠峰时期,没有一只股票进入他的推荐名单后不会在1小时内上涨50%以上。如果他在报告中直接发出警告,那巨大的催化效应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的崩溃。
仅仅记住吉尔德今天的惨败是不公平的。在他的推荐记录中,更多的历程是辉煌。吉尔德能够成为投资者的“教主”,也不是依靠鼓吹理论,而是来自实践。如果有那支股票能够跻身他的“Telecosm Technologies” 名单,这家公司的股票就会呼啸直上。后来,你已经搞不清楚究竟是吉尔德的推荐推动了股票还是他预测到了该公司的发展潜力所至。他与投资银行的分析师不同,他推荐股票从来不是以价位作为主要指标,而是不管价格如何,重点评述该公司的技术和产品是否具有发展潜力。投资者只有自己比较他推荐前后的股价走势才能衡量他的准确性。
他的记录是令人惊叹的。1996年7月,吉尔德就开始推荐高通(Qualcomm),因为他相信他们的CDMA技术能够成为标准。结果,这一预测十分准确。此后,高通股票一直飙升2700%。同样的故事发生在JDS Uniphase,这个专注于光纤网络的设备公司最早于1997年6月进入吉尔德的报告,经过股票一直高升3800%之多。其他股票如Broadcom、Applied Micro Circuits、Level 3、Terayon等也一样神奇。
吉尔德因此成为高科技领域预言家之王。因为,再也没有能够如此深刻而准确地把握新经济的走向,理解高科技发展的灵魂所在。吉尔德是自由市场的鼓吹者,他非常乐观,胆识惊人,多年来的“金手指”已经让投资者对其所言已经深信无疑。
正如《连线》杂志的前言所写:“乔治•吉尔德善于倾听技术,因此成为遥观世界的教主。而市场倾听他的研究报告,跟随他走向环球电讯的深渊,他还执迷不悟。”如果吉尔德只是倾听技术,那么他的“听觉”的确超乎寻常,但是后来,吉尔德听到更多的是金钱的声音,金钱的声音终于掩过了技术的声音。悲剧由此酿成。
吉尔德自己也没有逃脱自己的预言。他自己也是自己信仰的忠实信徒,因此,股市的惨跌也让他血本无归。现在,他住的房子也被抵押出去了。众星捧月的演讲已经远去,因为他已经一文不名。他的报告依然在继续出版,但是订阅量已经下滑得惨不忍睹。
当然,他还不得不在很多场合遭遇那些当年奉他为先知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曾经是用自己的银子来表达他们对他的崇敬。不用多说,他们大多数都损失惨重。在他们追随吉尔德而大发其财的日子里,他们更多以沉默表达感激,但是在损失惨重时,过去大丰收的记忆就烟消云散,愤怒油然而生。“你究竟是一名恶棍还是一个弱智?”有人会迎面大声指责。
当然,大多数投资者只是默默表达一点气愤和情绪,因为在他们煎熬的时刻,吉尔德这位引领道路的“牧师”却选择了沉默。
当一个未来学家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因为未来总有着一种“顽皮”的习性,喜欢沿着你预测之外的方向发展;当一位披着未来学家外衣的股票推荐者更是危险百倍,因为股市有着一种更“肮脏”的习性,喜欢跌宕起伏,总有下跌的一刻把你的成就消灭殆尽。吉尔德是后来才深刻地理解的。
- ↑ 方兴东、王俊秀.《IT史记》[M],中信出版社
发表问题是;关于乔治.吉尔德的书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