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报告分析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口语报告分析法是指是一种由被试大声地报告自己在进行某项操作时的想法来探讨内部认知过程的方法。口语报告多半在操作时进行,也可以在操作后通过回忆来叙述。在口语报告实验时,要求被试大声如实地报告操作时自己思考的详细内容,使内部的思维过程外部言语化,但不要他们解释情境或思维过程。被试所报告的应主要是短时记忆中保留的很快就会消失的信息。内克森和西蒙等人采用这种方法,在认知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口语报告分析法已经被许多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所接受和采用。
口语报告分析法虽然本质上是一种内省法,但是,它在理论基础、实施程序、分析方法等若干方法都与各种传统的内省法(如早期联想主义学派的“经验的内省”、构造主义学派的“实验内省法”、符兹堡学派的“系统实验内省法”、格式塔学派的“经验的观察”、行为主义学派的“言语报告法”)不同,传统的内省法的主要不足在于客观性和可重复性差,即由其所得的研究结果因人而异、因实验室而异,主观性强且难以重复,缺乏检验内省结果正确性的有效方法。口语报告分析法则不同,首先,它采用了现代化的录音技术,对被试的口语报告进行完整的实时记录。在把录音记录转换成文字以后,研究者就可能根据课题需要,分析心理过程的任何一个部分,同时也可能系统地考察口语报告数据的可靠性程度;其次,认知信息加工模型理论的,,为口语报告数据的采集、加工、编码和分析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第三,根据口语报告的分析数据,可以进行计算机模拟研究,看其能否再现人类的认知加工过程,这样就有了检验口语报告分析法的可靠性、有效性的手段与方法。近二三十年来的大量研究结果一致表明,由于具有上述特点,口语报告分析法是客观的、有效的。
在心理和教育科学的研究中,口语报告分析法特别适合于研究被试认知活动的实际过程和特点。口语报告分析法的适用范围广泛,可应用于目的各异的众多研究。它既可用语对其他数据进行补充、说明,还可用于检验有关假设,建立人类认知加工过程的心理模型。
根据被试口语报告的时间划分,口语报告分析法可分为当时口语报告分析法和追述口语报告分析法两种基本类型。根据被试口语报告的方式,将口语报告分析法分为有结构口语报告分析法和无结构口语报告分析法。
口语报告分析法的设计与实施步骤包括:第一,明确研究目的,选择恰当的口语报告方式;第二,选择任务、设计问题;第三,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