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性社会影响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信息性社会影响(Informational Social Influence)
目录 |
信息性社会影响是指当我们把他人视为指导行为的信息来源从而顺应其行为。
什么时候最容易关系到信息性社会的影响力呢?当一个人处于恐慌或潜在危机状态时,信息性社会影响会以戏剧性的方式发挥它的作用,当个人的安危受到威胁时,人们急切地需要获得信息———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这种信息。危机是另一个促使人们以别人作为信息来源的变量,而且常常与模糊情景同时发生。在危急时刻,我们往往没有时间可以停下来思考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我们需要立即行动,如果我们感到害怕、恐慌和不知所措时,很自然地就会观察别人的反应,然后照着做。不幸的是,我们模仿的人可能和我们一样感到害怕和恐慌,行为也不不一定具有合理性。而当别人是专家时在模糊情景中他的指导就越有价值。
旁观者往往依赖信息性社会的影响来帮助他们弄清该做什么,但是,如果旁人表现得若无其事,你可能会被他们的行为误导而错误地也将情景理解为没有发生突发事件。在此情景下,信息性社会影响就造成了负面的效果。
在危机管理中影响公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且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但从感情及其激起行动这个角度看,群体可以比个体表现得更好或更差,群体心理几乎完全受着无意识动机的支配,群体心理极易受人暗示。一些可以轻易在群体中流传的神话所以能够产生,不仅是因为他们极端轻信,也是因为事件本身在人群的想象中经过了奇妙曲解后造成的后果。在群体众目睽睽下发生的最简单的事情不久就会变得面目全非。群体是用形象来思维的,而形象本身又会立刻引起与它毫无逻辑关系的一系列形象。群体不受推理影响,它们只能理解那些拼凑起来的观念。因而此时此刻逻辑定律对群体是不起作用的。因为影响群体更多的是借助“感性”,而不是“理性”。所以在危机管理中让群众相信什么,首先要搞清楚让他们兴奋或恐惧的感情,对于大众媒体而言,首先就要尝试着体会这种情绪,然后用暗示性的概念去改变群体原有的看法,这样才能最终回到媒体起初提出的影响群体的观念上来。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根据传播效果来改变“报道措辞”。因此,必须引起危机管理者的高度关注,并采取顺序而为的措施进行适当的疏导,这样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 熊卫平编著.《危机管理 理论实务案例》.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第1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