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供应链绩效评价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供应链绩效评价

  供应链绩效评价是指围绕供应链的目标,对供应链整体、各环节(尤其是核心企业运营状况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运营关系等)所进行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分析评价。评价供应链的绩效,是对整个供应链的整体运行绩效、供应链节点企业、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所做出的评价。因此,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是基于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

  供应链绩效评价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衡量供应链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提供经营决策支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应该能够恰当地反映供应链整体运营状况以及上下节点企业之间的运营关系。评价供应链运行绩效的指标,要综合考虑节点企业的运营绩效及其对其上层节点企业和整个供应链的影响。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内涵

  随着全球制造(global manufacturing)发展,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在制造业中普遍应用,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市场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对供应链运作和管理尤为重要。

  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与单个企业绩效评价的有着很大的不同:评价供应链运行绩效的指标,不仅要评价该节点企业的运营绩效;而且还要考虑该节点企业的运营绩效对其上层节点企业或整个供应链的影响等。所以对供应链绩效的界定要求更多的强调企业和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协作。

   从价值角度给出供应链绩效的定义为:供应链各成员通过信息协调和共享,在供应链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技术开发等内外资源的支持下,通过物流管理、生产操作、市场营销顾客服务、信息开发等活动增加和创造的价值总和。

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

  (一)基于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的评价体系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upply Chain Operation Reference model简称SCOR)是目前影响最大应用面最广的参考模型,它能测评和改善企业内、外部业务流程,使战略性的进行企业管理(Strategic Enterprise Management简称SEM)成为可能。

  Bullinger等人用SCOR框架对供应链进行了“自底向上”的绩效评价。何忠伟等人选择SCOR模型的绩效衡量指标作为基准分析的基础,对供应链流程进行绩效评价。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供应链管理委员会(简称CSCC)于2003年lO月颁发的《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绩效水平评价参考模型(SCPR1.O)构成方案》,包括5个一级指标,15个2级指标和45个3级指标,也与SCOR相似。

  (二)基于供应链平衡记分卡的评价体系

  Robert S·Kaplan等人提出了“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评价体系。BSC不仅是一种评价体系而且是一种管理思想的体现,其最大的特点是集评价、管理、沟通于一体,即通过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滞后型指标和超前型指标、内部绩效和外部绩效结合起来,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从短期的目标实现转移到兼顾战略目标实现。

  该体系分别从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过程角度、学习和创新角度建立评价体系。其中,财务角度指标显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正在为供应链的改善做出贡献;顾客角度指标显示顾客的需求和满意程度;内部过程角度指标显示企业的内部效率;学习和创新角度显示企业未来成功的基础。

  唐国锋、王丰等(2006)利用平衡记分卡法,从供应链业务流程、财务、客户、学习及发展四个方面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龙子泉、高伟(2004)在对平衡记分法与基准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基准平衡记分法,克服了传统的单一财务评价的模式,把财务评价与非财务评价置于新的评估体系之下。

  (三)sink and Tuttle(SaT)体系

  建立在“供应商——投入——加工——产出——顾客——成果”模型基础上的sink and Tuttle(SaT)体系共包含七项评价指标,即效率(投入)、有效性(成果)、生产率(产出/投入)、盈利能力、质量(加工)、创新和工作环境质量。该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将企业绩效的评价与战略计划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

  另外,常良峰(2003)认为,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问题实质上是对供应链整体运行状况、供应链成员以及供应链上企业间合作关系的度量,一般涉及各企业内部的绩效度量、供应链上各企业间外部合作的绩效度量以及供应链整体绩效度量三个方面。Liu等从评价因素层、评价因素指标和具体评价指标3个层次构建了一个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综合评价供应链绩效有一定参考价值。史丽萍等建立了供应链企业外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正确度量供应链企业外部绩效提供了依据。

供应链绩效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随着供应链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供应链实践的不断深入,为了科学、客观地反映供应链的运营情况,应该考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并确定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反映供应链绩效的评价指标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内容比现行的企业评价指标更为广泛,它不仅仅代替会计数据,同时还提出一些方法来测定供应链的上游企业是否有能力及时满足下游企业或市场的需求。在实际操作上,为了建立能有效评价供应链绩效的指标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

  ◇ 应突出重点,要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重点分析。

  ◇ 应采用能反映供应链业务流程的绩效指标体系。

  ◇ 评价指标要能反映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情况,而不是仅仅反映单个节点企业的运营情况。

  ◇ 应尽可能采用实时分析与评价的方法,要把绩效度量范围扩大到能反映供应链实时运营的信息上去,因为这要比仅做事后分析要有价值得多。

  ◇ 在衡量供应链绩效时,要采用能反映供应商、制造商及用户之间关系的绩效评价指标,把评价的对象扩大到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

  Bourne(2000)等人认为,要建立和实施一个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应包含以下四个步骤: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包括判别关键目标和涉及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选取(分为初选、校对、分类/分析和分配四个步骤)、评价体系的应用(评价、反馈和纠偏行动)和战略假设的见证(反馈)。

  Waggoner DB等人(1999)的研究成果表明,绩效评价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推动该系统演进和变化的因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内容影响因素、外部影响因素、过程因素和转换因素。

  为了满足不同条件对评价体系要求的不同,提出了一套动态绩效评价体系的框架。该框架的三层体系表包括了以下几个子系统:

  (1)外部环境控制子系统,利用绩效评价指标联连续控制外部环境中关键参数的变化;

  (2)内部环境控制子系统,利用绩效评价指标连续控制内部环境中关键参数的变化;

  (3)反馈控制机制、利用内部、外部控制器提供的绩效信息和更高层系统设置的目标和有限权决定内部目标和有限权;

  (4)配制子系统,使用极小评价指标为各经营单位、加工过程等设置修整后目标和优先权;

  (5)简化子系统和保障子系统。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一般方法

  针对传统财务评价供应链管理中的问题和缺陷,出现了不同的评价供应链绩效的评价方法:ROF ( resources, output, flexibility)法、SCOR ( 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法、ABC ( activity-based costing,基于作业的成本)法等等。

  (一)ROF

  该方法由Beamon于1999年提出,为避免传统绩效评价的问题,他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绩效评价指标,可以反映出供应链的战略目标:资源(re sources ),产出(output)以及柔性(flexibility ) 。资源评价和产出评价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柔性指标则在应用中比较有限。这三种指标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目标。资源评价(成本评价)是高效生产的关键,产出评价(客户响应)必须达到很高的水平以保持供应链的增值性,柔性评价则要达到在变化的环境中快速响应。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彼此平衡的。

  Beamon认为供应链评价系统必须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1)资源评价包括对库存水平、人力资源、设备利用、能源使用和成本等方面。

  (2)产出评价主要包括客户响应、质量以及最终产出产品的数量。

  (3)柔性评价主要包括范围柔性和响应柔性两种。

  (二)SCOR(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为了体现‘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

  的供应链管理思想,覆盖了从订单到付款发票等的所有客户的交互环节;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的所有物流传运;所有的市场交互,总体需求的了解到每个订单的实行。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集成了业务流程重组(BPR)、绩效基准(benchmarking )、最优业务分析(best practices analysis)的内涵,提出SCOR的基础是5个严格的管理过程,即采购(gource)、计划(plan)、生产(make)、发运(delivery)和回流(return),并提供了涵盖整个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指标:

  (1)物流绩效。物流系统也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竟争武器,国际市场竟争压力迫使物流配送的提前期越来越短。SCOR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即从接到订货到发运的提前期、订单完成率、订单的响应速度。

  (2)柔性与响应性。这一方面主要就生产柔性、供应链提前期进行评价。生产柔性被定义为非计划产出提高20%的生产时间;供应链循环射提前期则被定义为内部零库存生产或外包的平均时间+生产完成到交货的平均提前期+预测提前期。实现以上优化必须保证与供应商的有效地联系和共同改进,以提高整体绩效。

  (3)物流成本。主要包括整体的物流管理成本、订单管理成本。

  (4)资产管理。供应链的资产主要包括库存、厂房、资金和设备,可以通过库存占销售产品成本的比率和现金周转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来反应资产管理的效果。此时的现金周转率是指从原材料的现金投入之后到客户端的现金收回的平均日期。

  (三)ABC(基于作业的成本法)

  传统成本会计在计量基础上采用成本随着产品的加工而流动,产品制造费用等间接费用按照数量或加工工时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作业成本会计提出成本动因和增偷非增值作业的概念,认为生产成本的计量应该建立于分解为成本动因的作业上,从而突出了作业流程中的核心作业资源。这就为更精确的评价供应链的成本、作业分布奠定了基础。作业成本法并不是替代传统成本方法来进行测量绩效,而是从另一面为供应链绩效评价提供了信息来源。

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供应链管理是个新近出现的理念,供应链绩效评价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先前的研究者对供应链绩效评价理论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但是还有诸多问题尚待解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很多研究的注意力放在供应链绩效的单维度评价上(如财务评价),很少有考虑把供应链绩效作为一个跨企业的、复杂的、多维的、综合性系统来评价;

  缺乏供应链整体绩效与各成员绩效关系的研究。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受到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各子系统的影响和制约,各节点企业的收益与供应链的整体效益是非线性关系,因此各节点企业的利益如何协调将直接影响供应链的正常运行。但从现有的文献资料中还没有发现有谁对此作过深入的研究。而建立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既要进行供应链整体绩效和各子系统绩效的评价,还要进行供应链绩效的综合评价,这是以后研究中要注意解决的问题。

  一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个企业的绩效评价或买卖关系的绩效评价上,特别是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顾客满意度的评价受到广泛的重视。这种评价思想,本质上还是从核心企业角度,而不是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来进行评价。

  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和绩效评价系统有待进一步开发。目前,对供应链绩效评价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比较少,有些还很不完善,如层次分析法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的经验,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大。它至多只能排除思维过程中的严重非一致性,却无法排除决策者个人可能存在的严重片面性。比较、判断过程较为粗糙,不能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决策问题。

  此外,现有的供应链绩效评价系统和工具很少能将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异构数据库内的数据及时、准确的析取到评价系统的数据库中,无法实现实时的动态的绩效评价。如何开发出适合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新方法、新手段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

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选用

  Lummus等从供应、过程管理、交货运送和需求管理4个方面列举了供应链绩效的主要考核指标。这些指标包括供应的可靠性、提前期、过程的可靠性、所需时间以及计划完成、完好订单完成率、补给提前期、运输天数、SC总库存成本、总周转时间。Beamon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了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定性绩效评价指标包括顾客满意度、柔性、信息流物流整合度、有效风险管理和供应商绩效。定量绩效评价指标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成本的指标,另一类是基于顾客响应的指标。Gunasekaran等开发了一个供应链评价战略、战术和运作层次绩效的框架,给出了关键绩效指标的一览表,强调供应链绩效指标要涉及供应商、递送绩效、顾客服务和库存与物流成本

  供应链咨询机构PRTM在SCOR(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模型中提出了度量SC绩效的11项指标,它们是:交货情况、订货满足情况(包括满足率和满足订货的提前期)、完好的订货满足情况、SC响应时间、生产柔性、物流管理总成本、附加价值生产率、担保成本、现金流周转时间、供应周转的库存天数和资产周转率

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特点

  根据供应链管理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和目标,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应该能够恰当地反映供应链整体运营状况以及上下节点企业之间的运营关系,而不是孤独地评价某一供应商的运营情况。

  例如,对于供应链上的某一供应商来说,该供应商所提供的某种原材料价格很低,如果孤立地对这一供应商进行评价,就会认为该供应商的运行绩效较好。若其下游节点企业仅仅考虑原材料价格这一指标,而不考虑原材料的加工性能,就会选择该供应商所提供的原材料,而该供应商提供的这种价格较低的原材料,其加工性能不能满足该节点企业生产工艺要求,势必增加生产成本,从而使这种低价格原材料所节约的成本被增加的生产成本所抵消。所以,评价供应链运行绩效的指标,不仅要评价该节点企业(或供应商)的运营绩效,而且还要考虑该节点企业(或供应商)的运营绩效对其上层节点企业或整个供应链的影响。

  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主要是基于部门职能的绩效评价指标,才适用于对供应链运营绩效的评价。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是基于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

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作用

  为了能评价供应链的实施给企业群体带来的效益,方法之一就是对供应链的运行状况进行必要的度量,并根据度量结果对供应链的运行绩效进行评价。因此,供应链绩效评价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

  (1)用于对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果做出评价。主要考虑供应链与供应链间的竞争,为供应链在市场中的存在(生存)、组建、运行和撤消的决策提供必要的客观依据。目的是通过绩效评价而获得对整个供应链的运行状况的了解,找出供应链运作方面的不足,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2)用于对供应链上各个成员企业做出评价。主要考虑供应链对其成员企业的激励,吸引企业加盟,剔除不良企业。

  (3)用于对供应链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做出评价。主要考察供应链的上游企业(如供应商)对下游企业(如制造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用户满意度的角度评价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好坏。

  (4)除对供应链企业运作绩效的评价外,这些指标还可起到对企业的激励的作用,包括核心企业对非核心企业的激励,也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和销售商之间的相互激励。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6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3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供应链绩效评价"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123.115.204.* 在 2008年11月23日 10:05 发表

谢谢!

回复评论
222.240.165.* 在 2009年2月17日 16:15 发表

感谢

回复评论
58.211.189.* 在 2010年2月4日 09:26 发表

致以真诚的谢意!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