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机会成本递增原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低果先摘原理)

机会成本递增原理(The Principle Of 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

目录

什么是机会成本递增原理

  机会成本增加原理也称为低果先摘原理,是指在扩大一种产品产量的时候,首先使用机会成本最低的资源,然后再逐渐使用机会成本较高的资源。[1]

  它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会越来越高,因为他们所要放弃的别的事物的价值,随着生产的扩大会越来越高。

  低果先摘原理[1]意为“扩大生产任何一种产品时,首先使用机会成本最低的资源,然后再使用机会成本较高的资源。”之所以又被称为低果先摘原理,是因为它就像果农采摘果品一样,先是从离地面比较近的开始采摘,然后采摘离地面高的。

机会成本递增原理的内涵[2]

  即使现实经济是由上百万人组成的,构建这样一个整体经济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过程仍然和构建单人经济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一样。我们依旧假设一个经济体中只有两种产品:咖啡豆和松果。同样用横轴表示松果的数量,用纵轴表示咖啡豆的数量。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纵截距意味着经济中所有工人将所有的工作时间都用于摘咖啡豆时可以生产的咖啡豆总量,即这个假想经济可能达到的最大咖啡豆产量,在图1中表示为每天100 000磅(这是为了便于画图,假想的一个数量)。该经济体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横截距意味着经济体中所有工人将所有的工作时间都用于采松果时可以生产的松果的总量,即这个假想经济体可能达到的最大松果产量,在图1中表示成每天80 000磅(同样是一个假想的数量)。注意图中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不再是一条直线——只有一个工人的经济体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凸离原点的弓形曲线。
Image:一个大经济体的生产可能性曲线.jpg

  后文我们会解释生产可能性曲线为什么会是这种形状。不过我们首先要指出,弓形生产可能性曲线意味着生产松果的机会成本随着整个经济体生产松果数量的增多而增大。例如,当经济体中产品组合从A点,只生产咖啡豆,向下移动到B点时,每天将少生产5 000磅咖啡豆而多生产20 000磅松果。当松果的产量继续增加——譬如从B点移动到C点——每天少生产5 000磅咖啡豆而只多生产10 000磅松果。随着松果产量的进一步增加,这种机会成本不断增加的现象一直存在。从D点移动到E点时,每天少生产5 000磅的咖啡豆节省的资源只能多生产2 000磅的松果。我们可以看出生产咖啡豆的过程中也发生了这种机会成本递增的现象。因此,随着咖啡豆产量的增加,多生产1磅咖啡豆的机会成本——用因之减少的松果磅数表示——也会增加。

  为什么多人经济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弓形的?这是因为经济中有些资源比较适合采松果而其他资源比较适合摘咖啡豆。如果最初经济体只生产咖啡豆并且开始想要一些松果,那么应该安排哪些工人不摘咖啡豆而去采松果呢?有两个工人:苏珊和汤姆。汤姆在采松果上具有比较优势,苏珊在摘咖啡豆上具有比较优势。如果两个工人现在都在摘咖啡豆,而你想要安排他们中的一个去采松果,你会安排谁去?答案很显然是汤姆,因为这样采1磅松果只会损失1/2磅咖啡豆,而如果让苏珊去采松果,采1磅松果就会损失2磅咖啡豆。

  不管多人经济体的规模有多大,除了不同工人之间机会成本的差异可能不同于前面提到的两个工人的例子之外,其中蕴涵的原理是一样的。随着不断地安排原本摘咖啡豆的工人去采松果,采松果人数增加,到后来的某一点苏珊这样适于摘咖啡豆的人也一定会被安排去采松果。这样到最后很多机会成本高于苏珊的人也会被要求去采松果了。

  图1中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说明了一个一般性的原理:当不同资源的机会成本不同时,我们应该首先利用机会成本最低的资源。因为水果采收工总是先摘最容易摘到的水果,因此我们将这个原理称为低果先摘原理。

  为什么水果采收工要先采收最低处的水果?这有下列几个原因。一个原因在于低处的水果容易采摘(因此更便宜),如果一个水果采收工打算先采摘一定数量的水果,他显然会避免采摘高处树枝上难以采到的水果。即使他决定将树上所有的水果都摘下来,也会从低处的水果先摘起,因为这样能够更快地得到出售水果的利益。

  一名要对效率低下且经济状况不佳的企业进行改革的新上任的CEO的任务与水果采收工的工作差不多。CEO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他会首先处理那些比较容易解决并且会带来经营状况最大改善的问题——最靠近地面的水果。然后,CEO才会考虑那些对经营状况的影响不是很大的问题。

  说得通俗一些,机会成本递增原理强调的就是首先利用对你而言最有利的机会。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美)弗兰克,(美)伯南克著,郑捷,吕捷,王瑾等译.第2章 比较优势:交换的基础 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06月第1版.
  2. (美)罗伯特·H.弗兰克,本·S.伯南克著;李明志等译.第2章 比较优势 微观经济学原理 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05.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5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可恨密码记不住,连晓雾,Vulture.

评论(共2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机会成本递增原理"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可恨密码记不住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11月23日 03:32 发表

网易公开课,讲得那么详细,

回复评论
可恨密码记不住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11月23日 03:38 发表

连小雾,那么多书,都是图书馆借的吧。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