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企业异质性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企业的异质性)

企业异质性(Firm Heterogeneity)

目录

什么是企业异质性

  企业异质性是指企业规模、建立年份、资本密集度所有权人力资本组织方式技术选择等方面特征的差异,综合体现为企业的生产率差异。[1]

企业异质性的来源[2]

  新新贸易理论主张贸易的基础应建立在企业层面的异质性的基础上,即企业自身不同的生产率的基础上。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和配置资源,进而形成一体化的生产和组织方式,根据企业在行业中生产率水平的评估,决定了企业是否有能力出口或去国外市场开展经营活动。企业虽然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生产要素,但这些生产要素必须与人力资本要素相结合才能形成竞争优势,更好地发挥作用,而各种不同物质资本的投入需要相应数量的人力资本来进行管理和配置,由此才能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

  因此,企业不同生产率的根源就在于企业的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及其使用效率的不同。企业不同的生产要素投入与人力资本要素的匹配存在一个最佳比率,当人力资本要素的投入和企业其他非人力资本要素的投入的水平达到了这一最佳比率,那么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才达到最高效率,对这一最佳比率的偏移都将导致企业的低效率。我国低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优势显然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相吻合,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对人力资本的需求相对也较低,这也很好地说明了我国出口制造业中大量运用简单劳动力的现实,但随着原有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不复存在,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必须向高资本密集型方向转变,相应的也需要人力资本由低至高的积累,才能保持最佳的非人力资本要素(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要素的投入比率,适应企业提高生产率水平的要求。

企业异质性的证据[3]

  企业异质性表现。先前贸易理论(包括新贸易理论)都在简单理想假定基础上进行延伸分析,即给定代表性同质化企业后再展开模型均衡分析,该假定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基础,但是并不能体现现实情形,即企业之间存在显著的生产率差异,资本密集度差异以及技能差异,诸多因素被大量的跨企业间的样本数据事实加以体现。异质性因素的呈现与总量的宏观分析并不违背。代表性假定尽管便捷,但不能完美刻画现实,简单而理想化的推导使得宏观经济运行的理论和实际更加脱节,而企业特征因素和企业出口导向行为的关联通过贸易影响进而改变宏观生产率,如大量文献开始关注企业出口行为对国家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该类研究强调出口企业属于“出类拔萃”的少数群体。

  1.企业出口经营的相对稀缺性

  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强调国家间或行业间的企业总体均为出口方或进口方,对于异质性理论来说,该假定过于武断。Bernardetal.(2006)基于美国样本的考察,认为现实中出口经营是相对稀缺性的经营行为,他利用2002年制造业普查数据进行整理,比较了每个行业的出口企业数量份额。发现2000年美国从事经营的企业数达到500万,但仅有4%的企业从事出口业务;显示出美国企业更多的只有从事国内贸易,而非国际贸易;且出口企业又集中于部分制造业,包括部分采矿业和农业部门的对外货物流通,这一比例也只有15%。Bernard的进一步考察揭示了美国制造业企业中的出口企业数量规模相对较小,大约为20%。但是分行业细分来看,该规模比重在电子设备行业为41%,低于制造业杂项(MiscellaneousManufacturing)2个百分点;其次,出口企业对外(跨国)的货物运输比重仅为15%,其中该指标在跨行业间存在显著变化,计算机出口货运比重为23%,低于家具8.6个百分点。美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密度的跨期比较表明出口经营正成为趋势。制造业企业2002年和1987年的出口密度比较,结果显示制造业企业出口密度在增加。从而Bernard证明了自身的观点:出口经营行为具有相对稀缺性

  2.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差异性

  出口企业在多方面不同于非出口企业,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大量基于企业层面生产和贸易数据的微观经验研究发现,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大不相同,较之后者,前者表现出生产规模更大,生产率和工资水平更高,技术和资本更为密集等各种显著特征。BernardandJensen(2003)通过美国样本最早开始对该问题的经验分析,随后Wagner(1997)对德国的考察也发现类似的规律,以及Clerides,LackandTyout(1998)对哥伦比亚、墨西哥和摩洛哥企业,Aw,ChungandRoberts(2000)对韩国和台湾企业,Pavcnik(2002)对智利企业的相关研究也讨论了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的差异性,此后的研究还包括Helpman,MelitzandYeaple(2004)以及Bernardetal.(2003)对美国企业的考察,后者研究发现1992年美国所有制造企业中,企业规模标准偏差是1.67,劳动生产率标准偏差是0.75。HMY(2004)显示美国最大的1996家企业中出口企业比不出口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出39%。上述这些产业内各企业间生产规模、生产率等各方面特征的显著差异被称之为企业的异质性。Wagner(2007)则认为,从实证的角度,除了生产规模和生产率有差异之外,企业的异质性还应体现在企业历史、人力资本资本密集度所有权等各个方面。Bernard etal.(2007)更深入的经验考察给出了多个行业的出口企业样本,通过OLS估计设置了出口行为的虚拟变量,并对行业设置了固定效应加以控制,经验分析发现出口企业相对非出口企业具有更大规模的就业劳动力,前者的货物运输量为后者的105%,TFP的测算显示出口企业的生产率相对后者要高出3个百分点;此外,出口企业可支付起的工资额高于后者98%;最后,出口企业的资本密集度和技能密集度相对来说分别高出非出口企业20和8个百分点。观察的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并未受到企业规模的影响,控制该因素后,研究依旧发现了以上结论的稳健性。然而经验研究除了关注生产率差异外,还强调出口企业在规模上的优势,2000年美国出口企业中,出口额则相对集中:美国出口商10%强的规模数仅为全部企业的0.3%,但贸易额占美国所有公司出口总额的96%。此外,以上美国2000年样本还显示出口企业相对非出口企业更具优势要素的高密集度,如资本和技术的密集度较高,显示出劳动力要素的比重较小。

  然而经验发现还有待进一步广泛考察,如针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上该情形可能存在较大差异。JohannesVanBiesebroeck(2007)对非洲国家的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做了深入比较,发现非洲国的样本差异度大于对照样本,尤其相对发达国家样本企业,该样本显示出出口的高生产率效应更加明显,绝大部分系数通过了1%显著性。Biesebroeck在控制规模之后,依旧发现出口企业支付了高于平均样本企业34%的工资水平,单位工人生产了超出平均水平50%的产出价值。最大的差异存在于经营的规模上。非洲国家的出口企业还具有高出平均水平260%的国内销售能力,就业密度高出三倍,而德国和美国样本的出口企业相对于非出口企业具有的就业密度至多高出2倍;更大的差异还存在于其他的欠发达国家。利用时间维度面板数据,Biesebroeck还从非出口企业群中分离出潜在未来出口企业,并识别了出口行为的固定效应;在900个“时间-企业”面板数据中,23%的样本为正出口企业,128个观察值为当期出口企业,103家企业在样本期结束前退出了出口。研究发现企业进入出口市场后,规模发生差异化,而企业一旦退出出口市场,劳动生产率则显示出下降水平;当企业出口后资本密集度也随之提升,投资业随之出口而增加。

参考文献

  1. 赖伟娟,黄静波.出口行为、企业异质性与生产率研究——基于1999~2007年中国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07期.
  2. 季剑军.论企业的异质性.江汉论坛,2010.4.
  3. 赵永亮,朱英杰.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与经验研究:综述.经济学家,2011.09.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Gaoshan2013,y桑,Lin,寒曦,Tracy,LuyinT.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企业异质性"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