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9个条目

不道德亲组织行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不道德亲组织行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UPB) 是指组织员工出于维护组织的利益而做出的不道德行为。

目录

什么是不道德亲组织行为

  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概念最早由Umphress et al.2010[1]提出,并简单定义为“有利于组织的不道德行为”。强调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包含2种成分:

  1. 不道德性,即行为本身是违反法律或普世的道德标准;
  2. 亲组织性,即行为是有利于组织的,但不是工作明文规定的,也不是上司命令的。

  由于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亲组织性,一些积极的组织因素如组织支持魅力型领导等可能增加了员工对组织认同和组织承诺,员工为了组织的利益可能会牺牲社会利益,进而做出不道德行为。

  在之基础之上, Umphress & Bingham 2011[2] 进一步将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定义为“个体做出的能促进组织有效运作或其成员有效工作的,但同时又违反核心社会价值观、道德习俗、法律以及正当行为规范的有意行为”。

  这个概念的描述突出了两个核心成分:

  1. 行为的不道德性;
  2. 行为的故意性。

  同时,又给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概念划了3条明确的界限:

  1. 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必须是一种有意行为,而不是由于错误、失误以及无意识的粗心大意做出的行为;
  2. 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判断的依据是基于行为性质,而不是行为结果。也就是说,只要出发点是为了组织或其成员,不论行为的结果是否对组织有利,都是不道德亲组织行为
  3. 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必须基于利他动机,是为了组织或其成员。也就是说,如果不道德行为最初的动机是个人私利,即便同时有利于组织,也不能算"不道德亲组织行为".

  

不道德亲组织行为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不道德亲组织行为与必要之恶(Necessary evils)

  个人出于工作需要有时必须做出伤害行为来帮助伤害对象、他人、组织以及社会 , 这类行为被称为必要之恶Necessary evils[3] 。例如,经理告诉下属有关工作的坏消息,医务人员给病人痛苦的治疗,老师批评学生等等。必要之恶和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为了组织利益而行动,不同之处有:

  • 首先,必要之恶通常都是角色内的道德行为,而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性质是角色外的不道德行为;
  • 其次,必要之恶有利的范围包括他人、组织以及社会,而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受益对象仅限于组织内部;
  • 最后,必要之恶可能对他人、组织和社会产生不利行为,但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不利行为仅在组织外部。

不道德亲组织行为与越轨行为(Deviance)

  Warren(2003)[4]从两个维度来定义越轨行为

  1. 行为是否符合或背离社会规范或社会道德标准;
  2. 行为是否符合或背离组织内规范。

  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和越轨行为的相似之处在于两者都是角色外行为。不同之处有两点:

  • 首先,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受害主体一般在组织外部,而越轨行为的受害主体可以是个人或组织[5]
  • 其次,越轨行为分为破坏性越轨行为(不道德)和建设性越轨行为(道德),而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则属于不道德范畴。

不道德亲组织行为与组织不当行为(Organization Misbehavior)

  Vardi and Weitz (2004) [6]提出了一种基于越轨意图的新型不道德行为,即组织不当行为(Organization Misbehavior)。组织不端行为包括三个方面:

  • 一是为自己谋利的行为;
  • 第二,意图伤害他人或组织的行为;
  • 第三,旨在使组织受益的行为。

  不道德亲组织行为(UPB)与组织不当行为有两个区别:

  • 第一,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受害主体仅在组织外部,而组织不当行为既可能在内部也可能在外部。
  • 其次,组织不当行为要么违反社会行为标准,要么违反组织规范,但无论行为是否符合组织期望,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只关注违反社会行为标准的行为。

不道德亲组织行为与亲社会违规行为(Pro-social Rule Breaking)

  亲社会违规行为是指员工为了组织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故意违反正式的组织政策、法规或禁令的行为[7]

  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和亲社会打破规则的相似之处在于:

  • 首先,两者的动机都是针对组织或其员工。
  • 其次,两者都是有意识地进行的有意行为。
  • 第三,都是员工责任范围之外的行为。

  这两种行为的区别在于:

  • 一是不道德亲组织行为违反了社会行为规范,而亲社会违规违反了组织规范;
  • 其次,不道德亲组织行为会对社会造成危害,但亲社会的违规行为不会。

参考文献

  1. Umphress, E. E., Bingham, J. B., & Mitchell, M. S. (2010). Unethical Behavior in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Positive Reciprocity Beliefs on 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95, 769-780.
  2. Umphress, E. E., & Bingham, J. B. (2011). When Employees Do Bad Things for Good Reasons: Examining 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s. Organization Science, 22, 621-640.
  3. Molinsky, A., & Margolis, J. D. (2005). Necessary Evils and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in Organizations.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30, 245-268.
  4. Warren, D. E. (2003). Constructive and Destructive Deviance in Organizations.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8, 622-632.
  5. Alexandra, I. (2012). 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s: Antecedents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Tampa, FL: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6. Vardi, Y., & Weitz, E. (2004). Mis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 Theory,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7. Morrison, E. W. (2006). Doing the Job Well: An Investigation of Pro-Social Rule Breaking. Journal of Management, 32, 5-28.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苦行者.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