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问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什么是三十二问法[1]
在管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是指目标和现状之间的差距。发现问题就是寻找差距,解决问题就是缩小或消除差距。
三十二问法是指在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的一种管理方法。它是把问题分成八个要素,如对象、目的、人员、时间、场所、手段、数量和效果等。然后对每个要素从四个方面逐个提问,如就现状如何,原因是什么,为了什么目的,采用什么手段,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场所,做了些什么事情,做了多少,做的结果怎样。也就是采用“层层剥皮”,“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办法,对一个问题连续追问32(8×4=32)个为什么,直到彻底明确目标,掌握现状,弄清问题的实质,采取改善措施为止。
三十二问法的评析[1]
三十二问法是一种应用范围较广的实用管理方法。它告诉人们,谈问题时应尽量避免采用“也许”、“可能”、“大 概”、“差不多”等模棱两可的词汇。因为抽象地,笼统地谈问题,只能给人以模糊的概念,只有具体确切的事实,才能使人明确问题的实质,产生深刻的印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例如,问题是职工积极性不高,改善意见是提高职工积极性,这样是无济于事的,不管你在口头上或在形式上怎样强调必须提高积极性,不提高不行,结果仍不免空口说白话。为了真正解决问题,必须问清楚是哪些职工的积极性不高,有无提高积极性的可能,应当从何处着手等。只有把构成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各种因素问清楚了,才能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反复提问,直到事情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