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利零售引力法則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雷利零售引力法則(Reilly’s Law of Retail Gravitation)
目錄 |
美國學者威廉·J·雷利(W.J.Reilly)利用三年時間調查了美國150個城市在1931年根據牛頓力學的萬有引力的理論,提出了“零售引力規律”,總結出都市人口與零售引力的相互關係,被稱為雷利法則或雷利零售引力法則。他認為一個城市對周圍地區的吸引力,與它的規模成正比,與它們之間的距離成反比。用以解釋根據城市規模建立的商品零售區.
雷利零售引力法則的公式[1]
雷利零售引力法則以牛頓萬有引力為核心,城市人口取代物體質量,城市之間的距離取代物體之間的距離,兩個城市從其間某—點吸引顧客的能力與兩城市的人口成正比,與各城市至該點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力:
Ba / Bb = (Pa / Pb)(Db / Da)2
其中,Ba為城市A對A、B城市中間某地C處顧客的吸引力;
Bb城市B對C處顧客的吸引力;
Pa為城市A的人口;
Pb為城市B的人口;
Da為城市A與C處的距離;
Db為城市B與C處的距離。
(1)兩城市主要道路交通易達性一樣。
(2)兩城市之零售店經營績效無多大差異。
(3)兩城市人口分佈相似。
如此才能求得完整商圈而不變形。
(1)只考慮距離,未考慮其他交通狀況(如不同交通工具、交通障礙等),若以顧客前往商店所花費的交通時間來衡量會更適合。
(2)顧客的“認知距離”會受購物經驗的影響,如品牌、服務態度、設施等,通常會使顧客願意走更遠的路。
(3)因消費水準的不同,人口數有時並不具代表性,改以銷售額來判斷更能反映其吸引力。
商圈分析須配合常識綜合研判,有時須結合多項技術合用,研判才較準確。利用雷利定律研判商圈雖較粗略,但在資料不足時仍可適用。
- 哈夫模型
- 零點商圈模型(HBC Model),包括HBC都市商圈模型與HBC商圈模型,這兩個模型是在雷利和哈夫模型的基礎上進行的二次修正得到的。
- 康帕斯模型(康帕斯法則)
- 阿普波姆模型(阿普波姆法則)
- 伽薩模型(伽薩法則)
- 埃爾伍德模型
- 雷利和哈夫的修正模型
- 飽和指數法則商店的飽和度決定是否需要開辦新的零售商店。通常用飽和指數來測定商圈的飽和度。
- ↑ 李響.零售經營謀略·零售經營謀略:籌劃店鋪[M].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00年.
公式錯了。。。應該是B_a/B_b =(P_a D_b^2)/(P_b D_a^2 ) 好坑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