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9个条目

經濟增長因素分析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經濟增長因素分析理論概述

  經濟增長因素分析理論又稱經濟增長要素分析理論:一種通過對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及其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進行數量分析和國別比較,尋求更快地增長的理論。

  在1776年出版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一書中,亞當·斯密論述了分工引起的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以及資本積累使生產者人數的增加,可以促使一國人民的真實財富與收入的增加。此後,李嘉圖馬歇爾熊彼特等也不同程度地對經濟增長的因素進行過分析。繼英國經濟學家哈羅德和美國經濟學家多馬在20世紀40年代中期創立經濟增長理論之後,美國經濟學家肯德里克丹尼森從60年代開始,進一步對經濟增長因素進行分析,併進行國別比較,以便尋求到更快地增長的途徑。肯德里克的特點是從美國、西歐和日本等國的實際統計資料出發進行經濟增長率的相互比較和全部要素生產率的分析,丹尼森則是利用統計分析方法對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進行定量分析和考察。

經濟增長因素分類

  丹尼森把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分為7類:就業人數及其年齡——性別構成;包括非全日工作的人在內的工時數;就業人員的教育年限;資本(包括土地)存量的大小;資源配置的改善,即低效率使用的勞動力比重的減少;規模經濟實現的程度;知識(包括技術與管理的知識)的進步及其在生產上的應用。其中,前三項為勞動投入量,第四項為資本投入量,後三項是單位投入量的產出率,即生產率。根據美國1929-1933年的統計資料,丹尼森對上述各種因素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作瞭如下估計:若這一時期國民收入的總增長率為100%則總增長率的54.4%由總投入量提供。其中勞動投入量提供的總增長率為15%),45.6%資本投入量提供的總增長率為15%),45.6%由要素生產率提供。丹尼森還將美國和西歐等國各種增長因素在經濟增長中所作的貢獻進行了比較。如在1950-1962年這一時期,總的來說,西歐總增長率的40%為投入量提供,60%為要素生產率提供;美國則恰恰相反,總增長率的60%為投入量提供,40%由要素生產率提供。這表明戰後西歐各國生產率的提高快於美國。再從勞動投入量來看,西歐國家的勞動力數量對經濟增長所作出的貢獻比較大;而美國的勞動者受教育的程度高,其教育水平對經濟增長所作的貢獻較大。丹尼森對經濟增長因素的分析,對於研究經濟增長的態勢和制定科學的經濟增長政策,有著十分重要的啟發和借鑒意義。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Angle Roh,沙漠之鹰,山林,funwmy,Zfj3000,Cabbage,Yixi,滴滴.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經濟增長因素分析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