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95个条目

直接分解法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直接分解法概述

  所謂直接分解法,是指基層調查單位按照投入產出產品部門的要求,將生產的各種產品按其性質劃歸到相應的投入產出產品部門,並計算出各自的產出;同時將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消耗分解到不同的產品上,計算出各投入產出產品部門的投入構成。分解中間消耗的過程需要翻閱大量的原始記錄,對一些綜合的項目還要按一定的比例或定額進行推算,它是投入產出調查工作的核心部分。綜合部門(各投入產出編製者)根據調查的結構和有關資料進行加工調整直接編製出產品部門×產品部門表。使用表是在產出表和產品部門×產品部門表的基礎上,根據產業技術假定和必要的數據調整編製出來的。

直接分解法的主要原理

  根據投入產出表對產品部門分類的需要,表中的每一個部門都是“純”部門,是按照相同產品屬性即產品或服務的消耗結構、生產工藝、使用用途基本相同而劃分的,而實際生活中的企業往往生產多種不同的產品,其產出和消耗包括了多種產品。直接分解法就是把基層單位的商品和勞務,按投入產出的產品部門分類標準,分別劃歸到若幹個不同的產品部門中去,這樣各部門就被調整為純部門。

直接分解法的優劣勢

  與間接推導法相比,直接分解法的分解工作並不在綜合部門,而是在被調查的基層單位。如果被調查的基層單位具有較好的核算基礎,那麼分解的各種數據的質量較高,具有 較強的代表性,由此編製的產品部門×產品部門表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直接分解法也有一些局限。如果基層單位沒有健全的原始記錄,或進行分解所使用的一些比例不合理,就會影響調查數據的質量;另外,直接分解比較複雜,需要基層單位投 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調查結果側重巨集觀管理需要,對企業本身沒有直接的利益,企業的積極性不高。

直接分解法的步驟

  1. 對總產品的分解。

  將一個企業在報告期內的總產值列出,然後根據投入產出的分類原則,分別計算產出,劃歸到各有關產品的“純部門”下,再將基層調查資料進行彙總推算,就得到編製投入產出表所需的產品部門的總產值數據資料。

  2.對中間投入的分解。

  這是投入產出基層調查最為複雜和最花費時間精力的一項工作。根據投入產出表的部門分類原則,將生產部門產品所耗用的實物產品和勞務,包括直接投入和間接投入,按標準細分為幾類,然後再按各產出之間的實際消耗情況進行分攤,從而得到一項一項“純產品”的投入,即投入產出表中中間投入的數據。

  3.對最初投入(增加值)的分解。

  增加值構成要素包括固定資產折舊勞動報酬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這一步驟就是將增加值的構成要素逐一分解為各單位生產的各種產品的最初投入。通常的做法是:能明確屬於某個產品的可直接歸入該產品,屬於若幹產品共同的按比例進行分攤。對固定資產折舊的分解,是根據各種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情況,利用工時比例、直接費用比例或產值比例進行計算,進而分攤到各有關產品中去。對勞動報酬分解,可以通過其生產工時的比例等方法加以分解和分攤,歸結到各個部門的勞動投入中去。對生產稅凈額和營業盈餘的分解可按產值、工時、費用比例等進行分攤處理,歸結到各有關產品部門中去。

  4.對最終使用的分解。

  最終產品包括消費投資和出口產品凈額等內容。消費分為個人消費政府消費,投資包括固定資產形成和庫存增加,其投資總量依靠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和有關資料加以平衡和推算,而庫存增加總量包括各個部門的庫存以及國家儲備增加額等等。凈出口為出口產品總值減去進口產品總值,可以將海關統計進出口商品資料進行加工和計算。

  5.將上述資料,根據對稱表的原理,編製總表。

  先將分解彙總的各產品部門的中間投入、最初投入(增加值)、最終使用等資料,按照投入產出表的結構,把它們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但是由於上述分解工作中所得資料有很多是推算的結果,因此在最後編表的時候會遇到不平衡的情況,所以要從經濟聯繫入手,找出不平衡的原因,確定調整的方法和途徑,進行多次調整,反覆平衡。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Dan,jane409,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直接分解法"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